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第121节

  老朱盯着朱允熥,半响后才说道,“也只能如此了。”

  看似秦王朱樉险些是被毒死,这个时候好像是需要安抚等等。可是想想缘由和他以往的一系列过错,就算是给废黜了都不为过。

  不过真的要是给贬为庶人,老朱是第一个不答应的。

  老朱的常规做法是将儿子们叫回来吓唬一番,然后让人回老家反省一段时间,然后才让回封地。

  周王朱橚经历过这些事情,靖江王朱守谦也是如此。

  极端一点的是朱守谦这样屡教不改的,老朱就给关在老家养着一直到死,爵位还是留着。

  “我仔细想过,宗室藩王有恃无恐。”朱允熥就说道,“要不想个法子,供用方面再想想法子。”

  老朱一下子起身,指着朱允熥说道,“给你叔叔们一年一千石米粮可好?”

  听着老朱的讽刺,朱允熥赶紧解释,“哪能呢,现在这样就差不多了!”

  老朱气的不轻,说道,“从五万石减到一万石,咱依了你。你说宗室太多,咱就六世孙以后不再世袭。你倒好,还想着削减宗室供用!”

  “不是,听我说完啊!”朱允熥就连忙解释着说道,“我这不是想着让叔叔们谨言慎行、不要暴虐境内么!一万石肯定是要给,谁要是再说削减,我也不答应。”

  老朱气鼓鼓的问道,“那你怎么想着供用的法子?”

  “像二叔这样的,削减三千、五千都不为过吧?”朱允熥就说道,“他做了这些事情都不受罚,其他的叔叔看着就有样学样。”

  老朱连忙说道,“那不一样,你二叔是宗室诸王之长,其他人没他那么大的胆子!”

  这话老朱自己说出来都有些心虚,其他的藩王就算是不敢和朱樉一个德行,但是就算是稍微收敛一点,那也好不到哪里去。

  朱允熥继续说道,“我五叔、六叔、十一叔这样的,那就该赏。他们拿足额供用都不够,二叔这样的就得少点。百官还要考评政绩,宗室诸王也该如此,免得他们有恃无恐!”

  老朱一蹦三尺高,“你!真要是如此,宗室诸王是贤、是昏,还不是你说了算!想发一万石是你说了算,发一千石也是你说了算。”

  “哪有那么回事!”朱允熥也赶忙解释说道,“百官的考核是一回事,宗室的考核又是一回事。不惊扰百姓、残暴荒唐,就能足额拿到供用。就算是有些不法之事,也不能一口气减光,基本的吃用还是要够,就是不能花天酒地了。”

  老朱气的不轻,不过好像有那么一点点心动。

  实在是他的这些儿子们当中有太多不省心的了,这么多年也一直不长进,老朱真的很怕他们以后犯下大错,或者是让朱允熥手上不得不沾上宗室的血。

  老朱忽然想起来个事情,“你五叔这样的算贤良?”

  朱允熥理直气壮的说道,“那自然是!我五叔这几年多好,没有四处乱跑不说,还在修书!”

  老朱顿时都气笑了,“你五叔没有擅自离开封地就算是贤良?他修书?那是别人修书,他就是领个头,苦活还是其他人在做!”

  “那也得是我五叔把好关,这医书才能修的起来!”朱允熥就说道,“这两年五叔私下里也贴进去了不少银钱,就想修好利国利民的医书。真要是修成之后,朝廷必然得赏赐!”

  不是朱允熥对宗室的要求低,而是有些人、有些身份,真的没办法一视同仁。

  一个只知道吃喝玩乐、风花雪月的藩王,在皇帝眼里就算是本分了,甚至一些官员都不会认为这样的藩王有什么坏心思。

  真要是有个藩王过于关心当地的军政,处处都是想着自己去处理,那朝廷就要动心思想着去平叛之类的了。

  老朱仔细的想了想之后才说道,“这个事情咱再合计合计,咱现在心绪有些乱。”

  “二叔没事,就是吓了一场。”朱允熥自然知道老朱的心情,连忙安慰说道,“这两天我催人过去盯着,肯定是没有大碍。”

  老朱拍了拍朱允熥的脑袋,感慨着说道,“还是你有福气,要不是你让许观去了西安、要不是他查出来了你二叔在王府作恶,也不至于让你派人去秦王府盯着。”

  这话说的朱允熥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不过在老朱的眼里,这还真的算是天意了,是他的好孙儿心思周全,这才保下来了不成器的秦王朱樉。

  只不过在朱允熥那里,他只是知道有些事情的进展,提前做了一些准备。

  所以现在这样也算是不错,虽然这样的事情没办法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是能够以此做出一些事情,那也是一个好事情。

  “大姑父这个时候应该是动身了,他能劝得动二叔。”朱允熥说道,“就是那圣旨到底是怎么回事,估计二叔心里头也明白,祖父得再下一道圣旨。”

  老朱直接说道,“不下,那畜生做出来这么丑的事情,他要是再不识相,那咱就让他在老家住一辈子!给他祖父祖母看坟,那也算是他的福气!”

