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295节

  至于说稍微有那么点不符合礼制,实际上这件事情还真的不算什么,老朱和朱允熥制定很多的礼仪和规矩,本质上是为其他人准备。

  朱允熥现在要去华盖殿,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不是多么的违反一些礼制等。

  张福生再次小声说道,“殿下,此时宫中供奉等尚未到殿,奴婢这就差人去催促。”

  朱允熥就摇头说道,“无需去催促他们,我也就是临时起意罢了。还是按照原本的时辰,岂能在这个时候乱了礼数。”

  张福生一时间无言以对,实在是这位储君的心思有些难猜,正话反话全都是一个人说了,根本就不给其他人留下任何发挥的空间。

  按理来说宫里的一些太监、女官等,现在也无需去华盖殿拜贺,这也不是大朝仪,登基大典这样的事情也用不着宫中供奉等去拜贺。

  但是既然朱允熥都去了,这些宫里的人自然也都是需要过去,说起来就是这些皇宫里的人都是在为他服务。

  张福生拍马屁说道,“还是殿下仁慈,体恤奴婢等。”

  对此朱允熥也就是笑了笑,他还真的不是多么体恤这些人,只是懒得折腾罢了,也确实没必要让太监、女官们匆匆赶过去。

  洗漱好的朱允熥出发了,穿着冕服不假,但是这也就是皇储的级别,玄衣纁裳、四章纹、共九章,配九旒冕冠。

  毕竟现在还是皇太孙的身份,可不能直接就穿上皇帝的十二纹章。

  皇宫里灯火通明,虽然距离大典还有两个时辰左右,可是很多人早就在为此忙碌了,这就是个彻彻底底的不眠之夜。

  这也不足为奇,大家也都知道这样的忙碌还需要持续下去,不会只是一天而已。

  朱允熥前脚才离开东宫,有女官立刻叫醒徐妙锦,“殿下,太孙殿下已经起身、去往正殿了。”

  徐妙锦立刻起身,下意识的说道,“立刻让人去告知诸位皇叔、皇姑,你亲去查看仪仗、乐工,一切准备好了即刻回来。”

  虽然时间早了点,但是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对于不少人来说,他们开始行动的信号从来都不是固定的时间,而是皇太孙的动向。

  徐妙锦继续安排说道,“待百官入宫之后,立刻去迎候开平王妃。请去暖阁,务必让皇姑、皇姐作陪,东宫让人过去服侍着。”

  徐妙锦一边穿着衣裳,一边在继续安排,“东宫上下全都换上新衣新鞋,快点让人去准备。”

  徐妙锦这边在安排着,虽然有些事情没有提前排练,不过她也确实做了足够多的准备。这个时候到底该做些什么,她自然也心里有数。

  在这么重要的时刻,自然也就需要抓住一些重点了,哪些事情比较重要,没有人比她更加清楚了。起码属于她该负责的部分,绝对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

  至于说为什么朱允熥提前起身等等,这些也不是那么重要,在徐妙锦看来只要她的夫君动身了,她就要立刻开始跟着忙碌起来。

  不只是徐妙锦有着这样的觉悟,东宫上下也都是有着这样的觉悟,因为他们也都明白这一天代表着什么。

  大家现在都亢奋着、激动着呢,他们的身份和地位也会在今天开始变得更高。

  到了华盖殿,这座应天府皇城三大殿之一的宫殿此刻也是灯火通明。

  哪怕朱允熥是提前来了,可是华盖殿也有不少人,不管是侍卫、太监还是女官,这些人也都是在紧张有序的做着最后的一些安排。

  朱允熥仔细的看了看四周,笑着说道,“本该是在奉天殿筹备,这边明后天才能用得上,这么早就准备好了,也太急了些吧?”

  张福生连忙拍马屁说道,“殿下,奴婢觉得一点都不早。大殿那边人多,奴婢生怕这边懈怠了。”

  华盖殿、谨身殿和奉天殿号称三大殿,这是皇城的主体建筑不假,但是三大殿当中,显然也是奉天殿的地位更高,真正的大事也是在那边举办。

  比如说登基大典,这就是在奉天殿举办,而谨身殿也好、华盖殿也罢,只是在这里举办后续的一些典礼,规格自然也就是要差不少。

  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是在奉天殿那边,虽然也没有人敢在这个时候偷懒,不管华盖殿和谨身殿这边的人手、安排,确实不及奉天殿。

