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717节

  而要保证制度的完善,自然就需要另一套法子来管控。

  诸如朝廷需要强有力的管控,需要严苛的吏治管理。

  只是不论如何。

  制度的架子却必须要事先搭建起来。

  有了这个制度,朝廷才能有人去做这个事情。

  而这。

  也正是官绅一体纳粮的核心。

  不过。

  海瑞这时候又说:“只是国朝赋税,过往却有细分,田赋一项,丁税一项,人丁与田赋历来二分。若是当下以官民一体纳粮归算,则在下愚见,亦当将丁税归于田亩之中,亦如田赋落于田亩均摊,如此则百姓可为松绑,少田则少交丁税,富裕多田人家必当多交丁税,无田则无丁税。如此,诸如江南等地无田百姓便可自行出入府县,去往工坊之中无有后顾之忧的做工赚钱养家。此般行为,亦可助长各类工坊手工生长,再以商税落实,则国家亦可平添财税进项。”

  这话一出。

  即便是严绍庭也是眉头一挑。

  官绅一体纳粮,是解决田赋的问题。

  而海瑞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悟出摊丁入亩的制度,可是让他出乎意料。

  海瑞口中的丁税。

  其实就是人头税。

  亘古已久。

  丁税和田赋,便是古往今来一直压在百姓身上的沉重负担。

  权贵大户自可逃避,但朝廷有数,亦如田赋,丁税也就被转移到了那些贫穷百姓身上。

  而且和田赋不同。

  海瑞对说的丁税,是和里甲、均徭等四差银一并由地方官府征用。

  注意。

  是地方官府征用。

  便是地方官府征收这笔钱粮,然后地方官府使用。

  这笔钱,是不上缴给朝廷户部的。

  于是。

  众所周知,懂的都懂的事情就是,这些钱粮往往大多都会落入到衙门官吏手上,被装进私囊之中。

  富者田连阡陌,竟少丁差,贫民地无立锥,反多徭役。

  大抵便是这等道理。

  海瑞能想到这一层,又岂能不让严绍庭意外。

  他不由感叹着开口:“摊丁入地、地丁合一,想来便是刚峰兄所言之意。若是朝廷依此施行,则地方百姓,不论权贵大户还是黔首黎庶,皆以田地之数而论赋税钱粮,届时只需朝廷严加管控,大户人家丁税、田赋足数缴纳,穷苦百姓再无沉重负担,自当日益兴盛!”

  海瑞亦是面露笑容:“摊丁入地!润物此般总结之言,足以畅述我之所想,尽是不谋而合!”

  严绍庭当即摇头:“此法乃是刚峰兄所思而提,我亦是于刚峰兄所言稍加总结而已。”

  瞧着眼前两人互相吹捧,张居正撇了撇嘴。

  他倒不是吃味,甚至觉得于天下田地这件事情上,严绍庭和海瑞两人是真的下了功夫的。

  不论是一体纳粮还是摊丁入地,这都是实实在在肉眼可见造福百姓的善政。

  毕竟。

  自小的经历,以及这几年他在江南亲眼所见,加之不久前于松江府清查田亩归属,都给了他极大的冲击。

  富裕人家,人少地多,可谓无穷。

  而百姓人多,却只有薄田几亩,却还要承担一府一县那海量的赋税和徭役。

  甚至。

  即便立足当下,张居正心中也隐隐有些忧患。

  若是再继续这样下去。

  大明迟早要完!

  现在不加以限制和改变,等到有朝一日,天下田地尽归王公大臣、权贵士绅、地方大户,等到芸芸众生黔首百姓无田可耕,皆为佃户仆役。

  不需要什么强敌环伺在外。

  只需要来一场天灾。

  便会立时天下遍地人祸。

  等到那时候,这天下恐怕便是遍地揭竿而起的百姓起义,竖起造反的大旗。

  古语有云。

  攘外必先安内。

  张居正深以为然。

  强敌环伺在外,虽然强盛,却并不是不能解决和抵御的。

  太祖励精图治,驱逐蒙人,何等伟业。

  太祖和成祖在位,即便那时候国家初创,还是百业待兴,处处艰难,可是朝廷大军却已经能屡屡出塞将元人打的落荒而逃。

  但是现在。

  尤其是几年前,朝廷愈发艰难,财政亏空,国库空虚,因而就连九边也隐隐有招架不住的迹象。

  长此以往,大明依仗二百年的九边重镇,早晚有一天会成为外贼随意进出的破烂城墙而已。

  而攘外必先安内。

  在如今的张居正看来,非是要压制百姓,也并非是要继续从百姓身上搜刮钱粮。

  合该。

  是要将那些权贵大户吃进嘴里的,统统都搜刮出来。

  毕竟百姓才有几分力气,都是权贵大户趴在朝廷身上喝血吃肉!

  大户啊!

  张居正不由失声开口:“今日润物与刚峰所言,依我之见,已经可称圣贤之言,公于天下。”

  莫名的。

  张居正也是开口吹捧起了严绍庭和海瑞两人。

  不等两人言语。

  张居正便笑着说道:“润物提了一体纳粮,刚峰又提摊丁入地。两策皆为善政,而以我之见,若朝廷施行此二法,亦当并行昔日桂萼公所提一条鞭法。既然是要将地方田赋、丁税等并入田亩之中,为免朝中转运途中那过半的损耗,倒不如依照桂萼公之法,田赋皆折银计算,丁税亦可折银。届时朝廷只需收缴银钱,才以各部司与地方所需,户部支出银钱采买地方,如此亦是节流之法。”

  一条鞭法。

  这件事情,几乎是张居正心中执着最久的一桩事了。

  海瑞亦是点头附和:“我在地方,多为县令,亦知朝廷摊派,地方转运,途中所耗众多。若是当真以此一条鞭法折银征缴,朝廷确实可以多多节流,不过却要谨防朝廷若有所需之时,地方商贾会借机抬价,而朝廷又在此处多有损失。”

  这都是实实在在的经验。

  不论是张居正还是海瑞,对此都有着深刻的经历。

  但是。

  这时候就要说一句但是了。

  严绍庭在两人注视着,等待他的回答的时候,却是摇了摇头。

  张居正顿时面色一变。

  难道是自己所提之法不行?

  他倒是没有等太久。

  严绍庭就开口道:“叔大兄所提昔日桂萼公献策朝廷之法,我亦有了解,只是此番离京南下,我在书院与诸生贤达也有过共商此事,皆以为此法可行却不能长久,若要强推则要更为详细,且要因地制宜。”

  张居正闻言之下,已经是眉头微皱,陷入沉思。

  海瑞看了眼对方,便代替开口询问:“若依润物所言,当如何行之?”

  …………

  月票月票

  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的制度,人人都知道。只是转化为文字和剧情,就难免可能会出现偏颇,所以这章要是有什么错漏和未尽之言,老爷们可以留言提出,我来修改。

  还有……今天我生日~所以下一章我看时间,能赶出来就发,然后晚上要出去吃喝一番,若是没有发出来晚上也没醉也会发出来。若是今晚没有,那就说明我没有赶出来或者是醉了~

第437章 严绍庭的高光时刻

  顺天府。

  昌平书院。

首节 上一节 717/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