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723节
如今转任南京留守衙门副留守不久。
算起来,李庭竹这位勋臣世家子弟,那也是有领兵经验和战功在身的。
如今看着眼前这些南京诸卫营兵丁操练,如此散漫不堪入目,自然是忧心忡忡。
见李庭竹满目担忧。
一旁的曹文炳却是笑了笑:“金陵地处江南,这些年所有倭寇屡屡来犯,却有沿海诸军抵御,南京诸卫营如今还能操练起来,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曹家起于成祖时期,先祖曹义早年乃是燕山左卫指挥佥事,累功进左都督。
英宗复辟后,特封丰润伯。
可以说是成祖勋臣,亦可以说是英宗勋臣。
但和李庭竹比起来,且不说世袭浅薄,也没有亲自上阵领军杀敌的经历。
面对曹文炳的劝慰,李庭竹仍是不安的摇了摇头。
“文炳可是觉得,我在担心那严绍庭查营?”
说完后,他看向身边这位最为符合当下大明勋臣子弟经历和形象的丰润伯曹文炳。
曹文炳点点头:“难道庭竹兄不担心此事?此番严绍庭奉旨南下,提督南京军务,当时可是人未至,便已令先行,要我等南京将官清查诸卫营,补充缺额。”
李庭竹默默的摇摇头,目光深邃的看向校场上,那些由各营校尉带领着操练的兵丁们。
他疾步走到高台边缘。
“都狠狠的操练起来!”
“再有散漫,往后便加练起来,仍有不改军法处置!”
怒喝了一声。
校场上无论是那些带练的校尉还是低层的兵丁,终于是在怒气冲冲的南京副留守、临淮侯的训斥中,开始用上了几分气力。
喊杀声也终于有了那么几分战阵意思。
曹文炳跟着走了上来,有些不解的看向李庭竹。
未等他开口询问。
李庭竹便已经转身解释了起来:“文炳,你我皆是国朝勋臣子弟出身,如今承袭爵位多年,乃是我朝百万明军之表率。”
曹文炳点点头:“这是自然,我等勋臣人家,当为诸军表率。”
李庭竹却是惨笑着摇头道:“可如今你也看到了,这南京诸卫营已经是何等景象,当还有我等先祖领军之时几分壮哉模样?我等又是否堕了先祖雄风?”
这话一出,曹文炳闭上了嘴。
有些事。
是众所周知的。
但知道是一回事,去不去做,能不能做好又是另一回事。
文官们怎么说?
和光同尘嘛!
曹文炳眼神变得有些躲闪起来。
李庭竹却是长吁短叹了起来:“国家不过二百年,如今九边外敌强盛,去年更是让蒙古人潜入到了京师城墙之下。沿海各省倭寇也还尚未剿灭干净,大军正在浴血奋战。西南更是屡屡有土司作乱,更莫要说强汉盛唐之时,我中原人能纵马驰骋的西域故土如今还孤悬海外。”
曹文炳眉头夹紧:“庭竹兄说这些作甚?此等诸事,又岂是你我二人能够轻言改变的?”
他觉得这些事都是天大的难题。
便是朝堂衮衮诸公都没法解决,便是大明历代先君也未能改善,他们两人不过一个侯爷一个伯爷,能改变什么?
李庭竹还是摇着头:“文炳,你我不过只是留守南京这座陪都的勋臣武将而已,人微言轻。可南京诸卫营却是在我等执掌之下,便是没有严绍庭,难道我等就不该将诸卫营兵丁操练悍勇,难道不该严查军中校尉克扣盘剥兵丁吗?”
曹文炳张了张嘴。
他觉得李庭竹大概是被严绍庭的到来给弄得心神恍惚了。
李庭竹却是看了曹文炳一眼:“文炳,须知一句话。我等勋臣人家乃是与国同休,可若是有朝一日,大明没了,我等勋臣人家还与甚同休?”
他满是忧心。
曹文炳却是惊恐的看向四周,而后压着声音,不可思议的看向李庭竹:“这话岂是你能说的!我大明朝怎会没!你我二人在此,胡言乱语无妨,此话可万不能叫外人听去了!”
