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18节

  朱允熥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也对啊,我去钟山不只是祭祀我娘、我兄长,我外祖父还葬在钟山呢。出宫、出宫,我们这就出宫。”

  张福生立刻拦着朱允熥,苦口婆心的说道,“殿下,万万不可着丧服。”

  朱允熥也反应过来了,虽然常遇春是他的外祖父,可是朱允熥是皇孙,这个身份极为特殊了。这也意味着就算是祭拜常遇春,朱允熥也不能着丧服。

  要不然就不只是打老朱的脸了,很多的言官也要再次弹劾朱允熥了。

  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朱允熥也不为难人,换上常服就行。

  朱有容和朱有龄也连忙去换好衣服,虽然今天不能去祭拜皇兄虞怀王朱雄英,可是能够去祭拜外祖父开平王常遇春,这也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朱允熥他们换好衣服后被带去了内五龙桥,这让朱允熥有些奇怪。

  因为这条桥就在奉天门前广场,再走几步就到了三大殿了。

  不过想这些也没用,这里有一些仪仗,登上车架的朱允熥在侍卫们的护送下直接离开午门,这是皇城的正门。

  现在的朱允熥肯定没有资格走午门三孔城门的中门,只能走左右两侧的侧门。

  甚至左右侧门也只有皇族、公、侯、驸马、文官三品和武官四品以上的官员才准许出入,其他品级只能走两阙门入,两掖门出。

  走出午门不代表出宫,承天门前有一队大汉将军等人早就列好队。离开承天门继续向前走到了洪武门,这才算是出了皇宫。

  在洪武门外,一身国公朝服的常升望眼欲穿,早就在等着了。

  看到常升,朱允熥也有些意外,“开国公,你不上朝、不坐衙?”

  常升一板一眼规规矩矩的回答说道,“回殿下,陛下早朝时令臣护卫殿下,随行祭祀。”

  提到这个,常升心里就忍不住的激动。

  这倒不是因为能够见到朱允熥,或者是祭拜的因素。

  而是因为前两天朱允熥才跑去千步廊大吵大闹,当时很多的勋贵都看到了、听到了。

  那时候小外甥说了要去祭拜开平王,常升是答应下来了,也在做准备。可是他心里也没底啊,不知道小外甥能不能出宫。

  前两天听说两个外甥女出宫了,可是没有见到面。

  传话里是传出了小外甥打算夺嫡的意思,可是一些安排让常升摸不着头脑。

  哪怕有些事情照做了,不过他还是想要亲自问一问小外甥,这样心里更加踏实、安稳。

  另一方面来说,小外甥在千步廊大闹一番是很多人都看到的。再加上前几天在朝堂一场大闹,让不少文武官员知道了他并非真正纨绔,这就让夺嫡变得有悬念了。

  老朱准许朱允熥去祭拜常遇春,并不是一种明确的信号。可是在一些人的心里,这就是一种试探,这就是给了朱允熥一些机会。

  朱允熥看着常升问道,“今天去祭拜先开平王,开平王妃可去了?”

  常升立刻回答说道,“家母已经出了钟山脚下,臣领旨后即刻出宫令人去安排了。”

  朱允熥点了点头,看向常升身边,“这些人看着眼生,不是咱家亲戚吧?”

  别看朱允熥称呼常升开国公,称呼常蓝氏开平王妃,大家都不认为有问题。他是皇孙,常家的这些人是臣子,有些场合就要正式一点。

  工作场合称职务,这个道理很多人自然是明白的。

  而朱允熥提起一句‘自家亲戚’,就是证明他从未忘记常家。

  常升心里熨帖,赶紧说道,“殿下今日出宫,一些亲近人家的也都派人过来了。”

  常升继续说道,“前几日殿下也说了,朝官勋贵不许祭拜先太子妃,臣等自然不敢违逆。”

  可是当时很多人也都听到了,不许朝官勋贵祭拜先太子妃。可是如果勋贵人家的要去祭拜开平王常遇春,皇孙可没有拦着。

  甚至那么大声的喊出来,就是要看看哪些勋贵人家的敢不去!

  去的不一定都记得住,不一定会当做心腹看待。

  但是如果不去的,皇孙一旦夺嫡成功,秋后算账的可能性就急剧提高。

  甚至就是在这个夺嫡的时刻,去了的人家可以看做是自己人。不去的人,就是不被信任的墙头草。

  另一方面来说常遇春当年也是军方的一面旗帜,蓝玉开国后战功赫赫封公拜将了。

  常家、蓝家,本来就是一家,凉国公蓝玉在朝中跋扈的性格人尽皆知。

  可是很多人也都知道在开平王妃面前,凉国公蓝玉经常被指着鼻子骂,被打的时候不要说不敢还手、还嘴,还要陪着笑。

  如果那些早年和常家、蓝家走的近的勋贵这时候不派人过来,甚至是不派府中核心子弟过来,那也就代表着背叛。

  看来朱允熥还是有些‘号召力’,有些人也不敢不将他的话放在心上。

  可能是因为都是勋贵,朱允熥更能代表他们的一些利益。

  也有可能是此前朱允熥在朝堂上闹了一番,给了一些勋贵底气和期待感。

  朱有容这时候掀开帘子,对朱允熥说道,“允熥,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不要耽误了时辰。”

