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1566:摄政天下

大明1566:摄政天下 第130节

  刘大宝一直就在户部当差,今年初左侍郎刘养直致仕后,他就从右侍郎的位子升到了左侍郎。

  而如今的户部右侍郎鲍道明,则是从南京大理寺卿的位子上,升入北京户部的,虽然品级未变,却算得上是高升了。

  三人犹如三堂会审般的坐在茶桌前。

  茶桌上,一壶不合时节的大红袍正在沸腾着。

  高燿看了眼严绍庭,又看向他身后跟着进来的徐渭,脸上露出一丝疑惑。

  一直在户部当差的左侍郎刘大宝,则是替尚书开口询问道:“严侍读身边此人是……”

  严绍庭目光微微一动。

  从进来之前,这几位只称自己翰林院的官职,却未曾提及户部郎中的差事。

  这就很是值得品味了。

  他们是在觉得,自己和他们不是一路人。

  这是在排斥。

  严绍庭也不理会,只是开口介绍道:“徐先生,此前在浙直总督衙门,为胡宗宪的幕僚,如今入京,为下官操办诸事。”

  胡宗宪今年在浙江,算是立下大功了。

  等到今年浙江道的倭患平定,便又是一份功劳。

  朝中这些日子已经有些议论,等年底前的时候,手握好几样功劳的胡宗宪,是不是得要再一次的加官进爵了。

  知晓了徐渭的身份,三人便不再多说什么。

  算是默认了徐渭在场。

  高燿则好像是才反应过来:“严侍读就任户部,似乎也有些日子了,今天好像是第一次过来吧,快快就座,尝一尝老夫这壶茶如何。”

  在高燿身边,刘大宝和鲍道明两人,则是默默的端着茶杯,品尝着那不合时宜的大红袍。

  严绍庭并没有选择坐下。

  而是坦诚道:“下官如今任职户部,却又兼着诸多事务,方才不曾及时前来户部,与尚书报道,还请尚书见谅。”

  高燿只是随意的摆摆手。

  这都是公开的事实,他没道理去深究。

  而严绍庭却又话锋一转:“今日下官领皇命,受文渊阁授意,高阁老昨夜屡屡叮嘱,下官主办清查京中各部司衙门军需贪墨一案。

  我户部掌天下税赋钱粮,调和两京一十三省,责任重大。下官不敢怠慢,亦不敢枉顾陛下、文渊阁之命。

  今日唐突,携厂卫入我户部,缉拿涉及军需贪墨一案官吏,查抄军需账目。所为,皆是不负皇命,不负文渊阁寄托,不愿户部深受责难。

  下官若有唐突之处,还请尚书与两位侍郎见谅。”

  既然户部不欢迎自己,那自己也没必要上杆子讨好。

  一切都公事公办。

  再者说,自己领着户部的差事,多拿一份户部浙江清吏司郎中的俸禄,却带着厂卫来户部抓人,也是要允许高燿和刘大宝、鲍道明三人不高兴的。

  高燿看着眼前沸腾不止的茶壶。

  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严郎中身兼重担,清查贪墨犯官犯吏,老夫执掌户部,亦是盼望早日肃清部中蠹虫。

  再者说,老夫居户部尚书职,却不察部中军需官吏贪腐,已是失察,如何能言严郎中今日所行唐突?

  严郎中自可照律办事,不必问于本官。凡是我户部涉案之人,务必拿下,严加审讯,严惩不贷,以儆效尤,震慑户部及朝中宵小!”

  高燿这位户部尚书,亦是公事公办的回答着。

  严绍庭面带笑容:“有尚书鼎力支持,下官能不负众望,肃清朝中蠹虫,还天下朗朗乾坤。”

  高燿嗯了一声,不再多言,低头倒茶。

  户部左侍郎刘大宝则是见闻动向,脸上露出笑容:“看来今日严郎中公务繁忙,大抵是喝不了这杯茶了,改日得空了,咱们几个定是要再聚一聚,尝一尝尚书私藏的这点好茶。”

  高燿闻言,做势瞪眼看向刘大宝。

  刘大宝与鲍道明两人相视一笑,屋中有了笑声。

  严绍庭则是默默拱手躬身。

  “下官告退。”

  …………

  月票推荐票

第124章 相爱相杀二人组

  咯吱。

  户部尚书公廨,被徐渭小心翼翼的关上。

  他回头看向严绍庭。

  严绍庭却未曾说话,只是给了徐渭一个眼神,两人在无数双眼睛的暗中注视下,走出户部。

  随着两人离去。

  并无声响的户部衙门,却好似是齐齐的发出一声长吁。

  站在户部衙门外。

  街面上,厂卫的人正在将户部犯官,及隔壁的工部、兵部涉及军需贪墨一案的官吏,用绳索穿在一起。

  这自然是不合规矩的。

  但厂卫从来就不是讲规矩的地方。

  沉寂数日,忽然爆发的军需贪墨大案,今日所带来的动静,立马引来各部司衙门官员的从旁观望。

  严绍庭目视着那些被缉拿的户部、工部、兵部官吏不停地喊叫着,脸色平静。

  徐渭则是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寂静无声的户部衙门。

  他走到严绍庭身边,小声且有些无奈道:“看来侍读往后在户部,说话做事,便不好弄了。”

  严绍庭平静道:“好说话,便不好做官。”

  这显然是一句有背真相的话。

  好说话,自然好做官。

  徐渭却也不反驳,只是笑着道:“不过高尚书和两位侍郎,也算是表明了态度,往后侍读在户部想做什么,倒是也方便了些,不必顾虑各方掣肘。”

  严绍庭却是笑笑:“那是他们分的清当下的利害关系,他们真要是过问军需贪墨一事,陛下会如何想?”

  徐渭点点头:“侍读也不过是想主办军需一事,如今有了户部的态度,其他的都不过是旁枝末节。”

  严绍庭笑而不语。

  今日其实他并不是必须要去见,一直等在那间公廨里的高燿、刘大宝、鲍道明三人。

  但他还是去了。

  这就是他的态度。

  自己替道长和内阁当差,但对户部三位还是尊敬的。

  而高燿同样摆明了态度,支持严绍庭清查军需贪墨一案,且往后户部军需事,也不会过问,交由严绍庭操办。

  那么。

  严绍庭就不能再继续在军需贪墨一事上,日后突然反悔,拿着这件事去攻讦高燿、刘大宝、鲍道明三人有失察之责。

  各部司涉及军需贪墨一案的官吏,已经在被厂卫押送向锦衣卫诏狱。

  望着渐渐空旷起来的街道。

  严绍庭收敛神色,他这会儿倒是想起来。

  大抵也就是在这两年,户部就会来一场大换血。

  似乎也就是在今年,如今远在南直隶担任巡抚的赵贞吉,就会奉旨入京,进入户部。

  最后,又从户部跳进文渊阁里。

  成为大明朝鼎鼎有名的不粘锅阁老。

  如今文渊阁里,袁炜是新晋的,张居正大抵要等明年才会回京。

  而内阁向来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自己要想推胡宗宪入阁,就得要提前做准备,卡住老赵这口不粘锅的位次,让老胡先入阁。

  徐渭倒是想不到这些。

  内阁太远,不是他能思考的。

  徐渭只是笑着开口道:“说起来,侍读与户部,也算是和光同尘了。”

  严绍庭却是偏头,看向徐渭,笑着道:“官场之上,哪个不是想着和光同尘?只是啊……”

  ……

首节 上一节 130/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战:开局全军批评燕破岳!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