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5节

  朱允熥就露出大白牙,心里非常好奇,“皇祖父,他九岁被立为吴王世子、十四岁是太子,二十二岁时就让他观政、日临群臣,听断诸司启事,以练习国政。就是胡狱案、郭桓案、空印案,他做了多少?”

  很多人都说朱标这个太子的地位之稳固前所未有,权势之大和皇帝无异。

  老朱觉得奇怪,看着朱允熥,“他没和你说过?”

  朱允熥绝对是实话实说,“他不和我说朝堂的事。”

  “他、他、他!”老朱一下子火冒三丈,“你们父子俩个还真是积怨很深,他任由你纨绔名声传遍京城,你开口闭口不称‘父王’。咱就闹不明白了,他看不上你,和你说那些作何?你对他有怨言,来夺嫡作甚?”

  年纪大了,真的搞不明白小一辈们在想些什么。

  越想越来气的老朱转身,一手拎着朱允熥的衣领,一手脱下鞋子,动作都变得行云流水起来了。重重的打了几个朱允熥的屁股,老朱神清气爽了。

  “本来还打算带你用膳,你这不孝的样子,咱看着来气。”

  老朱走了,留下在空中凌乱的朱允熥,“皇祖父,我去哪啊?”

  老朱懒得搭话,径直朝着乾清宫走去。

  而这个时候一个小太监走过来,讨好说道,“殿下,殿下自可去柔仪殿安顿。”

  按照皇宫的格局,从午门进入皇城就是三大殿,在这条中轴线后就是皇帝的寝宫乾清宫、坤宁宫。东宫自然是靠近东边,柔仪殿就在西边,在武英殿后方。

  武英殿是皇帝日常办公的地方,柔仪殿以前是皇后办公的地方。

  这倒是离得近。

  朱允熥转身就走,看到小太监跟过来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太监回答说道,“回殿下,奴婢贱名福生,本家姓张。”

  朱允熥也没有多问了,没几步路就到了柔仪殿。

  朱有容和朱有龄此时已经惶恐焦虑不安许久了,这一天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太子妃去父王灵前守灵,朱允炆也跟着去了,本来一切正常。但是忽然间胞弟就拔剑伤人冲出东宫,这些事情是她们看在眼里的。

  本来是担心皇祖父责罚,或者是被太子妃事后教规矩。但是好像不一样,皇祖父召见不说,甚至还让他们姐弟三个搬到了柔仪殿。

  这一切也不像是要责罚的样子,可是好像也不像是允熥受宠的迹象。

  看到朱允熥回来,朱有容连忙问道,“允熥,到底怎么回事?”

  朱允熥露出灿烂的笑容,“大姐,我要夺嫡呢!去和皇祖父吵了一下,让他知道我才是嫡子!”

  朱有龄一下子开心起来,立刻说道,“本就是如此!允熥才是嫡子,那人就是家生子,凭何敢和允熥来争?”

  朱有容心里吓了一跳,连忙看了看四周。稍微的松了口气,现在的宫里所用之人都是宁妃调拨过来的,这里可不是东宫了。

  朱允熥就对朱有龄说道,“二姐说的是!她就是继室,还能给我们立规矩不成?皇储之位我若是不争倒也罢了,我要是争了,就不能是那回事!”

  朱有容对于自小就纨绔的弟弟非常担心,“允熥,这些话岂能乱说!”

  看着担惊受怕的大姐,朱允熥就笑着宽慰,“大姐不用怕,我在皇祖父跟前都说了。也没见着皇祖父怎么样?不用怕,这皇位该争的就要争,就算我不争,以后真有什么事,我也落不得一个好下场!”

  朱有容吓了一跳,“允熥,他不敢如此吧?”

