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240节

  三位老夫子皱眉思索着。

  王畿刚要开口,却被聂豹伸手拦住。

  聂豹看向严绍庭:“科举一途,可谓艰难困阻,万人取其一。严师傅富民之余,不忘立书院,授百业之术,犹如授人以渔,亦是赤诚。”

  不过紧随其后。

  聂豹却是忽的一笑。

  “不过,既然严侍读愿意让我等住在书院,老夫三人虽然老矣,可是在经学之上,恐怕也少有人能说比之老夫三人更胜一筹了。”

  聂豹很随意的说着。

  却无一人反驳。

  这位聂老夫子,说的就是事实。

  严绍庭亦是颔首点头:“三位前辈的才学,自然是举朝少有。”

  聂豹当即一拍手:“既然如此,我昌平书院就大开门户,招揽天下英才。书院教授昌平百姓子弟百业之余,老夫三人也去函邀请士林好友前来,教授招揽的学子与昌平子弟经学文章!”

  “如此,昌平子弟能习得百业之术,若是有出众的孩子,日后也不失能走上科举一道,金榜题名,出将入相,为国效力!”

  此言一出。

  还不等严绍庭开口。

  现场又是一片哗然。

  有官员当即开口道:“聂老先生,若是您在昌平书院开课授业,我家犬子,不知能否在此就学,跟随先生学习经学文章?”

  “还有我家!我家那逆子,平日顽劣,若是先生愿收为弟子,但有顽劣,三位先生只管往死里打!”

  “今晚回去,晚辈就将家中那几个孩子都送来昌平,若是不能跟着先生们学到本事,我……我我就不让他们回家!”

  “还请先生收下犬子。”

  “……”

  眼看着聂豹三人要在昌平住下,还要开课授业。

  这等天大的好机会,哪个都不愿意放弃。

  求学。

  在中原,自古有之。

  固有孟母三迁,今日也有大明百官为子求学。

  眼看着官员们眼睛都要红了。

  当严绍庭还未说话的时候。

  徐渭便抢先开口:“三位先生若是愿意在昌平住下,并在书院开课授业,自然是我们昌平书院的荣幸,先生有任何要求,只管与学生说,学生一定全力办好!”

  说着话,徐渭后退了一步,胳膊杵了一下严绍庭。

  严绍庭这时候才反应过来,亦是躬身抱拳。

  “晚辈谢过三位先生,惟愿昌平书院能在日后为国朝举送才学。”

  说完之后,严绍庭停顿了一下。

  然后才再次开口道:“只是,晚辈却有一事请求,希望三位先生能答应。”

  这话一出。

  不光是在场众人,就连徐渭也是面露意外。

  能让聂豹三人留在昌平,已经很不容易了。

  再让三人在书院开课授业,就更加难得了。

  而若是三人愿意去信士林好友,邀请那些经学大概也不会比他们差的士林名儒前来昌平书院。

  那就是存在于天方夜谭里的事情了。

  就这样。

  严绍庭竟然还说,有件事情希望聂豹三位老先生答应。

  他的事情,难道比聂豹三人在昌平书院开课授业更重要?

  在场的不少官员已经打定主意。

  一旦严绍庭提的要求太过分了。

  明日。

  不!

  今晚回城之后,就立即写奏疏,弹劾他严绍庭不知好坏,不懂规矩!

  谁都不能坏了自家孩子上学的好事。

  严绍庭这个昌平书院的东家也不行!

  …………

  月票推荐票

第190章 让徐阶颜面尽失的治学论

  书院。

  前厅厢房。

  光线幽暗。

  朱载坖只觉得空气都凝固了一样,低着头不敢多看一眼。

  坐在椅子上的嘉靖,却是面色平静,在儿子、儿媳以及睡着了的孙子之间环视着。

  “都坐吧,今日昌平无有尊卑君臣。”

  朱载坖这才茫然的点点头,坐在了离着门口最近的椅子上。

  然后才反应过来,又往里挪了一个位子。

  李妃则是微微福身,而后将怀中的孩子换了一个方向,面朝着嘉靖,这才坐下。

  嘉靖看了一眼正在熟睡的小屁孩。

  脸上不自觉的流露出一抹慈祥的笑容。

  他看了一眼身边的吕芳。

  吕芳脸色涨红,打心底为主子爷高兴。

  他躬身上前,小心翼翼的将小屁孩从李妃怀里抱起,然后轻轻的送入到已经张开双臂的嘉靖怀里。

  孩子落入皇帝怀中。

  忽的动了一下,两只粉嫩的小手轻握成拳,在同样粉嫩的脸上动了几下。

  眼睛也微微有些睁开。

  这一番动作,却是让嘉靖顿时心生慌乱。

  但是不多久。

  小屁孩便双手缩进胸前,眼睛紧紧的闭着,又一次睡熟了。

  嘉靖这才悄悄的松了一口气。

  随后看向坐在面前的儿子。

  “今日,可都看明白了?”

  朱载坖点点头:“严师……读,功德一方,利国利民,虽不合天下大制,却治民有方,儿臣不久前闻听严侍读圣前富民裕国之论,如今亲眼一观昌平,足见严侍读已经算得上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

  嘉靖点点头,沉吟了片刻后,才再次开口道:“你能看明白,天下不能处处如昌平,便是个聪慧的了。日后……”

  忽的,嘉靖闭上了嘴,挥了挥手。

  “罢了,日后的事朕也管不到。”

  “但你要清楚,治国当如严绍庭所言,先要富民。”

  这些日子。

  在西苑万寿宫里,每每诵经之后,略感疲倦,嘉靖便会将当日严绍庭圣前奏对的富民裕国之说拿出来,反反复复的阅读。

  不知不觉。

  潜移默化的。

  尤其是当今日出宫一趟,踏足昌平,亲眼看到那金灿灿的田地,那些洋溢着笑容的百姓,那一座座工厂。

  嘉靖已经认同了,富民裕国的理念。

  朱载坖拱手低头:“儿臣,遵旨。”

  嘉靖有些无聊的看了朱载坖一眼,然后低头看向怀里熟睡的孩子,脸上这才重新露出笑容。

  “等孩子再大一些,也送来昌平读书。”

首节 上一节 240/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