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252节
袁炜点头,面露笑容:“本官家中还有一套《清閟阁集》,若是严侍读喜欢,明日本官便叫人送去府上。”
所谓清閟阁集,乃是倪瓒的一套书法集。
颇为难得。
先是告诫。
又是送集。
这位阁老,倒是有意思。
严绍庭瞥了一眼郭朴,而后看向袁炜:“既然是袁阁老所赐,下官岂敢不受?”
袁炜则是面露笑容:“如此就好,如此就好。本官方才倒是还有些担心,你严润物不愿收了本官所送之物。”
关系拉近了一些。
袁炜也显得更加从容了一些,倒是有一些恢复成过往严绍庭认知中的模样。
只见其紧接着就说道:“今日昌平一趟,本官对润物所行之法,可谓是惊叹不已。
“润物今岁不过二十,便能行均田一地、制定农约、组建民壮,更能大兴工厂,不取分毫利润,尽予百姓。
而本官如润物这般年纪之时,还是懵懂无知,差之多多。”
他说的很真诚。
至少在严绍庭看来,这位内阁辅臣此刻说这番话的时候,神色不曾有过作假。
不等严绍庭开口推辞。
袁炜却是忽的话锋一转,脸色显露凝重。
“只是润物在朝为官,终究日短,便是有惊天之才,可朝堂之上却绝非公正清明,还有更多的蝇营狗苟,腌臜蠹虫。”
严绍庭眼睑顿时一沉。
他看向面前侃侃而谈的袁炜,心中不禁愈发疑惑。
难道袁阁老,也要学高阁老,要整顿国朝吏治?
严绍庭颔首,轻声开口:“下官在朝日短,经验短浅,却有阁老们依仗,却也不曾见过鬼魅腌臜。”
袁炜不置可否的笑笑,而后却是身子向前一倾:“润物,如今你为壬戌科春闱会试主考官之事已定,再无人指摘诽议。但春闱一事,三场九日,却有无数腌臜可生,勾心斗角,权衡利弊,此时万不可大意懈怠,不可不防啊!”
他的语气也变得有些凝重。
突然的变化,让严绍庭不由坐直了身子。
他看向面前的袁炜,以及并没有任何变化的郭朴。
“不知阁老此言,究竟是何意思?”
……
“你是说……”
“袁炜愿意在明年壬戌科春闱三场九日,帮你挡下那些可能的凶险?”
严府。
已经与等了自己一夜的袁炜交谈完毕的严绍庭,出现在了老严头的书房里。
应该是因为年纪越来越大。
老严头的觉,也变得越来越少。
听完大孙子的解释之后,严嵩双目闪烁,出声确认。
严绍庭点点头,端着茶壶上前为老爷子续上了茶水。
他说道:“袁炜确实有此意,但……”
严嵩冷笑了一声:“好大的口气,吏部尚书一职!”
严绍庭颔首闭嘴。
确实。
就如同老严头所说的。
袁炜这一次口气可是相当的大。
他愿意在明年壬戌科春闱会试上,替自己挡下可能出现的凶险,而严家则需要在廷推吏部尚书的时候,推举现任吏部侍郎郭朴上位。
当然。
郭朴上位吏部尚书。
在处理严家相关的事情上,自然也会给予助力。
在调侃了一句后。
严嵩语气缓和道:“不过,说到底也是咱们这位袁阁老,想要借着身居内阁,要在朝中有所图谋。不过郭朴此人,秉性却也不错便是了。”
严绍庭便问道:“那爷爷的意思,是同意这桩事了?”
“不急。”
严嵩开口答了一句,便沉默了下来。
半响后,老严头方才重新开口。
“如今朝局变更。”
“吏部尚书一职暂缺,而吏部事则由徐阶掌之。”
“户部尚书高燿,而高拱于内阁掌户部事。”
“礼部尚书亦由严讷任之,与徐阶亲近。”
“兵部势小,而刑部弱。”
“工部雷礼此番因缘际会,万寿宫重建一事与你亲近,又有你父亲在工部当差做事。”
“都察院欧阳必进,尚能任之,乃我严家儿女亲家。”
严嵩一个个的将朝中当下的格局说明。
而后看向严绍庭。
“如此,你可看明白了?”
严绍庭点点头。
朝堂格局,其实已经很清楚了。
虽说朝堂之上,人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相互纠缠,可说到底还是有远近之分的。
他开口道:“爷爷为国朝元辅,吏、户二事,自不能指摘。工部亲近我家,都察院亦有欧阳亲家在。若是郭朴能上任吏部尚书,则我家亦可在吏事上有所言语。”
见大孙子已经想明白。
严嵩便点头,示意道:“你继续说。”
严绍庭嗯了声:“但眼下东南浙江道平倭已到决战时刻,有胡宗宪总督浙直,调兵遣将,前方又有戚继光此等大将,今岁浙江必定倭患尽除。
“届时东南便余下福建、广东一带倭患,却也有如俞大猷此等悍将坐镇,只需朝廷粮草供应不缺,也不过是几年光景,我朝沿海倭患必然会被一扫而空。
“但浙江军功在先,今岁又有安定浙江之功,胡宗宪可回京任职,兵部尚书一职,便颇为合适。而胡宗宪入京,只需寻得时机,便可助其入阁拜相,届时任掌兵部事。
如此,我家在朝中便算是稍有稳固了,只需日后不走错路子,足可无虞。”
这番话,也算是将严家前面的路子,给说明白了。
严嵩亦是点头认同。
但却又摇了摇头。
在严绍庭的注视下。
严嵩开口道:“杨博执掌兵部多年,陛下喜之,只是……”
严绍庭面露笑容。
只是老严头不喜欢杨博。
因为杨博和徐阶走的近。
不过严嵩却还是肯定道:“杨博知兵,也知用兵,胡汝贞入京,加兵部尚书,或许艰难。而若要他入阁,恐怕爷爷也要上疏乞骸骨了。”
严绍庭脸上笑容收敛。
这倒是个问题。
杨博用兵很是不错,尤其是在九边军务上,过去屡次立功。
老道长很喜欢这个兵部尚书。
哪怕是杨博当初在家治丧,边关起了兵事,也要急招征辟杨博担任差事。
那要让老胡进步,入掌兵部就成了一个麻烦事。
即便是胡宗宪回京,坐上了兵部尚书的位子,也难以入阁。
因为老严头是他的老师。
就算老道长同意胡宗宪入阁,与老严头一同料理国事。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