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131节

  提到这个,老朱就一副过来人的样子,“这就是你不懂农事了,这曲辕犁就是如此。”

  “所以我得想法子改进啊,我再琢磨琢磨。”朱允熥看着老朱,认真说道,“我觉得那些工匠还是有些本事,以后肯定有大用。”

  这话老朱不是很爱听,他和这个年代的大部分人一样,实际上也都是有些看不起工匠。

  老朱就开口说道,“你三叔、四叔几个都很滑头,死赖在路上不肯回来。”

  朱允熥就问道,“不至于吧?”

  “要不咱一直说你三叔最不省心,他在路上磨磨蹭蹭的,等着你其他叔叔。”老朱有些嘲笑的说道,“你四叔也好不到哪去,在路上等到了你七叔,还在等你十五叔。你三叔也是一个德行,你十六叔从韦州城都赶上了,他还没到。”

  朱允熥整理一下措辞,说道,“怪不得六叔在南昌都没赶回来,估计是在等十二叔他们几个。”

  老朱就没好气的骂道,“几个大的都有恃无恐,几个小的老实一点。”

  真要是这么说好像也没太大的问题,因为老朱这前几个子嗣一边是看着老老实实的在执行老朱的旨意,可是另一边也是在耍小聪明。

  先回来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挨骂,既然知道所有皇子都需要回京,那就在路上磨磨蹭蹭。到时候一起回京了,人多也就意味着不会成为出头鸟,就可以藏起来,来一个法不责众。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再让人催一催,要不然我二叔心里头就不踏实了。我也怕继续等下去,二叔说不定要收拾其他几个叔叔。”

  老朱想都不想的说道,“等着看吧,你二叔倒霉,其他人就躲着。你二叔要是不恼才是怪事,他肯定要打你三叔、四叔。”

  这么一算,还是周王朱橚聪明,提前回来也是有好处的。

  朱允熥提出一个不成熟的建议,“祖父,叔叔们都回来了,我们还是家宴。到时候我再劝劝,怎么样?”

  老朱有些嫌弃的看着朱允熥,“你屁股一撅咱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你叔叔们都怕咱,你就让咱当坏人,你去当好人求情!”

  朱允熥就更加嫌弃的说道,“吃饭呢,又是屎又是尿的,影响胃口。”

  “影响胃口也没见你少吃两口,按理来说你是太孙,东宫的用度都有数。”老朱开始算账了,“你一年到头基本都是在咱这里一天至少吃一顿,吃的不少不说,还不能差了。你自己说说,这给你东宫省了多少支出。”

  朱允熥立刻就反驳了,“算这么清楚干什么?又不是要分家,再说了,就我今时今日的地位,要来桌子宴席,底下有的是人想尽法子来满足,哪管什么支出。”

  老朱也就是笑笑,他不觉得朱允熥是在夸张,真要是皇太孙想要享乐,很多人就会绞尽脑汁的去讨好。

  至于说朱允熥不留在他这里吃饭,一两天没问题。时间要长了,老朱估计就要拿着柳条去问问不孝孙子了。

  吃饱喝足,朱允熥回到了东宫。

  朱有容立刻就说道,“小弟,祖父让我和有龄明天去开平王府。”

  朱允熥就问道,“是赏赐你们弟媳?”

  朱有容连连点头的问道,“是这么回事,她专心农事,做了些事情也是有些功劳。明天就去赏赐,这事情你们去办最好不过了。”

  朱有龄就再次问道,“要不要叫上大姑和小姑?”

  朱允熥想了想说道,“还是算了吧,这一次就不用叫着她们了。说来小姑有身孕,你们也不要久在宫里,没事就去看看小姑。”

  朱有容则说道,“前两天才去小姑那里,还给我表弟准备了好些好东西。”

  安庆公主要是不能生个儿子,很多人估计都要失望了。不过朱允熥倒是不太在意,表弟也好、表妹也罢,对于他来说影响都是一样,只要他以后有儿子就行。

  没办法,家里头真的有皇位等着传承呢,那就要现实一点了。

  朱允熥也知道两个姐姐的能力和胆量,说道,“明天去的时候,就明确是祖父赏赐的就好。”

  朱有容和朱有龄立刻就点头表示明白,她们的私心里头自然也就是如果是旨意模糊,她们就觉得以朱允熥的名义去赏赐更好。

  但是既然是明确了是皇祖父的旨意,那就是皇祖父的旨意,她们就不会变动什么。虽然没有太多的主见,不过在执行力方面,朱允熥的这两个姐姐还是比较可靠的。

  将这些事情给安排好,朱允熥心里也就踏实了。

  做了正确的事情,就应该表彰、赏赐,赏功罚过是一个君主应该有的品质,这样才能服众。

  举贤不避亲,这也是应该做的事情,有些时候就是没必要低调。

第179章 投其所好

  中山王府是很热闹的,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徐达在世的时候就是如此,作为当世第一勋贵,徐达的地位自然不用说。哪怕徐达过世后,他留下的巨大遗泽也足以使得中山王府上下风光无限。