  就在朱允熥四下打量的时候,忽然听到皇帝驾到的传唱声,他自然也匆匆走到门口。

  老朱笑盈盈的,白发苍苍的老头还是昂首阔步、龙行虎步,“行了,就别跪着了,起来和咱说说话。”

  虽然老朱的身体不错,迈过门槛对他来说没有任何难度,但是对于朱允熥的搀扶,他还是无比的受用。

  如果是其他人这么做,那么老朱自然是会生气,因为那样会显得他老了,这就有些触逆鳞了,老朱可是有些不太服老的。

  但是自家孙儿这么搀扶着,那可不是老,而是孙儿孝顺,这就是天底下最孝顺的孩子,是值得夸赞的天下楷模。

  “祖父,文垚怎么办?”朱允熥有些担心的问道,“您老人家这个时候过来,文垚一会儿可就要闹了。”

  老朱就笑着说道,“有宁妃在,一会儿文垚醒了自然有人来告知咱。今天倒是要苦了那孩子,平时哪舍得吵醒他,这是要起个大早了。”

  这绝对是老朱的心里话,平时大胖重孙基本上都是一觉睡到大天亮,谁要是声音大了点吵醒了孩子,老朱几乎就是暴跳如雷的。

  朱允熥就笑着开玩笑,“那也没法子,他爹这么重要的日子,一辈子也就是这么一回,得让他看看、学学。以后他也要当皇帝,提前看看才好。”

  老朱认真点头,非常认可的说道,“是这么个理,咱文垚以后要当皇帝,是该好好看看、好好学学。”

  至于现在的朱文垚还是一个话都说不清楚的一岁多小胖孩,根本就记不住事等等,老朱是根本不在意,他的好重孙就应该学怎么当皇帝。

  大一点就教他兵法、权术等等,现在就先提前学一学怎么登基做皇帝,先在边上看着肯定能有长进,以后这都是要派上用场的。

  拍了拍朱允熥的手背,老朱说道,“也算是见着了,见不着你爹当皇帝,见着你坐龙椅,咱也高兴。”

  朱允熥一时间也心情复杂,有些事情他其实也都是心里非常清楚的。他能够这么顺利的继位,绝非是自己在储君这个位置做的多么优秀那么简单。

  他表现的成熟、稳重,对于朝野上下的掌控力等,这确实是老朱放心退位的原因之一,这也可以说是最为决定性的因素。

  但是在情感方面的因素,自然也就是老朱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看到他的好大儿朱标登基。

  其实老朱也没有想过那些事情,在他原本的计划当中就是自己的好大儿继续做好储君,等到他闭眼的时候,自然也就是好大儿穿上龙袍的时候。

  这是看起来最为常规的做法了,真要是没有看到好大儿穿上龙袍,那也没什么好遗憾的,一切看似也都是顺理成章。

  只是朱标的忽然病逝,让老朱有些崩溃了,甚至现在还会有些害怕。他的身体很好,自家好孙儿的身体也非常好。

  不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如果身体不好也就罢了,到时候孙儿就可以顺利的继位了。可是现在身体非常好,孙儿就只能等着了。

  所以看着孙儿穿上龙袍,对于老朱来说就变得非常有意义了,这不只是弥补心中的遗憾,也是为了避免出现一些乱子,毕竟朱文垚出生了。

  朱允熥有了子嗣,可以说就是老朱能够甘心退位的决定性因素,哪怕孩子岁数还小,那也不用担心太多。

  看到朱允熥没有说话,老朱笑着说道,“都这个时候了,也不要小儿女姿态了。咱朱重八的孙儿,就该是豪迈雄伟!”

  朱允熥笑着开口,“祖父,我可不是豪迈雄伟的性子。就算是心里想着那些,我可没有祖父这样的英豪气,到底是没有经历乱世、又是自小富贵。”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老朱也笑了起来,“这倒也是,你爹也好、你也好,还真的没有多少豪迈之气!”

