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137节
看了一眼李景隆,朱允熥说道,“王德不行,他还有其他用处。你先回去仔细琢磨琢磨练兵之事,主将定下来就行。”
王德当然算得上是朱允熥的心腹,毕竟王弼、王德父子和常系的联系太深了。
其实这么几年,朱允熥一直都算不上在重用王德,投入的资源非常有限。可是就算如此,不管是王弼还是王德都没有怨言,常升和蓝玉也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
不只是因为王弼现在还算是老当益壮,时常需要外出镇守、节制,更是因为王德现在也算是有着一些特殊的任务,时常需要去代表常系年轻一辈四处露面。
李景隆离开后,朱允熥对张福生说道,“明天下朝后让魏国公来一趟。”
说完这些,朱允熥就直奔武英殿,可没忘记要吃饭的事情。
一天过去,新的一天也开始,老朱大概是昨天多喝了两杯又病了。他到底是真病还是假病,百官们已经不去计较那些事情了,太孙脸上看不出来任何焦急的神情就行了。
主持完早朝之后,朱允熥回到文华殿,“让徐膺绪收拾收拾去福建,一是督造筑城防备倭寇,二是让他仔细做好清查收集的事情,不少人喜欢出海。让他给我查清楚水道、查清楚所用之船的事情。造船的工匠、出海的商贾,都查清楚了。如何造船、出海该准备那些事情,都让他事无巨细的查清楚。”
徐辉祖立刻领命,“臣谨遵令谕。”
“我这几年也没少琢磨水师的事情,你也应该清楚。”朱允熥就直白说道,“水师将帅到底是少了点,我看他出身还行,就是本事还欠缺些。你是当大哥的,也该为弟弟们谋个出路。”
徐辉祖就一板一眼的说道,“回殿下,臣弟出自中山王府,已得朝廷官职。臣若是公器私用,先父也绝不会饶了我!”
朱允熥指了指徐辉祖,没好气说道,“你这个性子迟早要吃亏。”
徐辉祖则继续坚定自己的立场,“先父在时时常教导,徐家世受皇恩不敢辜负。”
对于徐达的家风,朱允熥还是比较佩服的。所以养出来徐辉祖这么一个一板一眼的性子,朱允熥也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恭谨、忠诚、本分,徐家这个二代家主或许不是最有才华和本事的,但是在不出大意外的情况下,看守家业是没问题。
对徐辉祖这样的性格,朱允熥还是比较欣赏的,作为储君来说,他当然喜欢这样安分守己的臣子。尤其是徐辉祖位高权重,能够在身居高位的时候不骄不躁,那更难得了。
常家的几个能力都不太行,颇有一些纨绔姿态。李景隆喜欢锦衣华服讲究排场,对面子也看的特别重。
哪怕朱允熥知道人无完人,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也不用去计较。可是如果臣子人人都是如同徐辉祖这样,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看着徐辉祖,朱允熥说道,“过些天你开始斋戒,府上都斋戒吧。丧期之后就要定下来亲事,也该纳彩、问名。”
徐辉祖立刻跪下,这一下就忍不住有些激动,“臣谨遵令谕。”
朱允熥笑着说道,“这一趟也不好是开国公为使了,我家那个闲不住的二叔多半是要为使。他到底是诸王之长,让徐增寿回趟凤阳。一是祭告皇陵,二是宣旨召回秦王。”
徐辉祖没有任何意见,一般的太子、太孙大婚,当然是有着一个使臣,身份多半也是重臣。可是秦王现在就在凤阳离的不远,以皇帝的性格,真能做出来让朱樉去当使臣的事情。
没办法,朱樉不只是臣子,更是长辈,朱家和徐家的关系也亲近。
虽然都说皇家无私事,现在规矩也都是在不断的完善,不过以亲王为使不算坏了规矩。而那位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见到这一幕也只会更加开心,一家和睦啊!