到底都是勋臣人家。
曹文炳倒也没想让临淮侯一系因为一句话就倒了。
李庭竹摇头叹息的走上前,拍了拍曹文炳的肩膀:“如何不能没了?若有强敌来犯,亦或遍地烽火,便靠你我眼前这些人去镇压御敌?”
曹文炳愣了一下。
他的目光移向了校场上那些操练的校尉兵丁,无言以对。
最后,他也只能是低声道:“朝廷还有募营兵……我等诸卫营……”
他话已经说的不全了。
但意思却是明显。
如今朝廷卫所崩坏,除了边军,其他地方都是依靠招募的营兵制在支撑着。
诸如当下正在东南五省清剿倭寇的戚继光部,那个被皇帝赐名山字营,并且得了皇帝认可的戚家军,就是征募的营兵制。
这时候。
李庭竹却是开口道:“大抵也就这两日的消息,朝廷那边已经定下来,要让严绍庭就在南京重新组建忠勇剿贼营,兵丁三千,调戚家军校尉前来南京负责操练成军。若非我乃勋臣人家,南京副留守,恨不能此番投入那忠勇营中,为一千总,疑惑把总也可。”
他这前半句算是给曹文炳传递消息。
后半句,倒是让曹文炳有些琢磨不透。
难道他李庭竹这位临淮侯要投于严绍庭门下?
正在思考着他们这干留守南方的勋臣人家往后到底该如何是好的曹文炳。
忽然就听到一阵脚步声。
回头看去。
便见是值守营门的营中校尉带人急匆匆赶来。
营门校尉上了高台,到了两人面前,便抱拳颔首:“禀侯爷、伯爷,那个严绍庭带人来巡营了!”
方才提及严绍庭的曹文炳脸上顿时闪过一丝慌乱,不由的看向李庭竹。
李庭竹看着前来禀报的营门校尉,却是头疼不已,皱眉沉声道:“那是严提督!”
不等营门校尉改口。
李庭竹便又挥手道:“快头前开路,与我前去拜见提督。”
……
西城大营辕门下。
严绍庭看向身边许久未见的大姐夫朱时泰,面带笑容。
对了。
朱时泰如今在戚家军山字营,也已经累功升任千总。
这是他朱时泰,这位成国公府世子自己实打实领兵杀敌打拼出来的功劳。
在他的身边,是这一次随行而来的戚家军山字营把总朱钰和哨官李云,以及几名一并派来为了操练忠勇剿贼营成军的戚继光麾下营中队长。
虽然朝廷的正式旨意还没有到。
但消息却是快马加鞭的送到了严绍庭和戚继光手上。
鉴于编练新军的紧迫,戚继光如今便以前来南京询问军中粮草一事为由,派了朱时泰带人提前赶来。
询问军粮一事,自然是正经要去办的。
办完了,朝廷旨意大概也就到了,如此也省了戚继光再在接到正式旨意后再派朱时泰带人前来。
一行人站在西城大营外,耳听营中操练喊杀声。
严绍庭笑着问道:“大姐夫觉得,这南京诸卫营如何?”
朱时泰侧耳又冲着西城大营里听了一会儿,脸上挂着暧昧的神色。
倒是他身边的戚家军山字营哨官李云,那个当初在花街一战于朱时泰麾下冲阵在前的小兵,率先开口:“山字营对上这些人,足以以一当三!”
朱时泰立马转头看向放出那个小兵蛋子李云。
“放肆!提督面前,岂容你胡言乱语,妄议别部!”
李云缩了缩脑袋。
当初花街一战,斩首最多的悍卒,如今的戚家军把总朱钰,则是拉了李云一把,将这个昔日新兵蛋子拉到身后。
严绍庭却也只是笑了笑,目光审视的看向如今在军中打拼数年愈发沉稳的大姐夫朱时泰。
他笑着说:“想来他都说轻了,这南京诸卫营,别说戚家军以一当三的话了,恐怕都入不了你们山字营的眼。”
朱时泰讪讪的笑了笑,随后深深的看了一眼西城大营里头,低声道:“编练新军,虽说也要从地方上征募壮丁,但南京诸卫营虽说荒废已久,可也是能抽调些经验丰富的老卒。贬的太过,往后面上也不好看。”
这是朱时泰在赶来后和严绍庭定下的计划。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