  朱允熥心领神会,立刻对常升说道,“开国公,先走吧。”

  说话间的时候车架开始移动起来,常升本来是打算靠近车架的,但是一个太监挡在了他前面。

  常升一瞪眼就要犯牛脾气,可是下一刻偃旗息鼓了。

  这个太监有点面熟,早朝的时候侍候在皇帝陛下跟前。

  而一众没能和朱允熥说上话的勋贵子弟也纷纷跟上,他们都是代表着一家家公侯家族,身上责任重大、不敢马虎。

  看看皇三孙殿下的成色、本事,不要让皇孙殿下挑理,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26章 武人集团

  钟山,也就是紫金山。

  老朱在定都应天府的时候就在为他的陵寝选址,始建于洪武十四年。按照古代帝陵的规矩,帝陵的修建是要持续,直到皇帝驾崩、安葬才会停下来。

  但是现在的孝陵安葬了孝慈高皇后,就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

  孝陵依山为陵,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唐宋及之前的帝陵制度,不过也将方坟改为圜丘,这也是明清两朝五百多年帝陵的格局。

  老朱定下的规矩、制度很多,北平的紫禁城也是以应天府皇城为模板。后世的很多建筑风格、规矩,就是在老朱时期定下的。

  吴大帝孙权也在山南独龙阜玩珠峰前,也被称作蒋陵、吴王坟。孙权的墓就在孝陵正南不到一里地的地方,当年老朱建造孝陵时,保留了孙陵岗,仅将蒋陵前的一对石麒麟迁移。

  以至于现在有人在说老朱认为孙权还算一条好汉,就让他来守门的说法。

  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因为老朱也只是将孙权陵前的石麒麟迁往别处,孙权墓仍在原地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在建明孝陵时没有被破坏孙权墓,甚至是孝陵的神道绕开了孙权墓。

  可是没办法,很多人就喜欢这样的一些故事。

  朱雄英作为老朱的皇嫡长孙,哪怕是早夭,可是也有着其他皇孙不同的地方。

  当年朱雄英是以亲王之礼被下葬,陵墓也是在钟山。

  而在孝陵陵宫东垣以东不到一百米的地方,则是在抓紧修建的太子陵墓,这也就是东陵。东陵和孝陵共用一条主神道,总体布局和孝陵一样,只是规模要小很多。

  在钟山,老朱最爱的妻子已经在这里安息。

  再过一个月,他最爱的大儿子也会在这里安葬。

  而他的嫡长孙在这里安息了八年。

  帝陵,自然也就有着陪葬墓。

  大明开国第一功臣中山王墓坐北朝南,面对钟山。相距不远的是歧阳王李文忠墓。

  而常遇春的陵墓在钟山北麓,原址为六朝古刹草堂寺。和徐达墓、李文忠墓相隔不远。

  老朱既以功臣配享太庙,又命别立庙于鸡笼山,死者塑像,生者虚其位。

  正殿当中是中山武宁王徐达、开平忠武王常遇春、岐阳武靖王李文忠、宁河武顺王邓愈。可能会加上汤和、沐英,因为他们现在还在世。

  至于李善长等人未能善终,自然会被排除在功臣庙之外。

  如果朱允熥夺嫡成功,或许颍国公傅友德、凉国公蓝玉,也可以有机会进入功臣庙。就算是不能在正殿,也可以在东西两序。

  赐葬钟山,配享太庙,肖像入功臣庙。

  这是大明王朝开国功臣的梦想,而常遇春一直以来都是被认为排名仅次于徐达。

  中山王徐达是老朱的‘万里长城’,他这一生身经百战、戎马一生,唯一一次败仗是在洪武五年北征扩廓帖木儿,当时死了万余人。

  常遇春则是大明开国功臣当中公认的天下第一猛将,号称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

  当年鄱阳湖大胜陈友谅,常遇春是首功。作为副将军,他与徐达攻灭张士诚。平定山东、占领河南,攻取山西,北伐成功一举攻破元大都,将蒙古人赶回草原。

  老朱大封功臣,除了追封的外外,一开始只是封了公爵六位、侯爵二十八位、伯爵二位,合称开国六公二十八侯二伯。

  傅友德这个颍国公、汤和这个信国公等,都是后期有了军功从侯爵升为国公。

  蓝玉则是在征讨西蕃时大胜被封为永昌侯,又在捕鱼儿海大捷晋升为凉国公,他一开始都不在侯爵、伯爵之列。

  可是当年的开国六国公,活着的只有被猜忌、闲置的宋国公冯胜。

  李善长卷入胡惟庸案被诛杀,爵位自然被收回。郑国公常茂犯下大错客死他乡,好在爵位让常升继承。

  徐达、李文忠、邓愈,他们的离世和老朱可没有什么关系。

  历史上的老朱留下了杀功臣的恶名。

  胡惟庸案还在继续,一公二十一侯卷入其中。

  甚至当初诛杀胡惟庸的时候,更多的是废黜丞相制、加强皇权。

  不过在捕鱼儿海大捷后,胡惟庸谋反、通倭、通虏的证据确凿。

首节 上一节 18/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