  只是在徐达过世之后,哪怕徐辉祖在努力的想要撑起门面,但是多少还是有些吃力。很多人也都明白,就算他有些能力,可是更多的人还是看在徐达的面子上,或者是敬畏魏国公这个国公的爵位而已。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自从皇太孙被册立以来,魏国公徐辉祖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他都是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太孙党,认为是皇太孙的左膀右臂之一。

  而随着徐妙锦被钦定为皇太孙妃,中山王府的门楣就不需要再担心了。

  别的不多说,就是徐家的一些客人们,以前徐辉祖管家的时候,很多的时候都要求弟弟妹妹们谨言慎行,不许过多的和勋贵往来。

  实际上现在也是如此,但是有些客人登门,徐辉祖等人不只是要招待,更是要中门大开迎接的贵客。比如说宁国公主、安庆公主,或者其他的公主。或者是开平王府的那尊大佛,或者是开国公夫人、凉国公夫人等等。

  要是以前,徐辉祖肯定是不希望自己的妻子或者妹妹和开平王一脉的女眷走的太近。但是现在的话,不是他能拒绝的理由,他也没有理由去阻止。

  而现在呢,虽然徐辉祖上朝去了,但是此前就提醒了徐膺绪要招待好贵客,也提醒了徐李氏。

  看到车架到来,徐李氏立刻上前,“臣妾参见郡主殿下,殿下百寿。”

  朱有容有模有样的说道,“安,平身。”

  下一刻有女官上前,徐家早就备好了香案,昨天就知道了两位郡主要来宣读圣旨、赏赐徐妙锦。更何况以徐家这样的地位,隔三差五的就接到圣旨了,都有经验的。

  朱有容和朱有龄在圣旨宣读完毕之后,亲热的挽着徐妙锦的手。本来她们是不熟的,可是过去这将近的一年时间,她们迅速的成为了好闺蜜,以及准姑嫂关系。

  进了王府,朱有容就对徐李氏说道,“嫂子不用管我们,我们和妙锦说话就是。”

  徐李氏就笑着说道,“郡主是贵客,臣妾岂能怠慢了。”

  “那让老四留在这边,这丫头我喜欢。”朱有龄就主动开口,说道,“这丫头我得盯紧些,现在好多勋贵人家、宗室都盯着,前两天允熥还说了,秦王叔就动了心思。”

  徐李氏立刻担心起来说道,“这怕是有些不太好吧?”

  徐达四个女儿,老大是燕王妃,老二是代王妃,现在老三被定为皇太孙妃了。要是再给老四许配给秦王世子,那就有些太吓人了。

  朱有容就说道,“允熥说了,这丫头随她心意,只是徐钦以后不能胡乱许亲。”

  徐李氏有些无奈的说道,“犬子有些轻浮了,前两天去登门做客,他就盯着旁人家貌美侍女。”

  朱有容立刻来了兴趣,赶紧问道,“真的吗?这么点大的孩子,还知道这回事?”

  徐妙锦也有些又好气又好笑的说道,“是这么回事,旁人给他零嘴不接,就要貌美的侍女喂。要是这也就算了,这眼珠子都盯着侍女挪不开,可给我们气坏了。”

  才四五岁的孩子这么做,没人会觉得这是轻浮,只会觉得可爱、有趣。

  朱有容就略带得意的说道,“那倒是和允熥一个样,他小时候也是如此。我记得到了五六岁的时候,他都是走到哪都要侍女抱着,只能是年轻的。到了七八岁就开始皮了,不喜欢跟前有侍女,整天就想着舞刀弄枪、飞鹰走犬。”

  徐李氏和徐妙锦不好接话,因为她们多少也听说过朱允熥年少时是纨绔之姿。哪怕现在的论调是他在自保、藏拙,可是有些事情是不能抹去的,只是大家现在改变一些看法而已。

  朱有龄就看着徐钦问道,“侄儿,你有喜欢的爱宠吗?”

