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184节
等到潘恩站起来后。
严嵩这才继续说道:“陛下,今日万寿宫大殿上,陛下的臣子们自然是没错也无罪的。但是两淮生出乱子,那罪责自然是在两淮的。
“翰林院侍读严绍庭说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下,分设三分司,共有三十处盐场,臣刚刚也想了一下,工部侍郎严世蕃说的也没错。
“天底下哪有这么多巧合的事情,能让两淮三十处盐场的盐户盐丁一起闹事,去往扬州声讨鄢懋卿?
至于说鄢懋卿到底是留用,还是召回京师看押,亦或是传召张居正渡江北上,既然翰林院侍读严绍庭方才已在奏对,不如就让他把话说明白了,臣等与陛下也在这里听清楚了,再君臣议定便是。”
众人看向帷幔后的皇帝。
嘉靖则是双手十指交叉,随后露出笑声,传入众人耳中。
“都听到了吧。”
“今天朕这万寿宫,不是让你们来给就站你们身边的朝堂同僚定罪的,是议两淮之事。”
“严世蕃或是言语有激,却是为朕所思,严阁老亦是论事而定。”
“这便是家风。”
“如今,你们还是和朕一起,听明白了严绍庭还要说些什么吧。”
皇帝发了话。
只是现场却显得有些古怪。
什么时候,严家也有所谓的家风了?
难道是当奸臣的家风?
可皇帝这话,分明是说他们老严家满门忠臣。
这就让在场的不少人开始变得红温起来了。
老严家满门忠臣,他们这些人又算是什么?
在这古怪的气氛之下。
严绍庭则是看向吕芳。
吕芳会意,当即举起手上的笔,笑着说道:“严侍读尽管说,我一一记录在案。”
严绍庭点点头,整理了一下因为老小子插嘴,而被中断的思路。
“陛下,诸位上官,众所周知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三处分司,执掌两淮三十处盐场,无数盐户盐丁。
“若是一地有盐户盐丁去往扬州声讨鄢懋卿,或许确实全因鄢懋卿之过,而激起民变。
“可如今却实在蹊跷,便是鄢懋卿当真在两淮惹得天怒人怨,也不该是两淮三十处盐场群起而攻之。
“微臣愚钝,却也知晓,百姓便是经受再多苦难,乃至于史书之上易子而食四字,也少有围攻官府,声讨官员。
“这是我中原历朝百姓之哀,亦是我等当今大明在朝官员当引以为鉴之事。
“如今两淮急报生变有乱,微臣斗胆揣测,乃是有人包藏祸心,欲假借百姓之手,攻之于鄢懋卿,继而攻之于朝廷定下的巡盐之事。”
严绍庭说这番话的时候,语气很是沉重。
中原百姓这千百年来,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话语权。
他们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能发生像现在两淮所谓的民变吗?
不过是那些手握利益之辈,眼里没有百姓,却又要借这些日子过的最是清贫的百姓,来达成他们的利益追求和目的罢了。
严世蕃双眼眯起:“哦?严侍读这番话是什么意思?难道两淮这场祸事背后,还有人在暗中鼓动?”
不知不觉,严世蕃充当了捧哏的角色,和严绍庭打起了配合。
严绍庭面色不改,看向严世蕃,拱手道:“严侍郎慧眼,这一次两淮所报之民变,下官以为,定是有人在背后鼓动无辜百姓与官府乃至朝廷对抗!”
严世蕃当即又是双手拍响,咬牙切齿道:“本官就说,定是有人要害陛下!污了陛下圣明之名!严侍读觉得,这两淮民变,到底是谁人在背后鼓动?”
严绍庭给了严世蕃一个眼神,示意对方到这里就可以了。
剩下的就可以都交给自己了。
而严世蕃则是带着满脸的愤懑,冷哼了一声。
帷幔后。
嘉靖亦是开口询问道:“你说,两淮所报民变,究竟是何人在背后图谋。”
严绍庭躬身道:“陛下,若要弄清此次两淮所报民变,首先是要分辨这件事从何而来。
“眼下朝堂知晓,乃是两淮百姓去往扬州城声讨鄢懋卿。而鄢懋卿此次南下两淮,则是领了朝廷的旨意,督办两淮盐务清查,整顿过往两淮盐政正课钱粮税赋。
两淮盐课税赋,自然是关系两淮盐商,尤以云集扬州城那些民间所谓富可敌国之盐商!”
