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691节
越想越气的李幼滋,转头左右看了一圈,愤愤不平的走到路边一屁股坐在了地上。
这位堂堂一府府尊,此刻也顾不上什么劳什子官体了,满心的烦闷和恼火早就冲昏了头。
王廷看了眼,亦是无可奈何的长吁短叹着摇头,走到了李幼滋身边。
李幼滋如此愤懑,他又何尝不是。
话说严绍庭今日的行令,虽说是奔着南京和江南六省去的,是要查六省人丁户籍和财税账目。
若真是如此,直接奔着南京去便是。
但偏偏他在淮安府马头镇遭了白莲教逆党行刺。
这就给了严绍庭一个天大的借口和理由,而且光明正大无比。
没见先前那名锦衣卫的缇骑最后又是如何说的?
淮安府辖下这马头镇和清江浦乃是运河重镇,紧要无比。
可偏偏就是这等紧要之地,在严绍庭南下赴任驻步的头一天,就遇到了白莲教逆党的行刺,这里面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淮安府剿贼不力啊。
亦说明江南白莲教逆贼是何等猖狂,全然无惧官府官兵。
那严绍庭上书朝廷请建清江浦所,便是正当合理的诉求了。甚至明面上可以说,他严绍庭是大大的公忠体国。
至于说什么将清江浦所置于税兵衙门之下,这都无所谓。
关键是这件事给予了严绍庭要整顿南京军务,补充南京诸卫缺额兵马一个绝对正当性的理由。
从淮安府以点带面的破局。
那么淮安府就得要先行清查人丁、整理财税账目,编练清江浦所。
一切都是如此的正大光明。
且从头到尾,严绍庭都是在职责范围内拿着圣旨行事。
王廷一声轻叹,亦是不管自己总督漕运的身份,跟着坐在了李幼滋身边。
他连叹带着摇头:“可是如今咱们却是拿他严绍庭分毫不用啊。那所谓清江浦所,是他上书朝廷请建,可白莲逆党行刺的事情却是实实在在发生了的。”
李幼滋冷哼了声,神色很是愤愤不平。
王廷瞄了一眼,低声道:“为今之计,咱们也只能听他之命,抽征府内丁壮,将这些年财税账目理出呈阅给他。”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闻言之下,李幼滋立马站了起来,断然出声拒绝。
王廷抬头看向对方。
李幼滋却是脸色郑重道:“督宪,若是你我二人当真今日便听了他严绍庭的令,可知你我二人将会如何?”
王廷眉头皱紧:“如何?难道咱们还能抗旨不成?”
李幼滋顿了一下,脸色愈发难看,最后更是满脸沉痛:“可若是你我二人当真从了他严绍庭,便是从此自绝于江南啊!”
自绝于江南。
王廷身子一震,眼里露出一抹惊恐。
“是啊……”
他一声长叹,脸色如蜡。
他和李幼滋两人若当真在淮安府遵了严绍庭的令,开始清查府内人丁户籍和财税账目,那无疑是背刺了整个南京方面。
可不就等于是自绝于江南了。
王廷不由开口:“听令不是,不听令也不是,你我二人如今可如何是好……”
一时犹豫起来的王廷,忽的目光一闪。
他已然是瞄上了李幼滋,低声道:“李府尊,这件事终究是落在淮安府,你是淮安知府,严绍庭今日要如此做,可是全都压在你淮安府衙了啊。”
李幼滋立马看向王廷,眼神闪烁不停。
半响后。
他才面露笑容,却是一抹讥讽。
“王督宪。”
王廷双眼收缩,神色凝重。
李幼滋却是继续笑着说:“虽说这严小贼是奔着我淮安府来的,可督宪也别忘了,您那漕运总督衙门也是在我淮安府城里头。漕运总督衙门虽是督办运河,但督宪莫要忘了您也是巡抚这两淮四府三州之地,本府人丁钱粮诸事,督宪也是有一份的!”
当王廷提及严绍庭今日之令,是要压在淮安府的时候,李幼滋便反应过来,王廷这个老货是要推卸责任了。
可自己如何能叫他真个挣脱出去。
生出这等事情,闹不好就是一个自绝于江南,岂能自己一人独扛?
被李幼滋当面戳破心思。
王廷也是不闹,更无尴尬。
官场之上本就如此。
前一刻两人可以同乘一条船,这一刻也能分道扬镳。
只是见李幼滋如此说,一副硬要拉着自己下水的模样。
王廷也只能是沉着脸问道:“那你说,如今如何做?”
“如何做?”李幼滋冷笑了一声,冷眼看向常盈仓方向:“还能如何做!他严绍庭手握皇上旨意,我等自不敢抗旨违令,但这等大事操办起来却也是耗费时日的,如今咱们就修书送往南京!”
想定主意后。
李幼滋仍是满脸冷笑。
“还是那句话。”
“出了事,天塌了,自有南京城里那帮大老爷们去顶去扛!”
说完后李幼滋便又找来自己的幕僚师爷,吩咐再行修书,将当下这件事情成文快马送往南京。
一番操作下。
这一日间,淮安府便是生生修书三份,快马急递去往南京城。
……
翌日。
已是过午时分。
天色将晚,天边日头橙黄。
坐临长江的南京城外金川门码头。
对岸渡口船只刚一停靠岸边,便有一名来自淮安府的急递飞身上岸,亮出驾帖便自码头上牵走一匹快马,直往南京城内赶去。
而在其后。
江面上,亦有两艘渡口官船,正在赶赴外金川门码头。
未几。
这头一道消息便被送到了南京守备衙门,交到了南京镇守太监陈洪手上。
紧接着。
第二道消息,又被送到了南京总督粮储衙门,一路送到了总督粮储大臣杨宗气案前。
等到最后一道消息入了城。
便是一路直奔南京留守衙门,最后一路辗转,送到了还在玄武湖内一艘画舫上正在饮酒作乐的魏国公徐鹏举之手。
淮安知府李幼滋的三份书信,非往一处去,而是分别进了三处,却也是有说法的。
头一道书信,是说明揣测严绍庭驻留淮安府,这事对守备衙门镇守太监陈洪来说,自然是要紧的。
毕竟这南京镇守太监说到底是替皇帝看守陪都南京的,李幼滋将书信送到陈洪面前,无疑是在暗戳戳的举告严绍庭不遵皇命,不奔赴南京上任。
那第二道书信,说的自然就是严绍庭可能插手淮安仓清查钱粮的事情,这事可不就和杨宗气这个总督粮储大臣有关了。
同理,最后一份书信送去南京留守衙门,交到魏国公手上,亦是因为严绍庭要整顿南京诸卫军务,借机清查六省人丁户籍和财税账目。这是在问留守衙门和魏国公徐鹏举的态度,他们南京诸卫是站在南京一方,还是会响应严绍庭的号令。
毕竟明面上看。
严绍庭这南下的头一道命令,可是利好南京诸卫,那自然也是利好南京留守衙门和魏国公徐鹏举等人的。
毕竟实打实的命令,那南京诸卫必然会实打实的将各卫缺额兵马给补充齐全了。
兵强马壮。
自然利好管理南京军务的留守衙门。
这里。
倒也是显出了李幼滋这个淮安知府,便是面对严绍庭心中惶惶不安,可脑子却还是没有落下,知道事情该如何操办。
而随着他这三份书信入了南京城。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