  难说,真的难说。

  宽厚仁孝的建文皇帝好像是儒家典范一般,可是对自家人下手那叫一个狠辣。囚禁周王、逼死湘王,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因罪废为庶人,岷王朱楩有罪,废为庶人,流放漳州。

  这位很多人眼里的仁孝之君对待宗室那叫一个狠辣,他不是削藩,是把自家人往死里逼。

  皇叔们都能往死里逼,更何况还是一个同父异母的兄弟呢,还是真正意义上的嫡子呢。要不是丢了江山社稷,说不定建文帝在削藩之后就要收拾‘吴王朱允熥’了。

  朱允熥哈哈一笑,伸了个懒腰,“大姐、二姐,快快准备晚膳,我睡了一下午,肚子饿了!”

  朱有容和朱有龄一瞬间都有些搞不清楚情况,弟弟怎么是睡了一下午?不是在武英殿‘夺嫡’吗?

  回到乾清宫的老朱看着马皇后的画像,诉着苦,“妹子,老大到了你那了吧?你见到了他,就狠狠的收拾他。你说他咋那么狠的心,就舍得抛下咱?”

  抹了一把泪,老朱继续唠叨着,“你说说他不孝也就罢了,你看看他做的事。允熥,允熥给他教成了什么样?”

  “妹子,你说老大是不是也没料到这出?他中意的,还是允熥对吧?要不他没事和允熥说那些作何?”

第7章 叩见大明兴宗皇帝

  朱允熥大闹皇宫,并且表现出来了夺嫡的心思,以及后续的一些事情,会让不少人睡觉都睡不踏实。

  不过这件事情也不会闹的满城风雨,该知道的人会知道,不该知道的人肯定不知道。

  所以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继续工作、继续生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不知道一些事情也有好处,不用卷入一些麻烦当中。

  老朱早早的就起床了,天不亮就起床去早朝,这是老朱多少年来的习惯。尤其是太子朱标去世之后,政务全都落在老朱头上了,都需要他去处理。

  即使老朱精力旺盛堪称铁人,可是岁月不饶人,他已经快七十岁了。再加上连续遭受到打击,心神也更加疲惫。

  詹徽没有在朝堂上发难,他自然担心朱允熥的记仇。不过詹徽会选择谋而后动,没有一定的把握贸然发难,那只会让自己的处境更加被动。

  他决定在下朝后去寻东宫伴读黄湜黄子澄,这可能是他的一大臂助。

  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会试会元,廷试探花,由编修进修撰,伴读东宫,虽然政见不同,黄子澄也不喜欢詹徽的行事风格。可是黄子澄一生力行孔孟之道,有士大夫之风。

  詹徽也可以肯定,黄子澄必然是支持好儒的皇次孙朱允炆。因为黄子澄的伴读东宫不是在陪先太子朱标,而是在给皇孙朱允炆讲书。

  老朱平稳的在主持早朝,下朝后也有些许疲惫。

  回到偏殿稍作休息,老朱问道,“皇孙们如何了?”

  跟在老朱身边的太监刘双全赶紧回答说道,“皇次孙殿下朝食后就去了大本堂,与一众皇孙在读书。”

  大本堂是宫廷藏书处所之一,这也是为了延请名儒教授太子、亲王而设立的。这里是诸王读书之所,也有民间之俊秀及公卿之嫡子,入堂中伴读。

  现在的大本堂里的皇子、皇孙不少,也是因为老朱的旺盛精力。现在最小的儿子皇二十五子朱?才五岁,和朱标相差三十三岁!

  大本堂现在有的皇孙也不少,秦王世子朱尚炳、晋王世子朱济熺、燕王世子朱高炽、周王世子朱有燉等人也都是在大本堂读书。

  刘双全继续说道,“皇三孙殿下朝食后练了会刀,沐浴后又回去安寝了。”

  本来眯着眼在揉眉心的老朱立刻睁开眼,“安寝?他不去读书,起来了还要回去睡觉?”

  睡个回笼觉呗!

  老朱是真的生气了,他希望自己的子孙们有出息、上进,读书是肯定的。就是他的太子小时候就有名儒教导,片刻不敢松懈。

  可是朱允熥那混账小子,昨天还说要夺嫡,今天就睡懒觉、不读书,这拿什么去和颇得名儒大家看好的允炆争?

