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324节
高拱心中有些不同的思量,只是眼下已经议到这里了。
再加上三位国公爷都在这里。
不用回头看,他都知道。
这三位国公爷,可是等着各自的儿子回来一趟,让他们三家立下军功的小子能在京中涨一把脸面。
自己如何反对?
高拱躬身道:“臣无异议,东南倭患已存多年,如今国朝用兵,浙江大胜,朝廷是该好生庆贺一番。”
等到高拱的回答之后。
嘉靖当即面上一笑,挥动双臂,扫开道袍。
“既如此,这件事就如此定下来。”
“吕芳。”
吕芳上前躬身作揖:“主子爷。”
嘉靖面带笑容:“拟旨,诏令浙直总督、浙江巡抚胡宗宪,三府参将戚继光,并浙江有功将士入京述职领赏。”
吕芳当即笑着说道:“奴婢遵命。”
就在众人,包括严绍庭都以为这件事定下来了的时候。
嘉靖却是目光一眼,眼神在殿前众人身上扫过。
“诏令。”
“张居正,还有那个海笔架,也一同入京。”
严绍庭当即抬头。
老道长竟然要在这个时候就将张居正召回京师。
更让他意外的是。
老道长竟然现在就要见海瑞了。
难道是为了那篇陈情国朝治疏?
就在严绍庭和其他人心中疑惑的时候。
嘉靖已经开口道:“东南增产丝绸的事情,如今也算是步入正轨,待张居正回京之后,就让南直隶的那个赵贞吉,兼办此事,与对外商号一并操办丝绸卖往海外的事情。”
“至于那个海笔架……”
“朕要当面问问他。”
“朕的大明朝,是不是真的就百官百衙,皆为蠹虫了!”
…………
月票推荐票
天龙八部同人诸天文,喜欢的老爷去支持一波吧。
第233章 陛下,臣有一法可振吏治!
嘉靖眼中闪过一丝笑容。
这个海刚峰,是个妙人。
虽然只是个举人出身,但若是这一次进京,瞧着顺眼的话。
倒是可以将其留在京中。
依照这个海刚峰海笔架的性子,京中到时候恐怕会有数不尽的乐子可以看了。
老道长真不怕被怼死?
严绍庭却是带着几分看好戏的神色,看向珠帘后的老道长。
他也不怕到时候弄巧成拙,提前被海铁头狂喷的气倒了。
还是太年轻。
不知道海铁头的战斗力到底是有多强。
只是吕芳这时候,已经去了一旁的御案前,开始手执朱笔,书写圣旨诏令。
而高拱则是一阵沉默,心思流转。
在几番考量之后。
此刻又见皇帝传召海瑞入京。
说的还是那篇陈情国朝治疏的事情。
高拱目光闪烁,终于是拱手抱拳,缓缓站了出来。
“陛下。”
“臣奏请陛下,就海瑞此次陈情国朝治疏一事,开本朝吏治整顿!”
“海瑞所疏,近万余字,陈情国朝当下吏治情蔽,可谓真知灼见。尤有今日密云惨案一事发生,从中已然可以窥见,吏治不清,则百姓哀哀,天下不平,则朝廷艰难。”
“如今朝中已是不忍吏治,百官今日皆奏请陛下严惩顺天知府,亦可见朝堂百官,于吏治一事,已有定论。”
“臣机预内阁,执掌朝纲经年,深以为国家吏治,已到不得不整顿之时刻。”
“吏治整顿,已到紧要不可停滞之时,再不能使得天下生出今日密云惨案这等滔天人祸,累及百姓,致使陛下圣明之君受奸佞宵小累及而侮。”
“陛下身系九州万方,圣明无双,乾纲独断,还请陛下明鉴,开本朝吏治先河,绝贪官蠹虫蚕食大明江山社稷!”
大殿之上。
高拱肃穆郑重。
如今已经是个绝佳的好时机。
正是借着密云惨案之风,开启整顿国朝吏治的时刻。
高拱觉得,此事绝无可能被否。
紧随高拱之后,自然是户部尚书高燿拱手出班。
“臣,附议,奏请陛下,降旨整顿吏治!”
在人群中。
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目光一转。
整顿吏治。
这种事情,可不是哪一个衙门能单独完成的。
自己的都察院,原本就是执掌天下官吏监察之责。
如今高拱牵头,高呼整顿吏治。
对都察院,亦是个机会。
欧阳必进当即拱手而出:“陛下!臣附议,如今朝廷已到必须大力整顿吏治之时。陛下自登基以来,圣明仁德,当力行整顿,臣请陛下明鉴,圣裁定夺。”
在欧阳必进之后。
便是袁炜缓缓抬手抱拳,而后踱步走出:“臣附议。”
整顿吏治。
自然是要以吏部为首。
执掌监察百官吏治问题。
如此。
郭朴这位新任吏部尚书,就可以挑起大梁。
对自己,自然也有好处。
郭朴在其后,亦出班道:“臣附议。”
到此刻。
内阁里的高拱、袁炜,六部里的高燿、郭朴,再加上一个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都赞同朝廷开始整顿吏治。
一直缩在人群中的严世蕃,左右看了好几眼。
小阁老目光一转。
呼的一声走了出来。
“陛下!”
“臣附议!”
“如今天子脚下,朗朗乾坤,那顺天知府徐璠,都能在密云做出戕害百姓的事情,府县沆瀣一气,无法无天,致使成百上千百姓惨死寒冬野外。”
“此等惊天大罪,滔天惨案,本朝何曾有过?陛下圣明之名,险些就要被这顺天知府徐璠败坏。”
“顺天府尤能如此,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千余县衙,又会如何牧守一方,其中又有多少人如那奸佞徐璠一般,背着陛下把持权柄,戕害百姓。”
“臣严世蕃,绝不能忍受陛下圣明之名受这帮奸佞之人折辱败坏。”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