  徐钦立刻开心的说道,“郡主小姨,我最喜欢猛犬,前两天还训了只猎犬。”

  “那以后你进宫去找你姑父,我记得他还有好几条犬,都是一顶一的猎犬。”朱有龄就有些心疼的说道,“以前在东宫的时候,他总是带着玩,也会吓唬人。这两年那几只犬都不知放哪去了,很少能见着了。”

  朱有容没好气说道,“还能去哪,自然有人给养着了。也就是现在他不去逗狗了,只是其他人哪敢马虎,就是皇祖父对允熥那几只爱宠也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看着跟在后面的徐膺绪,朱有容很大方的说道,“三哥,允熥以前养了好几匹马,前两天还和秦王叔赛乐赛马。秦王叔说允熥的那几匹爱驹徒有其表不能上阵,回头让三哥给牵回来,打不了仗就寻常代个步,骑着也威武。”

  徐膺绪就赶紧推辞说道,“殿下恩厚,臣不敢。”

  “有何不敢。”朱有容就笑着说道,“允熥现在给气坏了,他自认为一身好武艺,此前和沐春兄长对练给收拾惨了。前些天秦王叔他们也是戏谑允熥,说他就会纸上谈兵,给他气坏了。”

  朱有龄也跟着说道,“确实是如此,他自负武艺绝伦,哪知道都说他花拳绣腿。本来还说精通兵书战策,哪知道秦王叔几个也看不上。就是说是擅长吃喝玩乐,记得前几天周王叔说了些事情,允熥也是一窍不通。”

  虽然是朱有容和朱有龄看似在吐槽朱允熥‘一窍不通’,不过这也算是在帮朱允熥正名。毕竟纨绔这名声挂在朱允熥身上十多年了,还是有些后劲的。

  朱有容也说道,“三哥一会儿就去把马牵回来,都是些骏马,就是给允熥养废了罢了。他现在在闹气,准备一口气给那些马都赏赐给亲近的人。不牵回来的话,我怕过两天我那二舅、三舅就要进宫一口气给全都牵回去了。”

  徐膺绪也就不客气了,“那臣一会就进宫,去求一匹马。”

  徐妙锦就有些担心的说道,“若是全都给赏赐出去了,殿下后悔了如何是好?”

  “他就说最怕宝马配不上英雄,那些资质很好的骏马在他手底下就算是废了。”朱有龄就笑着说道,“他现在盯着皇祖父的御马,御马监现在都给他弄过去了。先前跟在他跟前的张福生举荐了个人,就是管着皇城御田的那个,现在就管着御马监。”

  这两位郡主看似是在大大咧咧的泄露着宫里的一些动静,可是不少人也都是听的心花怒放的。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只言片语可以推断出很多的事情。

  比如说这位太孙的地位,比想象中还要稳固,以及皇权的交替似乎已经是在不断的展开。

  看着还跟着的徐膺绪,朱有龄就问道,“三哥,不是说让你回凤阳,或者是去练兵吗?”

  徐膺绪就回答说道,“臣过些时日就去凤阳,和三爷一道。”

  三爷,自然是常家的那位常三爷了。纨绔是真纨绔,信任也是真信任。

  朱有龄就问道,“三哥,你对水战到底知晓多少啊?都是自家人也不说两家话,允熥也说过若是想要封侯是有些机会,北边、南边都有战事。就是朝廷现在缺了水师统领,就是一两员老将了。”

  徐膺绪哪里还能不明白,赶紧说道,“臣虽说不善水战,只是臣向来喜欢研究火器。”

  其实这就是投其所好,以前的徐家兄弟都喜欢研究大兵团作战,那也是有着家学渊源的,这些也就是徐达的看家本领之一。不只是大兵团作战,同样包括混合兵种,这就没有徐达不拿手的。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很多勋贵都知道朱允熥想要研究火器部队,不要说一些勋贵子弟了,就算是一些排名不靠前的勋贵,现在也都是在研究着去编练火器部队的事情了,这也就是真正的投其所好。

  风口,现在是火器部队和水师部队,这是太孙最重视的。

  徐膺绪肯定是一个聪明人,知道该做些什么。投其所好不是坏事,这也是自己能够审时度势争取来的机会。

  到了徐妙锦的闺房,朱有容就说道,“我在孝期过了就成亲,有龄在中秋之后成亲。允熥生辰一过,你们就成亲。”

  徐妙锦脸一红,不过还是问道,“是陛下的意思?”

  “皇祖父是这么说的,他现在有些急。”朱有容有些心疼的说道,“现在大事小事他都让允熥在处置,允熥忙的脚不沾地。就是秦王叔这事,也是允熥要处置。你们想来也知道了,人是允熥手下的人查的、抓的,得罪人不说,真是费力不讨好。”

  徐李氏、徐妙锦心里也是五味杂陈,皇太孙的地位稳固当然是好事情了,可是按照现在这么个趋势下去,徐妙锦只要一成亲压力也不会小。

首节 上一节 131/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