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446节

  “此等为求名利之辈,目中无人,枉顾律法,蔑视朝廷,心无陛下,该当极刑严惩!”

  “下官请诸位阁老议定,行文南直隶及徽州府,缉拿海瑞押入京师审问。”

  班房之中。

  自严嵩开始以下,四名内阁辅臣皆在其间。

  严嵩目光审视,最先开口道:“大理寺所奏合情合理,德征所请,严惩海瑞之事,若是其所犯之事确凿,也该当如此处置。”

  德征是大理寺卿迟凤翔的字。

  而迟凤翔对首辅竟然会开口赞同自己的奏请,略感到有些意外。

  徐阶亦是眉头微微一皱。

  好一阵的思量之后。

  徐阶这才转头看向严嵩,而后笑着开口道:“这个海瑞,下官也有所耳闻,平日里就是个倔驴脾气,但心里头却一直以百姓为先。”

  一边开口发言。

  徐阶心中一边计量着加下来的措辞。

  “徽州府当下诸多事情方才平定,但当初因为人丁丝绢一事所闹出的动静,我等也人尽皆知。”

  “海瑞作为监察御史,身处徽州府,心系百姓,又如何能置身之外?”

  “若要怪罪,以老夫之见,不肯开出请调卫所兵马的徽州知府才是头等大罪。”

  “而从如今来说,若是没有海瑞夺兵印带兵出营镇压六县百姓,恐怕我等现如今看到的,就是徽州府一地死伤成百上千的奏章了。”

  民乱。

  都是朝堂上的老人,没有谁不清楚,一旦地方上出现民乱,百姓们变成了暴民,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

  而且更重要的是。

  既然是严阁老、严伯爷要做的事情。

  自己自然是不能让其做成了的。

  那个海瑞……

  虽然就是个倔驴,当初更是在苏松两府折腾出无数的事情,最终逼迫着苏松两府清丈田亩。

  但这个人未尝不能一用。

  严嵩淡淡的扫了徐阶一眼,心中暗暗生笑。

  这个徐华亭啊。

  到底还是气量太小。

  如此,就容易被自己拿捏住。

  严嵩又看向高拱、袁炜两人,随后才说道:“既然徐阁老有言,这个海瑞是功大于过,按理来说自当不必惩处,但国朝律法森严,功是功、过是过,岂无功过相抵的道理,还是应当略加训诫,以示朝廷公允。”

  徐阶却是皱眉道:“功过虽不能相抵,但此次我等也理当明白,若非有这个海瑞在徽州府,只怕徽州府六县百姓就已经是大乱了,到时候就是无数百姓惨死此事之上,我等为陛下执掌内阁,牧守天下,便是大大的过错。”

  袁炜瞅着首辅和次辅忽然就因为一件事,而陷入到争执之中。

  他不由开口道:“功过如何,不如还是催促那个海瑞奉旨入京,等他到了京中,叫他当着咱们内阁的面说清楚了就是?”

  袁炜采取的是绥靖策略。

  事情既然有争议,那现在就不去议论这件事情,先让海瑞进京再说。

  高拱则是说道:“新安卫那个指挥使,也是个见风使舵的人,调兵的官印如何就能被海瑞这个秀才举人抢走了?朝廷该降下行文,训斥其人。而徽州知府黄凝道,亦是渎职无所作为,坐看民乱起,无视百姓激变为暴民,亦当严惩!”

  作为如今领衔操办整饬吏治的高拱而言,他只字不提海瑞,就已经说明他心中倾向了。

  在高拱看来。

  如果给自己放在海瑞当时的那个位置上,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

  咱就是这个暴脾气!

  严嵩则是目睹着班房里众人的不同反应,他只能是皱眉道:“既如此,这件事便压在这里?”

  徐阶说:“非是压在内阁,依老夫之见,海瑞并无罪责,将这些弹劾打回去,命徽州府县等处反省,依着高肃卿的意思,追究徽州知府失职之过。”

  高拱和袁炜亦是开口道:“我等亦是这个意思,此事便到此为止。”

  见到内阁意见已经统一。

  严嵩心中生笑。

  自己这次可是帮了大孙子一把。

  回头下衙回家了,得要让大孙子亲手做一道红烧肉给自己补补。

  严嵩心中想着琐事。

  便拍板子道:“既如此,这件事到此为止,另派人前往徽州府,催促海瑞即刻入京不得有误。”

  …………

  月票月票

  给义父们汇报一下,因为昨天开始就不舒服了,今天果然又扁桃体发炎化脓,然后发烧。上午去医院吊水,回来后浑身难受,抽着的疼,睡了一下午。吃过晚饭后,才把这章写完。明天、后天还要继续去医院吊水。

第298章 裕王府的鸿门宴

  海瑞的事情。

  并没有在朝廷里引发多大的动静。

  依着严绍庭的说法,这是因为大家伙最近都不想搞事,所以海瑞这件事才会轻拿轻放。

  事情到了内阁,阁老们商议一圈,也就能将这件事给定下来。

  甚至就连皇帝都不必知道天底下还有这么个事情。

  而这。

  也是朝堂之上大多数时候的日常。

  裕王朱载坖在昌平足足待了三天,也终于是让整个昌平的百姓都认识了这位朱山长。

  对于朱山长来说,昌平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而更让他满意的是,不论他有怎样的问题,昌平治安司都能最快时间的给出答案。

  沟渠应当如何修建。

  河塘应该如何选址。

  四时五节里,庄稼该在什么时节栽种,又该在什么时节施肥、收获。

  这些都是朱山长过去所不了解的事情。

  只是三天的时间依旧太短,以致于朱山长都没有时间能来得及去思考昌平模式到底是如何搭建的。

  三日后。

  朱载坖便带着老婆孩子,往京城赶回。

  而在京中,工部当差的严世蕃,最近过的可是满面春风,日子别提有多惬意。

  自从他在西苑万寿宫的话流传出去,严世蕃真真的就成了大明朝的清流翘楚之辈。

  工部尚书雷礼更是在本部衙门,多次当众夸赞左侍郎严世蕃,乃是大大的公忠体国。

  而在下面的小官群体里,严世蕃甚至都已经有了君子严的名头传出来。

  对此。

  严世蕃甭提有多得意了。

  爽啊!

  还是那句话。

  如果自己早知今日之爽,十年前自己就得要弄一个清流魁首的名头握在手上。

  今天严世蕃办好了几件事情。

  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情,无不是修桥挖渠的大功德。

  顺带着,又批了一笔银子,要将六部衙门给修缮修缮,这可是改善各部衙门官员上衙当差的工作环境。

  这更是天大的好事了。

  消息从工部传出去后。

  六部的官员们,只要是谈论到君子严的时候,无不是竖起大拇指。

  正午在本部衙门用过午膳,严世蕃就一直在工部转悠。

  等到旁晚下衙后。

  他才提着两个盒子,在众人的恭维声中,溜达着走出工部衙门。

  出了衙门,严世蕃也不往东边玉河桥那头的宅子过去,而是出了六部巷,叫了个受雇的马车,就往裕王府方向过去。

  马车停在裕王府前。

首节 上一节 446/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