第187章 人才、喜事
朱允熥的婚事自然会让很多人在意,有些事情定下来了,而现在只需要执行好就行。
朱允熥继续开口,“你家家风自然不用我说,只是妙锦入宫之后,记得要分家。”
徐辉祖则立刻说道,“回殿下,臣此前也有此意,臣兄弟三人也都有官职、家室,是该分家。”
朱允熥笑着点头,“是这个道理,再一个到底是有了徐钦,你这才是长房。有些时候分开了不是坏事,要不然朝廷的赏赐也不好分清,明白吗?”
徐辉祖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也不会有抵触。常家没有分家,那是因为常蓝氏还在再加上常茂、常升都靠不住。
徐家自然不需要担心没有顶门立户的人,那就不好兄弟三人一直都不分家了。
其实不只是徐家,李家也是需要分家的,相信李景隆这个聪明人看到了徐家的做法之后也会明白,也会让两个弟弟搬出曹国公府。
虽然现在不少世家大族也都是要强调兄友弟恭等等,可是实际上分家这类事情也是常态,尤其是家中父母不在之后,分家也不会被认为是兄弟阋墙。
朱允熥也开始问起正事了,“张玉、张辅父子二人,你觉得如何?”
徐辉祖谨慎的回答说道,“回殿下,臣与张家父子往来不多。”
如果只是张玉倒也罢了,关键是还有一个张辅,这人现在可是准郡马,而且还是朱允熥的准姐夫。所以哪怕官职什么的根本不起眼,但是也没几个人敢得罪,哪怕是顶级勋贵。
朱允熥就直接说道,“就说他们的带兵本事,其他的事情我自有考量。”
徐辉祖就回答说道,“张玉有谋略,也有带兵的本事。只是以臣看来,他难带大军。”
朱允熥就笑着问道,“为何如此说?”
徐辉祖规规矩矩的回答,也不藏私,“回殿下,先父常统率数万大军,先开平王用兵也是多多益善。只是臣看来,张玉虽然心中有谋略,但是难以施展。”
朱允熥大概是明白了,“你的意思是他此前就算是带过兵,只不过也都是一个卫所,甚至更少。想要掌控大军还是有些吃力,没有这个能耐?”
徐辉祖也不避讳,继续说道,“回殿下,假以时日他或许能成良将。不过现在看来,他难以节制诸军。”
朱允熥点了点头,说道,“这倒也是,带五千人和带一万人还是有区别。要是能够将各兵种协调好、指挥好,那更是难上加难。还是中山王利害,他带兵才是多多益善不说,各类军士在他手里也都如臂使指。”
徐达这样的天生帅才确实太难得了,这可不只是单纯的说老朱给机会。主要还是能力出众,要不然所谓的淮西二十四将,为什么偏偏就是徐达居首呢。
张玉这样的人算是有些潜力,他也经历过一定规模的战争,并不是像徐辉祖、李景隆这样几乎没有什么真正的作战经历。
不过说到底他就是官职一般,很难指挥更多的兵马。说到底,战争才是一个将领最好的成长舞台,而并不是每个将领都有这样的一些机会。
徐辉祖看着朱允熥,认真说道,“殿下,臣以为现如今朝廷该考虑海运、漕运之事。”
朱允熥笑着点头,“我知道这个事情,朝廷也是该好好准备准备了。这两年如果没有太大的战事,兴修水利、发展漕运等,都该如此做了。”
既然现在没有什么战争,当然就是需要好好的发展了。
朝廷向北方一些地方迁移百姓,大力的开垦良田等等,这都是发展的一部分。
可是这也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发展的更好,那也就需要付出更多,一些基础建设就不能怠慢。
徐辉祖这个时候直接说道,“臣举荐成都右卫指挥同知陈瑄。”
听到这个名字,朱允熥都愣了一下。
徐辉祖则继续说道,“其人本为庐州府人,三年前建昌土司月鲁帖木儿发动叛乱,他以舍人的身份随侍大将军蓝玉,深受器重。在军中虽以善射著称,更是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只是臣听闻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陈瑄,历史上永乐时期的平江伯,不过更为重要的是这是一位主持大工程的人才。
参与维修都江堰、筑天津卫城等等,更为重要的是他是明代漕运的开创者和奠基者,这是为有本事有能力的水利名臣。
朱允熥立刻开口说道,“召回京城,我要见见这人。”
张福生这个时候说道,“殿下,开国公、凉国公殿外求见。”
朱允熥顿时来气了,“宣,我倒是要看看这蓝玉到底在想些什么!”