  没有豪迈之气,在老朱看来完全没问题,他的儿孙没必要经历那些事情。好大儿看着就是温润的贵公子,那才是老朱觉得最为理想的好儿子模版。

  孙儿有些时候看似无赖、纨绔,但是老朱也不觉得是坏事,孩子小自然也就可以淘气一点,这也根本没有任何的毛病。

  大明有一个在乱世中厮杀出来的朱重八一身豪迈的气质就行了,其他人不需要处处都学着他。

  老朱语重心长,对朱允熥说道,“你到底不是开国之君,守好江山社稷就行了。你要是有些本事,给文垚攒些家底子,那就是好的守成之君。”

  朱允熥装作不高兴的说道,“祖父,虽说我不如您老人家,只是好歹自负也是有些本事。当个守成之君,那可不是我的志向。”

  “你是当不了守成之君,你的心思实在太多!”老朱也打趣说道,“这也好,咱爷孙两个能折腾,以后文垚要守的家业就多了。”

  真要是怎么说好像也没什么问题,毕竟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朱允熥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在很多政策上非常有主见,甚至是会和老朱定的政策对着干。

  这要是放在其他皇帝那里肯定不能容忍,因为这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在质疑前任皇帝的一些功绩等等。

  更何况在大多数时候,政策也是需要有着一些延续性,太多的变动对于天下百姓来说也未必是什么好事情。

  好在现在大明才建立三十年,哪怕现在规矩、政策是在不断的完善着,但是也可以说是‘船小好调头’,就算朱允熥能折腾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海禁也好、打压北方鞑子也罢,咱都觉得事情不大。”老朱就继续说道,“只是内政这边你得盯紧一些才好,以前咱给你管着,以后你得自己管。”

  朱允熥连连点头,哪怕他观政、理政好几年了,很多的国策等等也都是他一手定下来、推行的,可是也不得不承认那就是有着老朱在兜底。

  但是现在显然是不同了,因为朱允熥即将登基,这也就意味着他就是这片江山真正的决策者了,不能什么事情都是想着老朱去兜底。

  做对了一些事情,那自然是得到一片歌功颂德,是在证明着承康皇帝的雄才大略等等。

  可是一旦出现了一些失败,到时候就是对于大明第二任皇帝的一些质疑了,到时候私下里可能会有人说他到底是纨绔等等。

  该承担的责任就承担起来,这一点朱允熥也从来都不会去逃避,这也都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既然想要当皇帝,在享受着权力的时候,自然就要承担起来责任!

第360章 即位

  老朱和朱允熥闲聊着,看起来是一片和谐、温馨的气氛,一点都没有要换皇帝的紧张等气氛。

  忽然间听到一些脚步声,张福生匆匆赶来,“启奏陛下,小殿下来了。”

  老朱立刻欢喜起来了,“让人直接进来,不用在殿外请见。”

  这也是老朱的一些区别对待,平常人哪能直接入殿呢,都是要先行求见,见或者不见都是要老朱来定夺,甚至有些人就算求见,皇帝都不一定知道。

  现在郭宁妃还没有抱着朱文垚到华盖殿,张福生等人就知道了消息,这就提前来通知了。

  郭宁妃抱着厚厚的披风入殿了,“陛下,小殿下起来了就在吵着要见您。”

  老朱立刻伸手,“文垚,这么早就起来了?”

  朱文垚红扑扑的小脸从披风里钻出来,其实这孩子哪里是真的睡醒了。只是这不是到了重要的时刻么,所以提前让孩子先醒。

  看着无精打彩的小重孙,老朱说道,“行了,时辰也差不多了。让人准备步撵,记得添些炭。”

  平常老朱是不喜欢步撵的,他和朱允熥一样喜欢步行。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岁数大是一回事,最主要的是外头现在冷,可别冻着小重孙了。

  老朱抱着朱文垚坐上步撵,朱允熥则是搀扶着郭宁妃跟在旁边。

  “宁妃娘娘,怎么没见着武定侯呢?”朱允熥有些纳闷的说道,“我可是定的他为捧表官,按说也是该到了才行。”

  郭宁妃和善笑着说道,“殿下说笑了,武定侯到底是外臣。蒙殿下抬爱定为捧表官,只是现如今也是该在午门候着才对。”

  朱允熥一想也有道理,笑着说道,“这些天武定侯可是忙坏了,我倒是图省事,这些天一直都是让武定侯守着皇城,也不想想他的岁数。这天寒地冻的,可不好受。”

  “那也是殿下抬爱!”郭宁妃就无比肯定的说道,“他本就是武将,能为陛下、殿下护卫皇城,那是信重他。再者说了,又不要他顶盔掼甲的值守,无非就是守着暖炉、在值守房歇着罢了,还能真的累了?”

  这么说好像也没问题,郭英这些天确实是在负责皇城的守卫工作,看似是逮着这员老将往死里差使,一点都不照顾老人家。

首节 上一节 295/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