原本奏对完了的严嵩,亦是回头看向严绍庭。
“所以你的意思,这件事还有两淮盐商参与其中?”
严绍庭重重点头,朗声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次两淮急报地方民变,定有两淮盐商参与其中!
“也唯有此等从事商贾之术,终日手沾金银的市侩之辈,才会因朝廷推行清查两淮盐课税赋,而心生不满,加之鄢懋卿或许真有为朝廷清查盐课赋税而手段过激。
如此种种才有可能导致这些人生出大胆之心,挑动两淮百姓,名为声讨鄢懋卿,实则乃是借此声讨朝廷,逼迫朝廷因两淮民变,而终止清查两淮盐课赋税!”
…………
月票推荐票
感谢熬夜的烤串、来吃干扣面的打赏
第158章 凭他们的狗胆也敢造反?
大明朝的商人都是什么样的货色。
严绍庭那是一清二楚。
但凡是将这帮人提出来都砍了脑袋,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不会被冤枉了的。
剩下那一个。
则是光砍头还不够,得要株连九族才行!
高拱却是皱眉开口道:“严侍读,眼下两淮之事急报地方民变有乱,方才我等在陛下面前便说明白了,需要查明缘由才可给各方定罪,如今你岂不是也在妄加揣测。”
严绍庭看向老高。
他不急不慌的从袖中取出一张纸条。
不用严绍庭开口,吕芳便已经是将刚刚严绍庭说的话记录完毕,上前取了纸条送到嘉靖面前。
严绍庭则是继续开口道:“陛下,这是微臣搜集的近来京中物价高涨之具体涨幅。”
众人不由看向了他。
虽然最近京师物价横飞高涨,闹得百官怨声载道。
可也没有谁会真的去查一查,这具体的物价到底是如何,又都涨了多少。
严绍庭则是开口道:“微臣深受皇恩,觉得在朝中为陛下做事,总是要讲究实证的,不论是做什么事都得要先查清楚查明白了,有了这些数目才好说话。
“这上面记录了近来京中物价横飞之际,其中尤以京师盐价涨幅最高,乃至于超过原本盐价的三倍之。
“而后便是柴米油,柴火由燕山附近百姓供应,另有山西石薪(煤炭古称)添补。所以并未涨价,甚至因为未至冬日,价格还低了一些。
“而反观京中新米价格,却是较之去岁涨了一倍有余。余下京中各类货物价格,亦是在一倍之两倍之间。
“而这些价格上涨的货物,全都来自于南方。但臣此前查阅户部档案,近来即便是两淮有民变生乱,漕运却并未受到影响。
“但扬州却居运河关口之地,唯有两淮盐商因朝廷清查盐课税赋,心中不满,加之鄢懋卿或许有急于求成之意,方才让这些两淮盐商借机制造混乱。
“以抬高京中物价先行,引得朝廷关注,再于扬州制造所谓民变,让朝廷产生惶恐,担心若是两淮动乱导致漕运中断,最终引发京师货物短缺中断,九边军饷钱粮缺少,让朝廷投鼠忌器,停办清查两淮盐课税赋。”
嘉靖冷哼了一声。
抬头看向面前众人。
“户部。”
户部尚书高燿赶忙拱手走了出来。
嘉靖冷声道:“京中近来物价横飞高涨,户部可有查明?”
嘭。
高燿不曾开口,便先跪在了地上。
很显然,户部并没有去调查清楚京中物价上涨的具体情况。
嘉靖冷哼了一声,又看向别处:“高拱?”
高拱是领着户部事的。
听到皇帝喊话,高拱面色沉重的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严绍庭所查京中物价高涨之数目,大抵属实,当嘉奖以兹用心办事。”
帷幔后,嘉靖无声一笑。
高拱倒是比高燿聪明,反而是提了严绍庭在户部的官职,那他调查出来的数目,自然也算是户部的功劳。
嘉靖将手中那张纸条抖了抖:“都拿去看看吧,免得朝廷里有些人整日里只知道喊着京师物价横飞,弹劾这弹劾那,却不知道到底又有哪些东西涨价了。”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