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汉官

汉官 第393节

  须知丹阳民风彪悍可不是吹的,此地的豪强私兵甚至比袁军的正卒还强。

  因而在占据芜湖,将丹阳郡与九江郡的联系隔绝之后,太史慈并没有再进逼。

  从军这么多年,太史慈早就不是当年那个毛头小子了。

  除了正面厮杀之外,招抚并用这招他也会。

  在展示了魏军的强大战力之后,太史慈便派人出使丹阳袁军劝降。

  要知道丹阳太守吴景可是孙坚的小舅子,孙坚的遗产不少都在他这。

  当年孙坚战死后袁术在吞并了孙氏部分精锐后便将其余桀骜者划给吴景率领。

  他能坐稳丹阳太守这个位置,可以说大半都是沾了孙坚的光。

  于是当吴景在太守府中看见孙静、孙贲两人时当即心中一紧。

  因为孙静乃孙坚亲弟,而孙贲则是孙坚之侄。

  在孙策与孙权成年之前,其实都是这两人一直在撑着孙家。

  故此即便这两人什么都没说,吴景就已经开始坐立难安了。

  当然,孙静两人也没有开口讨债,而是大谈公理道义。

  开口就是“魏公仁德”,闭口就是“袁术有罪”,直接从道义上帮吴景找了个台阶,让他不至于背负背叛故主的罪名。

  毕竟,伐无道,诛独夫,何罪之有?

  片刻之后,当看见麾下众将都眼巴巴的看着自己时,吴景终于轻叹一声:

  “罢了,是我目光短浅,不分善恶。”

  “幼台、伯阳,此间就交给尔等了,吾这就去寿春向魏公请罪!”

  见吴景这么一说,孙静两人顿时面露笑意。

  有此功劳,他们孙氏在魏国又能稳固几分了!

  ……

  “嗖!”

  寿春城下,随着赵云一箭射出,城头上一名袁军当即应声而落。

  然而在混乱的战场上,这样的事情却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动静。

  嘈杂的环境让很多袁军都没办法关注到局势的变化,耳中只有金鼓之声。

  若不是身陷重围,实在没有退路,寿春城头的袁军恐怕没有几个愿意死战。

  然而即便有袁术在后面盯着,城头更是有纪灵带着督战队压阵,城头守军的士气还是一日比一日低迷。

  尤其在魏哲让俘虏们每日清晨在城外高声历数袁术这些年造的孽后,城头袁军都已经不是士气低迷那么简单了,不少人直接选择了临阵脱逃。

  从魏军攻城的那日开始,每晚都有缒城而出,投奔魏军的袁军逃兵。

  而魏哲也没有让这些人当炮灰,反而下令好好养着,每日清晨都让他们面色红润、中气十足的在城下进行一番现身说法,扰乱守军人心。

  因此之故,即便能活着逃到魏军阵地的不足一半,但逃兵依旧络绎不绝。

  而逃兵越多,负责守城的纪灵就管的越严,督战队杀的人也就越多。

  如此循环下去,守军的士气也就越低。

  于是仅仅用了不到三天时间,魏军便屡屡逼近城门展开攻势。

  逼得纪灵不得不下令将四处城门都用巨石沙土封死,这才让攻城锤无功而返。

  不过这样一来,城头守军的压力就更大了。

  因为魏军如果想要攻破寿春,就只能先登夺城了。

  ……

  午后,云车上方。

  “再调些抛石机过来!”

  看着前方的战况,魏哲下令道:

  “另外,准备火弹!”