蓝玉和常升这舅甥欢天喜地的跑来了,常升一见到朱允熥就激动跪下,“殿下,大喜!”
朱允熥顿时好奇,也期待起来,“说说,喜从何来!”
常升笑的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拙荆有了身孕。”
这一下朱允熥立刻跳了起来,“二舅母有了身孕?哈哈,那可是太好了!”
朱允熥立刻对张福生吼道,“傻站着干什么啊?快些去太医院,让擅长些的太医赶紧过去请脉。还有那些个稳婆,都给我找好。”
看到朱允熥那激动的样子,常升连忙说道,“殿下、殿下,才刚有身孕,用不着稳婆。”
朱允熥冷静下来,连忙说道,“是、是!快些让太医过去啊,这赏赐些什么我也不太清楚,我常家的宝贝疙瘩得看紧点。”
子孙的问题,这是常家人心里最为担心的,而现在总算是要熬出头了。
徐辉祖也连忙恭喜说道,“恭喜开国公。”
“同喜、同喜。”常升则笑着抱拳回礼,“你家徐钦倒是占了便宜,是我家继祖的兄长了。”
朱允熥咳嗽一声,说道,“继祖是我表弟,徐钦可是我妻弟。继祖,继祖,这孩子好。”
虽然常升的第一个孩子是男是女还不知道,但是名字算是定下来,就是常继祖。
朱允熥欢天喜地,说道,“我小姑有了子嗣,现在二舅也有了子嗣,这一下我心里头担忧的事情少了很多。”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常升和徐辉祖也都跟着笑起来。
不过转瞬之间朱允熥也感觉到了压力,这有了两个小表弟之后,他就要被催生了。相信不出意外的话,洪武皇帝肯定要催着抱重孙了!
第188章 长大了
子嗣、香火,不要说对于这个年代的人了,就算是几百年后也是很多人的心头病。
常家现在有了苗苗,这当然会让无数人开心、振奋。
常继祖,这个名字算是朱允熥给起的。只是这一个常继祖,可能不是历史上那个七岁时就被刚刚称帝的朱棣发配云南之临安卫的常继祖了。
算是早了两年,不过也有可能,那就是加入常升这要是有个女儿,那就估计不少人空欢喜一场了。
不过只要常升还能生,那自然也就没什么问题了,很多人心里也就塌实了。
对于常系一脉来说,这当然是好事情。开平王的香火有了传承,这是大事。对于朱允熥来说这也是一个助力,自家小表弟代表着开平王一脉,这样一个身份特殊的勋贵可以很好的制衡其他勋贵。
郭宁妃得到老朱的旨意,开开心心的去了开平王府。朱允熥的两个嫡亲姑姑自然不用说了,也是开开心心的去贺喜。
常蓝氏非常开心的事情自然也就是看到朱允熥带着朱有容、朱有龄跑来了,不过很多人一点都不意外。
朱允熥一点都不含糊,直接说道,“外祖母,我自小就带着的玉佩,现在也用不着了,给我弟弟。”
常蓝氏赶紧客气,“殿下,这有些不妥。”
“没什么不妥,我赏给弟弟的,他就能拿着、配着。”朱允熥笑着说道,“我也不怕外人听着了,中山王府那边我给徐钦了一块玉佩,那是我自配的玉佩不假。只是这个不一样,真是我从小带到大的,小时候调皮弄丢过几回,也都给找回来了。”
常蓝氏想了想,还是说道,“殿下,要不过些时日再说?”
常蓝氏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不知道这是要有孙子还是孙女。这要是空欢喜一场,那就不太好了。
朱允熥则自信的说道,“那不碍事,就是有个表妹也不差,大不了舅舅和舅母再努努力,肯定是能给我添个表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