  朱允熥就吐槽说道,“真要是如此,三叔就要一天一道奏折来找我了,我可不想如此。”

  老朱笑着说道,“你三叔心眼多,真要是给你二叔废了,他是该急了。有他二哥挡在前头,他这辈子都不用怕事。”

  “那可不!”朱允熥故意说道,“三叔现在本来就是有大用,西北好多事情都要靠他。真要是给二叔废了,三叔心里头就要直哆嗦了。又是现在这么个时候,三叔如何不多想!”

  老朱拍了拍朱允熥的脑袋,关切说道,“允熥啊,以后不要管你三叔他们怎么想。他们是藩王,你是皇帝。你为他们考虑,他们不一定能理会你的苦心。”

  朱允熥笑了笑,“也不要紧,二叔、三叔他们大事不糊涂,我心思多不在乎瞎想些事情。”

  老朱只能叹了口气,说道,“你二叔、三叔也是有福气,以前有你爹护着他们,现在你护着他们。咱真要是走了,那也能安心!”

  “不说那些丧气话。”朱允熥板着脸,说道,“本来我是让任亨泰在想着我的婚事礼仪的事情,我看还是年底我直接成婚。孝期满了我大姐出嫁,二姐就是中秋左右下嫁好了。”

  老朱仔细想了想,说道,“行,到时候一并都嫁了。”

  “还有允炆,他孝期满了就成婚,我这个当弟弟的不好先成家。”朱允熥继续说道,“还有我三姐,也要嫁了。”

  老朱想了想才问道,“有薇,可找到良配了?”

  “说是找个诗书传家的,她也是胆子小的文静性子。”朱允熥说道,“大家闺秀,以后也用不着我操心。”

  老朱看了一眼朱允熥,才骂道,“那个蠢妇,就教不出来好孩子!”

  吕氏不算是无辜中枪,不过朱允熥也懒得多说,“我要成亲,兄长和姐姐们都得先成亲。”

  “有良配就好,本身也就是到了年龄。”老朱就笑着开口说道,“这也好,明年咱能抱重孙。”

  朱允熥一愣,而老朱则瞪着朱允熥,“有重孙了,咱就带孩子你当皇帝。没重孙,你就是太孙!”

第165章 聪明的秦王

  朱允熥现在感觉到自己成了驴,老朱就在他跟前吊着一根胡萝卜,诱使着他不断的向前走。

  还没有成亲呢,就惦记着生孩子的事情了,想的有些早了。

  老朱才刚刚回去,安庆公主和宁国公主就匆匆入宫。这两个嫡亲姑姑入宫非常方便,以前可能还需要传禀,现在手里都有宫符。而她们隔三差五的入宫,基本都是来东宫,去老朱那里的次数反而少很多。

  看到两个姑姑联袂而来,朱允熥赶紧解释,“大姑也不用担心,就是二叔惹出来了点乱子,这就下诏让他回京。不是想着自家人才行么,这就让大姑父去了。”

  宁国公主松了口气,说道,“本来也不该如此失态,就是去传旨的人急匆匆的,你大姑父连东西都没收拾一下就赶着去西安,这才有些慌张。”

  “我就说没事!”安庆公主就很有把握的说道,“别人你知道允熥,你还能不知道?真要是有难事,他能让他姑父去?”

  朱允熥笑着说道,“这不就是遇到了难事么,觉得没人能劝得住二叔,就得我大姑父去才能镇得住场子。我也是没法子,外人不好让他们过去。要是表伯在,这事就得是表伯过去。”

  听到朱允熥将梅殷和李文忠放在一起比较,宁国公主自然是开心的。哪怕她知道梅殷的能力远不如李文忠,可是在有些事情上成为宗室外戚的首选,这就是地位。

  女诸葛们也姗姗来迟,见到朱允熥就抱怨,“我们就不该去宁妃娘娘那,去了就被祖父骂。”

  “他在我这受了气,不只能找你们么!”朱允熥没心没肺的说道,“你们也不想想,叫你们躲书房你们不去,去串门还偏偏去宁妃娘娘那,那不是找不自在么!”

