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第352节
魏哲如此做派,显然是在走三辞三让的流程。
而此刻在场的不少官员都想到了这点,一时间众人就这样心思各异的散场了。
不过回到府中后,回过神来的繁钦、辛评等人却有些发愁。
他们没想到即便自家打了众人一个措手不及,在“上尊号”这件事上还是困难重重,那些辽东元从与河北士人依旧死死的盯着这块功劳不放。
话说繁钦本来设想的尊号乃是“韩公”。
因为在战国时颍川之地乃韩国的核心疆域,韩国都城最初就在阳翟。
始皇帝灭韩之后,便顺势在韩国故地设立颍川郡,郡治仍为阳翟。
不过繁钦的这个想法刚提出,便被辛评郭图等人果断否决了。
即便他们也挺中意“韩公”这个尊号,可这实在和魏哲牵扯不上什么关系。
于是一番讨论之后,他们内部终于统一了意见,决定上尊号“晋公”。
一来自然是因为颍川郡本就是晋国旧地,在三家分晋前也是晋国的名城。
若是魏哲以“晋公”为封号,他们这些人也就算是自己人了。
二来则是魏哲如今的地盘和晋国的重合度很大。
若魏哲以“晋公”为尊号,也算是顺理成章,说得过去。
然而在见识了白日那段争论后,繁钦等人顿觉亚历山大。
念及此处,几人也没有办法了,只能绞尽脑汁的想着该如何驳斥那些河北士人与辽东元从的观点。
与此同时,回到府中的魏哲却没有召见一人,只是看着窗外的修竹久久不言,看起来貌似并不怎么高兴……
第303章 连锁反应【4K】
深夜魏哲从睡梦中惊醒。
听着外间响起“太平无事,岁岁平安”的刁斗声,魏哲茫然的眼神这才重新凝聚,下意识摸了一把额头,发现已经满头大汗。幸而今夜魏哲并未召任何妻妾侍奉,而是独自一人宿在书房,这才没人让看到这般狼狈模样。
不过这么一折腾魏哲也没了睡意,索性披衣而起重新坐到书案前。
看着面前面前那厚厚一叠的上书,魏哲一时五味杂陈。
刚刚他做了一个梦,噩梦!
在梦中他成功的改朝换代,立国称帝,成为天下最有权力的男人。
只是随着时间流逝,他的儿子们也逐渐长大成人,并且开始变得不安分起来,整日斗得你死我活,好似杀父仇人一般。
往日被他依为心腹的元从老臣们,也开始变得有些陌生。
虽然他们依旧忠心于他这个天子,可为子孙计却开始有了各自的算计。
毕竟他虽是皇帝,但终究会老、会死,不可能永远坐在皇位上。
如此一来,为了家族世代昌盛讨好继任的皇帝就很有必要了。
然而……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魏哲不高兴,非常不高兴!
于是……他开始废后、杀太子、杀成年皇子。
甚至大肆诛杀所有在他眼中不够忠诚的臣子们。
辽东元从、河北士人、颍川士人,都被他杀的人头滚滚。
就这么杀呀,杀呀,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坐在皇位上,满身鲜血。
龙椅下则是一望无际的尸山血海,他每说一句“杀”,血海上的浪头便上涨一尺,直至将他淹没。
最后在无尽的窒息中魏哲愕然惊醒,恍惚间甚至分不清梦境和现实。
尤其是此刻,看着眼前各种情真意切的上书,魏哲的心情就越发复杂了。
“结党营私”四个字,莫名就出现在魏哲的脑海里。
当然,幕府眼下还没有这么严重。
只不过是“封号”这个导火索的驱使下,官员们已经有抱团结党的趋势了。
比如支持“齐公”的都是青州人;
呼吁以“燕公”为封号的都是幽州人;
至于建议以“晋公”为封号的,则是以兖徐士人为主。
不知从何时开始,魏哲麾下已然没有了辽东时期的同心协力,共克时艰。
现实竟然与梦境中一样。
往日他所信任的文武官员,此刻忽然变得有些陌生。
这让他忽然有些怀疑,这些人还值不值得信任?
然而纵有满腔愁绪,魏哲却无人可以诉说。
父母不能,妻子妾室更不可能,他只能默默的藏在心中自己消化。
穿越者本就是孤独的,人主的位置就更加孤独了。
或许,当他来到这个时代就注定要当一个孤家寡人吧!
许久之后,魏哲终于想开了。
孤家寡人就孤家寡人吧,大道独行,心安即可。
这般想着,魏哲终于缓缓划去了纸上的“齐”“燕”二字。
诚然,这二者都是他的基本盘,元从老臣多出这两地。
然而正是因为他们太强大了,魏哲才不能选这二字为封号。
否则有了国号的加成,日后朝堂的势力就真的要失衡了。
纵然魏哲在时可以高枕无忧,随意驱使,但继承天子呢?
这就好比明初的淮西勋贵,太强大了反而成为一个缺点。
故此淮西勋贵对老朱依旧忠心耿耿,但他依旧辣手处理了大部分老兄弟。
随即,魏哲又果断从纸上划去了“晋”字。
原因无他,恶心尔!
只能说“晋”字着实可惜了,被司马家沾上之后连带着也遗臭万年了。
即便魏哲并不迷信,也不想给自家添堵。
在“赵”字上面犹豫片刻后魏哲还是继续打叉。
不过这次众臣上书的封号可不止这些。
其下还有周公、韩公、魏公、徐公、辽公等封号。
其实“周公”之号魏哲还挺满意的,只可惜周公旦的名声太大了。
若是选择这个当做封号,魏哲担心传递出错误的信号,让天下人误会。
一番挑挑拣拣之后,魏哲看着纸面上残留的“魏”字终于缓缓点了点头。
排除了所有不合适的,那么剩下来这个纵然再不合适也是最好的选择了。
不过国号与皇帝姓氏相同,这回还真是家国一体了。
恐怕后世盘点前朝的时候,少不得要把他家单独拎出来说说。
不过话又说回来,像这样的例子华夏古代也不是没有。
南北朝时期的陈朝,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皇帝姓氏和国号相同的正统王朝。
陈霸先以姓封王,然后以姓立国,这才有了南朝陈的存在。
……
十日后,政事堂。
由于这段时间的辩论,各方早就吵得不可开交。
在外的郡守、将军闻言之后也纷纷上书表示自己的态度。
一句话:甭管封号是什么,他们都一概赞成。
甚至随着争论的升级,邺城各方也卷入到这场大议之中。
关于魏哲的封号也逐渐成为冀州各地的舆论焦点。
不过让魏哲欣慰的是,民间大多只是在争论封号,倒是无人表示反对。
至少明面上没有什么名士、儒生敢在这种事情上指指点点。
换个角度来看,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民义基础呢!
然而最终的争论的结果让很多人都出乎预料。
被外界广泛看好的“齐公国”“燕公国”竟然落选,反而是“魏公国”中标。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