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254节

  戚继光目光一动,挥了挥手:“本将知晓了,明日准时开拔。”

  说完之后,戚继光便侧目看向徐文璧。

  徐文璧当即上前一步,拱手颔首道:“部堂以浙直总督,兼办江西军务,想来是那边贼乱难以平息,方才要调将军前去增援。”

  戚继光点点头:“你去安排,留出防守台州等地的兵力,余下明日皆随本将赶赴江西。”

  如今戚继光麾下兵力,已经增添至万人。

  这也是他为何会说,从未打过如此富裕的仗的原因。

  兵多将广,粮草充足。

  古往今来,哪个将军不喜欢。

  徐文璧当即抱拳领命,带着山岗上几个人赶往下面快打扫完毕的战场。

  而戚继光则依旧留在山岗上,目视着前方。

  “严侍读?”

  低声念道了一句,戚继光的脸上多了几分期待。

  ……

  而在与浙江相隔不远的苏州府境内。

  督粮道署。

  张居正捏着刚刚送来的一份尚未拆封的书函。

  送信的是锦衣卫的人。

  而书函题跋,却是严绍庭敬呈张阁老几个字。

  严绍庭和锦衣卫的关系,还是颇为密切啊。

  张居正心中默默想着,将书函拆开。

  在拆信的过程中,张居正想了很多。

  或许是东南增产丝绸的事,又或许是两府田亩的事情。

  自从他南下东南,时至今日。

  在知道,朝廷已经将行销海外的丝绸生意,尽数交付对外商行,与那西班牙商人柏富贵及其背后的一干外商时。

  张居正就清楚了一件事情。

  自己之所以在东南,或许从一开始,就只是因为自己内阁辅臣的身份。

  一切。

  从一开始,或许就已经在严绍庭的算计之中?

  尤其是在得知近来京中局势变化之后。

  张居正对此猜测,愈发肯定。

  此时。

  信也已拆开。

  张居正低头看去。

  只一张纸。

  只一行字。

  “下官建请阁老回京之日以双脚丈量地方。”

  一行字,一十七个字。

  除此之外,再无他言。

  张居正不禁皱起眉头。

  “这是何意?”

  他抬头看向前来送信的那名锦衣卫。

  锦衣卫摇了摇头:“回禀阁老,严侍读只说阁老看到这份信,就会明白的。”

  张居正面色愈发疑惑。

  但他还是挥了挥手,示意道:“有劳你了,去门房领份茶水钱。”

  锦衣卫拱手告退。

  独留下张居正一人。

  “回京路上,地方或有情蔽?”

  张居正默默的念道了一声,随后脸色渐渐舒展开。

  他懂了。

  只是却非有所情蔽。

  这时候,张居正又想到一人。

  一个已经不少时候未曾再见到的那个人。

  海瑞,海刚峰。

  似乎,他也是一步一步从苏州府出发,走向徽州府的。

  不由的,他就想到这一次出京南下,与在京中时,对地方的认识。

  不到一年光景,自己的认知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或许,从地方走回京中。

  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东南的局势,因为严绍庭而发生着一切变化的时候。

  京中。

  却显得有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因为自从都察院的御史,突然弹劾翰林院开始。

  那几名上疏弹劾的御史,又将矛头指向了东宫詹事府。

  原因很简单。

  亏空过甚。

  两衙官员不思当差做事,有渎职懈怠之嫌。

  科道言官忽然将矛头对向朝堂清贵之地的翰林院和詹事府。

  这本来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偏偏就是出现了。

  翰林院和詹事府,自然是按照规矩,上疏自辩。

  等事情到了内阁。

  徐阶自然是想要将事情压下去。

  不论是翰林院还是詹事府,都是清流清贵之地。

  如何能让都察院给盯死了。

  不过高拱却是很意外的,表示要听科道言官的声音,要将这件事情查清楚。若翰林院和詹事府没有问题,那么也能为两衙正名。

  随后。

  袁炜便立即附议高拱。

  当徐阶还要反对,认为科道言官这是因为近来无事,闲出来的事情。

  但当严嵩也表示赞同查明之后。

  内阁这里也就成了压倒性的决议。

  于是。

  事情就进了西苑。

  于此同时。

  严嵩又递了一道奏请廷议推举吏部尚书人选的奏疏。

  等事情都进了西苑。

  两桩事并到一起,嘉靖召集内阁、六部于西苑万寿宫廷议。

  早早的。

  严绍庭就和老严头到了内阁。

  他们两过来的时候,高翰文已经在班房门口那张桌子上,泡好了茶。

  茶。

首节 上一节 254/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