  朱有容就更是抱怨,“你都知道,那还不提醒我们!”

  朱有龄也跟着抱怨,“真是白疼你了,小时候姐姐长姐姐短,我们有好吃的零嘴都给你,现在知道有麻烦都不说一声!”

  听着两个侄女的抱怨,安庆公主问道,“这到底是怎么了?允熥又和他皇祖父吵起来了?”

  朱允熥都无语了,什么叫‘又’,就好像他每天都要和老朱吵一样。

  朱有容说道,“我也不知道,反正允熥受气回来了,祖父先前过来了一趟。然后回后宫了,见了我和有龄就在骂,说我们不懂事。”

  “他就是这性子,就是他儿子好、孙子好,闺女和外孙都是稻草。”安庆公主酸溜溜的说道,“这都挨了顿骂,总该是知道有什么事情吧?”

  看到朱有龄和朱有容齐齐摇头,安庆公主和宁国公主也是对视一眼,这两个侄女真靠不住。

  朱允熥就笑着说道,“反正这些天低调点,我都想躲着那位老人家了。你们看着吧,这几天挨骂的人不会少,谁在他跟前多就要挨骂。”

  安庆公主笑着问道,“你去了也挨骂?”

  朱允熥就拿出自己的杀手锏,“我都准备这几天换双鞋,我怕到时候他不是骂我,是要打我。要是在东宫找不到我,我肯定在奉先殿躲着。”

  安庆公主她们也都松了口气,肯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要不然皇帝也不会如此生气。

  可是朱允熥如此态度,她们自然也安心了,不会是特别大的事情,或者说事情是可控的。要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故意说着一些俏皮话。

  不过想想看朱允熥的德行,真要是惹得皇帝大怒,跑去奉先殿的可能性真的非常大。这一招其他人不敢用,唯独朱允熥用着屡试不爽。皇帝就是再大的火气也不会在奉先殿发脾气,在那里能够稍微心平气和的聊一聊。

  宁国公主就问道,“这些天除了躲着点,还要做些什么?”

  朱允熥想了想才开口,“大姑、小姑都是我嫡亲姑姑,有些事情我不好和其他姑姑、姑父说。这一趟叔叔们要挨骂、要被收拾,姑姑们管着点其他姑姑。”

  这一下安庆公主和宁国公主都有些担心和紧张了,看起来肯定是二哥做了什么错事,以至于连其他的兄弟都有可能受牵连。

  朱允熥就继续说道,“还有一些勋贵女眷,你们也帮着提点一下。要是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违法乱纪、嚣张跋扈,不要说祖父了,就是我也不能容忍。”

  宁国公主问道,“秦王兄做了多大的错事?”

  “不会被废,但是少不了要被赶回老家至少一两年,能不能让他回去还要再看他表现。”朱允熥叹了口气说道,“他啊,比五叔当年还要让祖父生气。”

  这一下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也不好多说什么了,当年老五可是差点被赶去云南、贬为平民的。那是擅离封地、私下往来统兵大将的罪名,这也就是被关在老家两年。

  二哥当年私造龙床等等,父皇也只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训斥一番。哪怕是喊着要废了,可是也就是喊一喊而已,甚至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责罚。

  连续的情报也送了过来,秦王朱樉确实没事,他在被救下之后也是心有余悸。

  第一反应自然是要杀了那三个老妇人,是在秦王府里大开杀戒。

  但是好在有许观及时跑过去,还有蒋瓛这个锦衣卫指挥使拼着差点被砍死也拦住了秦王。

  太孙安排的地方官时刻盯着秦王府,下毒的人是锦衣卫查出来的。秦王朱樉心有余悸的同时,也是一肚子的惊惧,心不甘情不愿的将人犯交给锦衣卫了。

  然后呢,就是一边派人赶紧回应天府报信。一边就是点齐了护卫,拦都拦不住的往应天府赶。

  理论上来说这也算是擅自离开封地了,他本来是该等到信使回信宣旨后再回京。可是刚刚冷静下来,就马不停蹄的带着少量护卫往回跑。

  估计许观弹劾秦王朱樉的奏章还没有到应天府,朱樉就带着护卫以及不得不跟着的蒋瓛等锦衣卫到达应天府了。运气好的话,还能在路上碰到梅殷等人。

首节 上一节 121/3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汉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