  朱允熥一觉差不多睡到中午,肚子饿了才起床。

  朱有容看到弟弟后非常生气,“你不去读书,也不怕皇祖父怪罪?”

  “有何好怕的?”朱允熥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他不让我当皇太孙,我就提前享福。让我当皇太孙,我就抓紧时间好好放松一下,以后怕是很难再有机会这么惬意了。”

  朱有龄也劝道,“允熥,既然你不想让皇储之位落到家生子身上,你就该上进。”

  “上进?”朱允熥就笑着说道,“我自然是上进,可是我是要争储君之位,又不是要去考秀才、中状元。读书,我肯定是读不过允炆了。和他拼之乎者也可不行,那不是我所长。”

  朱有容和朱有龄对视一眼,她们也都知道朱允熥不擅长读书,和朱允炆相比更是天差地别。

  可是她们心里非常担心,根本不知道相比起颇有亲贤好学朱允炆,自家亲弟弟拿什么去争储君之位?

  吃饱喝足,朱允熥说道,“姐姐们,你们放心就是,我心里头自有主张。如果没有计划,我昨日也不会闯宫。闯宫了,我和允炆算是彻底撕破脸了。”

  朱有容和朱有龄何尝不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呢。

  如果没有撕破脸,允熥以后装糊涂、伏低做小,朱允炆未必会把事情做绝。可是经过昨天那么一出之后,如果允熥不能成为皇太孙,以后的日子肯定无比难过。

  看到朱允熥打算出门,朱有容问道,“你去哪?”

  “去奉先殿。”朱允熥就回答说道,“我去上柱香。”

  奉先殿是皇帝设立在宫内的家庙,和太庙的性质有极大区别。

  朱有容则说道,“父王停灵还未安葬,那个家生子整日就在那边守孝,朝臣也都看在眼里。你去奉先殿祭祀有何用,还不去灵前守着?”

  朱允熥则说道,“父王停灵,我该去守灵的时候自然去守。我守灵、祭祀,不是做给那些朝臣看,我求的是心安。”

  说完这些,朱允熥就出门了,柔仪殿和奉先殿都在皇宫西边,两座宫殿也紧挨在一起。

  看守奉先殿的太监、侍卫看到朱允熥过来,自然也不敢阻拦。

  看着朱家先人的牌位,朱允熥一时间还是有些心虚。所以他挨个上香,有些事情他也是没有想到的。

  看着朱标的牌位,朱允熥叹了口气,“我只能保证以后皇帝这一脉是你的骨血,不会让人把你的牌位取下来、改掉。”

  就这么默默的看着朱标和常氏的牌位,朱允熥久久的不说话。

  许久后回过神,朱允熥规矩叩首,“臣朱允熥,叩见大明兴宗皇帝。”

  随即起身,再拜,“臣朱允熥,叩见大明孝康皇后。”

  “兴宗皇帝?”身后忽然传来一个声音,给朱允熥吓了一大跳,“孝康皇后?”

  朱允熥慌忙回头,看到了身材魁梧的老朱站在宫殿门口。

  朱允熥顿时有些尴尬,连忙起身,“是我多嘴了。”

  老朱恨铁不成钢的说道,“你二哥读完书就去灵前跪着,满朝文武都看在眼里。你可倒好,当着咱的面说你爹的不是。回头你就在这跪着,你孝顺不假,除了咱谁知道?”

  朱允熥也不在意,“我这么做也不是给外人看的,知道也好、不知道也罢,我不在乎。”

  “你不在乎,全天下的人都在乎!”老朱更加来气了,“你是咱的孙儿,你既然想要夺嫡,那就要仁、孝、贤,要不那些人如何拥护你?”

  朱允熥也明白老朱说的这些有理,有些事情真的就是做给外人看。一些看似表面文章的事情,那也会极其有意义。

  朱允炆在太子朱标的丧期表现出来的孝顺,会被很多人看做极其优秀的品质。孝顺,在任何年代都是极其优秀的品德。

首节 上一节 5/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