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356节

  严绍庭却是面色不改:“此乃微臣肺腑之言!”

  “行了行了……”

  嘉靖则是随意的挥挥手,开口道:“起来吧,也不知道哪里学的,动不动就下跪,我大明朝还没有这等规矩。”

  到这时。

  严绍庭才缓缓起身。

  随后便躬身颔首道:“陛下,如今徽州府歙县这笔六千一百四十六两银子的人丁丝绢税课一事,已经查明缘由。

  “不论如何,为显陛下公允,为彰陛下仁德,也该按太祖皇帝乙巳改科之时,歙县每岁缴纳两千九百一十两人丁丝绢税银,而其余五县则承担余下三千二百三十四两税银。

  只是五县如何分摊这笔三千余两的税银,臣以为当由陛下圣裁。然臣依旧认为,清丈徽州府一府田亩,遵太祖洪武皇帝乙巳改科之成因,以五县田亩之数,分摊这笔三千二百三十四两税银最为妥当,也最能彰显陛下仁德公允爱民之心。”

  说完之后,严绍庭便抬头看向老道长。

  这一次。

  老道长没有再面露不悦。

  这就是解释和不解释的区别。

  一开始老道长只认为,自己是在配合张居正、海瑞,要用徽州府作为变法革新的突破口。

  而现在,则只会是因为皇帝那所谓的圣明之名。

  嘉靖则是抬头看向高拱,而后又看向户部尚书高燿。

  “户部。”

  高燿拱手而出。

  “臣在。”

  嘉靖询问道:“徽州府人丁丝绢这笔税课,历来都是户部行文徽州府催缴,户部如今是何意思?”

  其实此刻的嘉靖,已经有些认同将徽州府那六千一百四十六两的人丁丝绢税银,划分成歙县及五县分摊两个部分。

  但如果一定要清丈徽州府的田地,却又成了他不愿意的事情。

  左右不过是几千两银子的事情。

  徽州府可不像苏松两府,清丈田地之后,能多出来几十上百万的财税增收。

  高燿则是目光一转,躬身颔首道:“臣以为,既然事情如今已经明晓,严郎中也将徽州府这笔人丁丝绢税银前后来龙去脉解释清楚,则自当由陛下圣裁而定,臣与户部以为,不论圣裁如何,这笔税银终究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说完之后,高燿便后退回班列之中,默默低下头。

  这也是个不粘锅的!

  严绍庭扫了一眼户部尚书高燿,心中暗自腹诽。

  嘉靖则是哼哼着看了眼高燿,而后挪向了严绍庭。

  正当他要开口的时候。

  刑部尚书严讷,却又拱手抱拳,站了出来。

  “陛下。”

  “虽然方才严郎中已经说明了徽州府人丁丝绢一事前后缘由。”

  “但臣现在,却还有一处疑问。”

  “希望严郎中能为老臣开释!”

  …………

  月票推荐票

  (嘉靖·徽州府志·书影)

  乙巳改科:据《徽州府志·食货志》记载,吴元年(1364年),明太祖朱元璋重新修订徽州府赋税旧制,将六县‘夏税生丝’折麦征收。第二年即乙巳年,行中书省核查徽州府赋税发现,该府吴元年田赋增减额存在问题,督办府县所属官吏羁押至省,重新厘定徽州府田赋数额,岁史称‘乙巳改科’,其中歙县亏欠原额夏麦9000余石。

  另外这章没问题哈,只是章节序号错了,我正在找编辑修改序号

第251章 这万寿宫中究竟谁是变法派

  徽州府绝对不能推行田亩清丈。

  一旦徽州府开始清丈田亩,哪怕今日严绍庭当众说出自己乃是皇党,他不会参与变法革新。

  但明确上疏奏请皇帝下旨准允变法革新的张居正呢?

  他回京之日,定然会以此为借口,再次喊出变法革新的口号。

  所以要从源头,切断一切能被张居正可能抓住的机会和借口。

  而要阻止徽州府清丈田亩,就必须要先将这笔已经在徽州府歙县征收了近二百年的六千一百四十六两人丁丝绢税银,坐实了就该是歙县百姓承担的。

  至于已经当了二百年冤大头的歙县百姓,是否会因此继续充当冤大头。

  不重要!

  区区一县百姓的利益,能和整个大明朝两京一十三省亿兆黎庶百姓相比吗?

  不能!

  严讷这位在朝多年的老倌儿,眼里闪露着锋芒。

  必须要将一切变法革新的苗头掐死。

  至少,张居正所谓的清丈全国田亩,推行税课以白银折算征收,这几条是必须要直接一棍子打死的。

  革新?

  这是在革他们的命!

  严讷站在大殿内喊出话后,便当即拱手说道:“陛下,臣请陛下明鉴。虽然严郎中方才所言,追溯徽州府歙县这笔人丁丝绢税课,所谓乃是太祖洪武皇帝时定下的乙巳改科所正夏麦亏欠之额。

  但如今歙县所征之人丁丝绢税课,每岁乃是六千一百四十六两税银。而严郎中所算的徽州府六县所谓乙巳改科所欠夏麦,依照严郎中所折算,却是六千一百四十四两税银,二者相差二两。

  既然数目都无法对上,又如何能将之算成一笔账?如此,岂不是糊弄税课,糊弄朝堂,糊弄百姓,糊弄陛下?”

  当严绍庭喊出自己是皇党之后。

  从个人品行上,便无法再对其发起攻讦。

  但是。

  就算是讲道理,讲事实。

  这徽州府的人丁丝绢和夏麦亏欠两笔税课税银,可还是相差了二两银子的。

  别看只是相差二两。

  可这就是区别。

  潘恩闻言,眉头一挑,当即拱手道:“陛下,严尚书所言句句有礼有节,臣等在朝为官,乃食国朝俸禄,受百姓供养,如何能如此武断行事?明知这两者税课之间相差二两税银,又如何能将之等同?臣以为,徽州府时下所生那笔六千一百四十六两税银的人丁丝绢税课,所谓理当徽州府六县均摊,实在是无稽之谈!”

  事情再一次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即徽州府歙县所承担的人丁丝绢税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人丁丝绢这笔税课,和太祖洪武皇帝施行乙巳改科时的夏麦欠额又到底是否有关系。

  这中间。

  再一次因为严讷所提出的那相差的二两银子,而打上了一个问号。

  可这件事。

  当真就和这相差的二两银子有关吗?

  不!

  这件事从今天被提出来开始,就已经和那二两银子无关了,更与徽州府无关了。

  一切,都关联到了大明朝是否要变法革新上去了。

  严绍庭低着头目光闪烁,只是一个念头,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系。

  只是该如何反驳呢?

  如何继续借着这相差的二两银子驳斥回去呢?

  严绍庭陷入深思。

  毕竟徽州府的事情,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师,现在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而未曾知晓全部详细。

  二百年的时间流逝,又岂是自己一人能够算清楚的?

  更何况按照太祖洪武老爷子当初建立大明时定下的规矩,长江以南的大部分,或者说全部的文书存档都是放在南京玄武湖湖心岛的黄册库中的。

  北京城这边,想要查证原始存档,也需要漫长的时间。

  更何况现在若是不定下来徽州府这笔人丁丝绢税课,到底该如何处置。

  朝廷必然会随着老张回来,而陷入到漫长的围绕着徽州府这笔人丁丝绢税课的大辩论之中。

  辩论的是徽州府的人丁丝绢税课。

  可说到底,还是变法革新。

  现在无法解决。

首节 上一节 356/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