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223节

  所有人都在议论着、猜测着。

  严绍庭是不是在昌平做什么准备,好应对即将到来的无数士林名儒辩论。

  而因为严绍庭的这一出安排。

  京中所有人都开始转而打听,如今城中到了多少位士林名儒,又有多少是心学大儒。

  连带着。

  还没有到休沐的朝堂官员们,也开始变得无心当差。

  无数的消息,在城中流转着。

  内阁次辅徐阶今日翘班了。

  早早的。

  徐阶便带着儿子徐璠、徐琨、徐瑛走出家门,三人坐一辆马车,其后空置一辆马车,出朝阳门,等候在城外通惠河码头。

  他更是调遣大兴差役,将整个通惠河码头清空,闲杂人等不得靠近。

  通惠河连接通州北运河,往南连通南北大运河。

  乃是南方水路入京的唯一水道。

  随着徐阶出城往通惠河码头过去的消息在城中传开,城中无数学子们,赶忙出城。

  人们都清楚。

  这定然是有士林之中的名望大儒入京了。

  所以才能让内阁次辅徐阶,也必须要出城迎接。

  因为除了士林名儒,依着徐阶在朝中的地位,也不可能是官场中人入京,就能动用内阁次辅迎接。

  而如果真的是需要让内阁次辅出城迎接的士林大儒,那必然是奔着昌平大辩论而来的。

  一时间。

  无数学子纷纷出城,要往城外的通惠河码头一探究竟。

  乌泱泱的出城人群中。

  徐时行和王锡爵两人,带着几名南直隶表态支持严绍庭的同学举人,租借了几匹马,跟随着人群往通惠河码头而去。

  马背上。

  徐时行面色好奇:“元驭兄,你说今日到底是谁来京城了?竟然能让徐阁老也要出城迎接。”

  好奇之余。

  徐时行也有些担心。

  若是仅北地的士林名儒,还不会让他太过担心。

  从大明立国开始,北地的学风便弱于南方。

  自从洪武朝南北榜一事发生后,每科春闱,能金榜题名的北人都要比南人少。

  后面在南榜、北榜之外,又多了一个中榜,北方高中的进士就更少了一些。

  直到如今,朝廷在春闱会试上始终贯彻着一个固定的比例。

  每科若有百人中,则南榜五十五,北榜三十五,中榜十人。

  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及庐州府、凤阳府,徐州、滁州、和州皆为中榜。

  除此之外,以秦岭淮河而分南北榜。

  这亦是证明,南方学风之盛,而士林名儒更为有名。

  听着徐时行的好奇,以及好奇之下潜藏着的担忧。

  王锡爵脸色稍有凝重:“只要从徐阁老出城迎接这一条去想,就能知道大概会是哪一位大儒前来。”

  说完之后。

  王锡爵心中有些沉重。

  虽然他还不曾高中进士,更不曾在朝为官。

  但他却看得明白。

  严家,或者说严绍庭,在朝中和徐阁老是不太对付的。

  徐时行却还未曾看清这一层关系。

  他疑惑道:“为何?”

  王锡爵看了一眼周围人,而后小声道:“今年初朝廷定下的东南增产丝绸行销海外,以图为朝廷开源,填补亏空,为何在浙江只有五万亩田地改稻为桑,而偏偏要在苏松两府行十五万亩改棉为桑?”

  经过王锡爵这么一解释。

  徐时行顿时反应过来,瞪大双眼。

  “你是说,这是先生在对徐阁老下手?”

  王锡爵摇摇头,又点头道:“起初我还不曾看明白,但后来张阁老南下东南,苏松两府爆出隐瞒田亩,朝中起初不曾追查,但后来突然下令清丈两府田亩,那时候我才明白,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是先生在对徐阁老出手。”

  徐时行有些不相信的看向王锡爵。

  他的脸上满是质疑。

  “就咱们先生……他……”

  王锡爵不禁一笑:“你是想说,咱们先生官卑人清,就敢对当朝次辅出手?”

  徐时行立马摇头:“我可没这样说咱们先生。我的意思是,就算是朝堂上的争斗,对上徐阁老这样的,那也该是严阁老或是小阁老出手才对啊。”

  王锡爵淡淡一笑。

  在徐时行的等待中。

  半响之后。

  王锡爵才开口道:“你觉得,我当真会无缘无故,就认下先生这个老师?”

  徐时行面露茫然:“难道不是?”

  王锡爵不由皱起眉头,低喝一声。

  “那是你!”

  当徐时行还要开口反驳的时候。

  前面的人群已经传来了叫喊声。

  “到了!到了!”

  “快看!”

  “码头上有船停靠过来了!”

  “……”

  嗡的一声。

  人群哗然。

  王锡爵和徐时行抬头看向前方。

  只见他们已经到了通惠河码头外面。

  而在前面的人,也已经是纷纷下马,虽然码头上有大兴县的差役封堵。

  但这帮人都是有功名在身的。

  打头几人一声呵斥,差役们只能哭求着莫要冲撞了徐阁老,这才装作未曾看见这帮举人老爷,放其进到码头范围内。

  王锡爵和徐时行等人,也紧跟了过去。

  在他们的视线里。

  大明内阁次辅徐阶,正带着三个儿子,等候在码头上。

  码头边的水面,一艘挂着朱氏布行旗号的商船,缓缓停靠在了码头上。

  徐阶便当即带着三个儿子上前,毕恭毕敬的等候在码头边缘。

  码头上的徐时行,则是抓着王锡爵的胳膊,高高的踮起脚尖,伸头探查那商船里究竟会是何人走出来。

  “出来了!”

  “船上的人出来了!”

  “这把年纪,谁认得出来是哪位士林前辈?”

  “……”

  在几道呼喊声中。

  一名老人,从商船里走了出来。

  徐阶当即走上船板,以大明内阁次辅的尊荣身份,竟然是亲自搀扶着那名从船舱里走出来的老者,缓缓的走向搭在船上的栈桥。

  而徐阶的三个儿子,则是小心翼翼的护在两侧。

  等老者站在码头上。

首节 上一节 223/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