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518节

  “再摇!”

  “为夫可要与你再战三百回合了!”

  这话一出。

  陆文燕立马双眼瞪大,双手紧紧的捂住自己的嘴巴,眼里带着惊慌的连连摇头。

  严绍庭这才缓缓说道:“虽然这一次是当众夸了徐阶这个老狗一次,但谁都知道那篇文章是咱们昌平报发出去的。”

  “国朝胥吏二百年,早已根深蒂固。”

  “虽然这些人也和地方上的士绅豪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不少人就是出身地方士绅豪族。”

  “可我中原之地……”

  “当官的,什么时候真惧了一介小吏?”

  如今挑动阶级矛盾,对于严绍庭来说,简直就是手拿把掐的事情,轻而易举。

  只要身在其位。

  这种矛盾,只要时机合适,随时都能挑动。

  虽然说天下士绅是一帮人。

  可思考问题从来不能如此简单区分。

  不能简单的认为士绅就是一体的,商贾和士绅就是勾结沆瀣一气的。

  就如同你不能认为文官全都是一条心一样。

  事情,从来不是这么简单。

  而现在也是一样。

  自己要对把持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地方权柄的官府胥吏衙役动手,势必会触动到地方上那些士绅豪族的利益。

  但是呢?

  那些朝堂官员们,自然是乐意看到地方官府权柄真正收归到他们这些当官的人手中。

  吏之如虎也,令之如羊也。

  正是生动形象的阐明了身为流官的那些知县们,在县衙里的地位。

  小小胥吏,能猛如虎而视县令如羊。

  当真是可笑可笑。

  而在《吏治悬镜》中更是更加精准的详细描述了这一现象。

  ‘本官稍有瑕疵,辄指为把柄,讲呈说告,恐吓多端,卖访勾窝,陷害无罪。于是长厚受其挟制,莫敢伊始;严刻者化为痴呆,惮于用罚。’

  手握国朝赋予的生杀大权的一县县令,竟然会被县衙胥吏恐吓的不敢动用手中权力,去惩罚这些胥吏。

  这才是真正皇权不下乡的缘由。

  也正是因此,当今地方官员都盛行赴任携带幕僚师爷。

  而这些幕僚师爷,无不是精通刑名、算术两道。

  所为的就是帮助东家,能在上任之后于官府衙门里,和那些盘根错节的胥吏衙役们争夺那么一丝丝的权力。

  这样的局面难道没人能看到吗?

  不。

  谁都看得明白问题所在。

  只是因为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人们就会习惯性的做出选择。

  即:视而不见。

  只要自己看不见,那么问题就不存在。

  胆怯的就当个鹌鹑,势弱的就跟着胥吏衙役盘剥百姓,强势些的才能做到直接盘剥压榨胥吏衙役,再让这些人更盛盘剥地方百姓。

  于是。

  这个怪异到扭曲的体系,竟然就这么稳固的运转了一朝又一朝,一代又一代。

  现在到了该改变的时候了。

  “为天下文官发声的恩人?”

  严绍庭嘀咕了一声,面露笑容。

  虽然这些人过去选择视而不见,可不代表自己开始插手这件事,那些人还能继续视而不见。

  人活着。

  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

  过去没有选择。

  而现在自己给了他们一个新的选择。

  不过当下还需要等待昌平报发行南北,使这件事进一步酝酿。

  说到酝酿。

  严绍庭眼神不由瞥向了小官迷大妹子。

  他嘿嘿一笑。

  然后屋子里床笫一阵咯吱,伴随着陆文燕的惊呼声,气氛开始变得暧昧起来。

  而在京师。

  如今各部司衙门里的老爷们,多了一个新的爱好习惯。

  那就是每日早早的上衙点卯后。

  便要冲泡一杯茶,然后让衙门的门房小吏送来最近的昌平报。

  随后便一边喝着茶,一边看着报。

  如此,上午半天功夫便能过去,而后才是开始处理衙门公务的时候。

  等到正午在衙门里用膳的时候。

  众人便会相互讨论,自己的文章什么时候才能刊登在昌平报上。

  若是当日有本部司衙门的文章刊登在了昌平报上,那今日下衙后这位就得要出钱,寻了酒楼请衙门里交情深厚的同僚一同吃酒。

  不知不觉。

  小小一份昌平报,已经在官场上取得了这等成就。

  而在士林里亦是同样。

  比之官场上的人,士林之中对昌平报更为看重。

  有聂豹、王畿、钱德洪三位老夫子时不时写篇的文章刊登在昌平报上,偶尔还会有首辅和内阁里的袁阁老刊登文章。

  这可是追求名利最好的手段了。

  士林里几乎是每一份昌平报都不落下,只要找到机会就要写篇文章或是辩论送去昌平书院,希望能刊登上去,为自己扬名。

  而这样的追求,在昌平报头几次刊印后,开始对外公示凡是收录刊登的文章,其作者都能收到一笔稿费银子后,热度便愈发不受控制。

  一时间。

  昌平报和昌平书院已经隐隐成了领衔大明文坛风向的存在。

  至于说有没有人想要弄一份同样的报纸呢?

  自然是有的。

  诸如江南地区,那些有钱又闲的士绅大户们,自然想要有样学样,弄一份报纸为自己扬名。

  也有不少人付之行动。

  但论影响,如何能比得过裕王坐镇的昌平书院弄出来的昌平报,又如何能找到比聂豹三人更有分量的老夫子?

  更不可能会有内阁大臣给他们投稿刊登文章。

  两相比较之下,昌平报的影响力便越来越大。

  这一日。

  最新一期的昌平报,在北京城门大开的那一刻,便被送入京中,在官府老爷们上衙点卯前,一一送到各部司衙门门房处。

  高翰文今日如同过往一样,早早的在家门口喝了碗豆浆吃了两块饼子后,怀里揣着个卤鸡腿,就到了都察院。

  走进衙门,他便从门房处取了一份今天最新的昌平报,将报纸架在腋下就进了自己的公廨。

  门房那边就会取下,左佥都御史高翰文某某日取报纸一份。

  等到高翰文的俸禄发下来的时候,就会对应的扣除这份报纸钱,然后和昌平书院结算。

  毕竟书院山长可是姓朱。

  谁也不敢因为这一份报纸,就欠朱山长银子。

  别回头朱山长没说话,朱道长就大发雷霆了。

  话说拿了报纸进到公廨里的高翰文,头先是和共同在这一处公廨办公的几位同僚互相道了一声早。

首节 上一节 518/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