  于是不过一会儿,一辆辆配石抛石机便被推了过来,好似史前巨兽般蹲在寿春城前,不过一会儿就调试妥当。

  实际上自从围城之后,辎重营的工匠就一直在不停的制作抛石机。

  抛石机坏的速度还赶不上他们造的速度,这才有了恐怖的百余架规模。

  真正拖延进度的反而是石弹的存在。

  因为重量不够的石头会导致射程偏差很大,所以辎重营只能尽量寻找那些可以用的石料,然后再分门别类。

  不过辎重营这边已经在尝试利用砖窑制作圆形的陶弹了,虽然开裂问题迟迟没办法解决,但小型的陶弹已经摸索出来一批。

  比如眼下辎重营准备的火弹,就是如此。

  只需要将陶罐的工艺稍加改进,把陶壁制作厚度大大提高便可。

  只见他们将一个个人头大小的陶弹取出,然后用竹管让里面不断灌入猛火油,最后再用木塞牢牢堵死,最后放在抛石机的末端铁网上点火即可。

  当下所谓的“猛火油”,其实是就是某种石油的提取物。

  至于石油的来源,这反而是最简单的事情。

  甚至连魏哲的老父亲魏宣都知道,前汉时的故玄莬郡有一种水可以燃烧。

  后来魏哲担任辽东太守后曾专门查阅此事,最后终于在一个档案看到了记载:

  ——

  玄莬郡延寿县南有山,石出泉水,大如,燃之极明,不可食,县人谓之石漆。

  ——

  当然,笔记中所言的延寿县乃是前汉时期的玄莬郡辖地,后被高句丽所占。

  故此在灭了高句丽国之后,魏哲便专门下令寻找此处,然后将此地圈了起来。

  辽东的铁官、煤官研究了好几年,方才勉强造出了这种猛火油。

  在此之前,还从没有直接可以这么轻易点燃的火油。

  很快,随着魏哲的一声令下,一颗颗火弹便像流星一样朝寿春城头飞去。

  而后伴随着一声声清脆的破裂声,大部分火弹都命中了目标,霎那间便见城头火蛇四窜,刚刚还人头涌动的城头转眼就成为一片火海。

  与此同时,纪灵因为刚好在城楼内这次幸运的躲过这一劫。

  不过看着城头火海中叫声凄厉的火人,纪灵的心里却一片冰凉。

  他不懂,为何战争已经变成了这般模样?

  他甚至完全无法理解,魏军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这简直就是鬼神之能,非人力所能为也!

  其实很多新鲜事物刚出现的时候,大多都会给世人带来类似的震惊。

  纪灵如果见多了这种情景,恐怕就不会这么绝望了。

  事实上抛石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而在北周时期(578年),酒泉守军就曾用“石脂水”(石油)焚烧突厥攻城器械。

  等到了五代末期与北宋初年的时候,猛火油在战争中早就司空见惯了,五代时期的各路军阀也都总结出了一套应对火攻的办法。

  而魏哲只不过是让抛石机与猛火油的组合,提前三百年问世而已。

  纪灵如果冷静下来,未尝不能根据以往的经验解决眼前的这个危机。

  只是纪灵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再加上他心中早已没有了获胜的希望。

  于是看着眼前仿佛人间炼狱一般的城头,纪灵忍不住惨然一笑。

  “转告郎君,纪灵无能,先走一步了!”

  说罢,纪灵便毫不犹豫,猛然从城楼一跃而下,以头触地而死。

  见此情形,城楼内顿时一阵悲呼。

  然而除了极少数的纪灵亲兵满脸悲戚的下了城头,奉命朝皇宫赶去之外,其他军吏彻底没有了抵抗的心思。

  要知道水火无情,火攻对敌我双方的危害是同样的。

  当魏军火烧城墙的时候,魏军的攻势实际上已经停止了。

  云梯也好、先登也罢,这个时候上去都是白搭。

  如果这个时候袁军能及时的覆土灭火,说不定还能扛过这波攻势。

  然而失去了指挥的守军此刻已经无心抵抗了,火海中那一具具焦尸让所有侥幸活下来的袁军彻底丧失了胆气。

  结果还不等魏军发起新一波冲击,城头上的守军便开始丢盔弃甲,四处乱窜。

  有几个明智的军吏甚至主动砍断了城头的袁军旗帜,表示投降。

  于是搞笑的事情发生了,魏军先登上城之后最大的麻烦竟然是自己人造成的。

  因为他们需要先灭火,然后才能顺着城头的甬道下去。

首节 上一节 393/40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