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213节
严世蕃却是目光一转,越过陆绎的肩膀,看向家门口齐齐转头都在看着自己的举子们。
他的脸色一变,当即转口大喊道:“老子就说这小子无才无德,怎么能担当春闱会试考官此等重任!”
“老子说了又不听!”
“看老子不将他打杀了,省的祸害了我朝才学们!”
说着话,严世蕃就推着满脸诧异的陆绎,到了家门口近处。
“严侍郎不可啊!”
“严侍郎息怒!”
学子们一时间也来不及多想。
围在最外面的举子们,当即就涌了过来,将满脸愤怒,一副势要打死严绍庭的严世蕃拦住。
严绍庭满脸呆滞的看着画风突变的老小子。
他真要出声配合。
严府巷另一头,又有马蹄声传来。
“严师傅!”
“严师傅!”
“裕王殿下有话命小人带到!”
裕王府的人骑着马赶了过来。
因为府门前的人群,裕王府的人只能勒马而停。
一众举子们,闻听裕王之名,纷纷转头看了过来。
马背上那人望着严府门前这密密匝匝要闹事的举子们,悄悄的吞咽了一口唾沫。
“严师傅,殿下说了,若是严师傅这几日得空,千万要去王府一趟,殿下于经学上有几处难解,还望严师傅拨冗,入王府为殿下指正!”
本来还在喊打喊杀的严世蕃,亦是面露惊讶,闭上了嘴。
他目光转动,心中却是百思不得其解。
裕王怎么也来帮忙了?
就连严绍庭本人,也有些意想不到,裕王会在这个时候出手帮忙。
他这番话一出。
那在这些举人心中,可就不一样了。
此时。
严府门前的举人们,也是满心疑惑。
他们在裕王府来人脸上看了看,随后又看向站在严府门前台阶上的严绍庭。
虽然他们都未曾见过裕王。
但对这位王爷,可是多有听闻。
裕王那是什么人?
这么多年来在王府,虽然不理朝政,可在他身边教导的都是徐阁老、高阁老、张阁老那样的人。
这些人可都是经学大家。
裕王自身在经学上的成就,那自然是不在话下的,非是一般人所能企及。
现在裕王竟然说要让严绍庭为他指点经学难点。
这说明什么?
众人一阵沉默。
难道不曾科举的严绍庭,在经学上也是颇有本事的?
…………
月票推荐票
第175章 徐阶是条老狗
严世蕃和裕王府赶来的那人对视了一眼。
两人都已经分不清当下,严府门口的局面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一众举子们,更是心都乱了。
难道他们今天真的错了?
这时候。
徐渭便走上前来。
“诸位,在下徐渭,徐文清,本在浙直总督、浙江巡抚衙门,为胡部堂幕僚师爷。”
徐渭刚介绍完自己。
严府门前的举人们,便纷纷脸色一变。
所有人都齐齐躬身,朝着徐渭拱手而拜。
“我等,见过徐先生。”
众生面色郑重,无有不愿。
虽然徐渭在科考一途,没有什么成就。
但架不住,他的名声大啊。
其书、其画可以说是当下无人能及。
更不要说徐渭还擅操琴、深谙音律、戏曲。
徐渭开口道:“诸位厚礼,在下末学,却有几句话要说。”
见到徐渭要说话。
而且,此刻在场的某些举子心中,在过去就对徐渭颇为崇拜。
如今自己的偶像要说话了。
众人纷纷面露期待。
徐渭正色道:“在下初入京师,乃是胡部堂所托,说起来惭愧,当初在下入京,亦是只当报答胡部堂往日之恩,在严侍读身边应付了事。”
这话一出。
众人又对徐渭的直言诚实所佩服。
徐渭则是继续道:“但在下入京不久,便被严侍读才学折服。严侍读或因蒙荫,未曾科考,但其家学渊源,更能追溯至阳明先生。
“或许诸位不知,严府书房,存书无数,其中阳明先生生平所著书籍尽在,更有阳明先生不传世批注圣贤书籍留存。
“而今昌平书院将要建成,其中有藏书楼一座,存书更是犹如浩海。
“严侍读自小习读,深究阳明先生之学。过去严阁老与阳明先生多有往来,探究学问,严侍读更是自小便学于严阁老之手。
若论阳明先生的学问,严侍读可为一家!”
严府门前,举子们已经满脸呆滞。
经过徐渭介绍,他们这才想起来,严家在经学上,可是独树一帜的。
尤其是严阁老,过去真的就如徐渭所说,和阳明先生交往深厚。
就在众人一阵迟疑的时候。
严绍庭却是掩面摆手,开口道:“徐先生厚赞,诸位同学莫要听信,本官不过是平日喜好读书罢了。”
徐时行和王锡爵对视一眼。
两人心中都有了成算。
在其余举子心中,亦是各有想法。
但说到底,都已经知道,今天他们所要声讨的事情,怕是真的错了。
一面是不能逼着严绍庭去死。
另一面,有裕王和徐渭的话,足以证明严绍庭在经学上是有真本事的。
如此。
明年嘉靖四十一年壬戌科春闱会试主考官的事情,他们还如何置喙?
严绍庭又道:“诸位同学或许不知,如今昌平书院即将落成,藏书楼登高可观沃野山林之境。书院有裕王资助日用之食,亦有陋室几间,若诸位同学有意,可于本府领取号牌,下榻阅书观景。本官以为,也不失为一处待考好地方。”
徐渭亦是说道:“在下亦有几位经学好友,正值京中,已经去函,邀与昌平时常辩经赏景。”
管吃!
管住!
还有经学前辈辩经!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