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第317节
一想到去年的割地献质之辱,曹操都忍不住有些牙痒痒。
念及此处,曹操心中顿时有了决断。
不为别的,他就为了争一口气!
“仲德,梁国就交给你了,我给你五千人。”只见曹操当即眼神坚定的看向一旁的程昱道:“只需坚守三个月,届时吾必然归来。”
程昱闻言不由轻叹一声,但还是毅然接下了这个重任。
毕竟夏侯渊虽是曹军大将,可却擅攻不擅守。
眼下数遍曹军上下,也就只有他最适合这个位置了。
与后世的演义内容不同,程昱在曹军中非是谋士,而是领兵的将领。
并且程昱麾下也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私兵部曲。
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与李乾这个兖州豪强的本质是一样的。
纵观他在曹操麾下效力的时间,几乎有大半都是领兵在外厮杀,而且在曹操早期麾下乏人的时候,往往都是程昱在独令一军,独当一面。
相比之下,荀彧则完全是一个谋士和后勤总管的角色。
比如这一次,见曹操坚决如此荀彧也没再劝,而是立刻筹谋起来。
在他的建议下,曹操放弃了从小沛进入徐州的短途路线,而是选择绕远路从沛国境内迂回,然后进入下邳国。
因为下邳国乃陈氏的大本营,有他们接应完全可出其不意。
并且下邳国南端距离徐州治所郯城不过百余里。
倘若他们真的能顺利潜行至此,那么奔袭郯城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这个计划最危险的地方就在于,沛国如今尚且还是袁术的地盘。
在敌境地进行迂回转移,未免有些太不拿袁术当回事儿了。
然而无论是曹操还是荀彧,却都没有将这个问题放在眼里。
尤其是陈登主动表示愿意疏通沛国各方关系后,事情就更简单了。
要知道陈珪本来朝廷任命的沛相,曾治理此地多年。
直到前年他因为不愿意臣服袁术,才不得弃官回乡。
袁术见陈珪逃走了,这才以陈留名士舒仲为沛相。
故此在沛国这个地方,眼下陈氏多少还是有点人脉的。
有了陈登在前面开路,以曹操的能力这次迂回转移就更没有问题了。
与此同时,徐州境内则越发暗流涌动……
第280章 下邳乱麻
魏哲是二十一日下午抵达郯城的。
他本不想来得这么快,但徐州意外频出,魏哲不得不提前动身。
为了加快速度,魏哲只带五千骑兵便一路南下。
因为随着陶谦病危的消息传开,徐州内部的野心家们也开始坐不住了。
至于具体发生了什么,其实也没什么。
不过是有人自称天子而已。
没错,自渔阳张纯之后,大汉朝又出了一位敢自立为帝的汉子。
下邳豪强阙宣聚众数千人,于夏丘城公开造反,自称天子。
由于事发突然,阙宣得以成功攻下北边的僮国县。
看似地盘不大,但阙宣的举动却引发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比如本来就贪婪成性的下邳相笮融便立刻打着镇压阙宣的借口在下邳县大肆扩军,厉兵秣马,武装麾下沙门信徒。
很显然,笮融这厮对徐州刺史的位置多少也是有点想法的。
出现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奇怪。
毕竟陶谦能坐稳徐州刺史这个位置,朝廷的任命只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凭借个人的能力才能坐拥徐州。
然而这种建立在个人身上的威望是会跟着陶谦本人的状态而变化的。
当陶谦精力旺盛的时候,徐州内部的野心家自然不敢放肆。
但如今陶谦都快要死了,往日的威望则不免锐减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下邳忽然乱成这个样子陈珪也始料未及。
他没想到小小下邳国竟然能有这么多人才。
一时间,身处淮浦的陈珪来不及多想便召集青壮,纠集义从北上。
当然,明面上还是打着维护乡里稳定,平定阙宣乱党的口号。
至于笮融那厮,即便是陈珪只能留给曹操对付了。
眼看着下邳国都乱成一团了,郯城刺史府中的陶谦差点没被气死。
他本来以为虎死余威在。
却没想到自己还没死呢,那群白眼狼就开始撕咬起他的遗产来。
这让陶谦生气之余也不免有些暗自心惊。
毕竟他最大的价值就是徐州这份遗产,若是让这些狼心狗肺的家伙给窃取了,他们老陶家可就没有进身之阶了。
因此之故,当魏哲赶到郯城后,陶谦硬是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召见众人。
……
午后,徐州刺史府。
大堂之上,不是地方太守,便是军中大将。
徐州治下五郡国,除了下邳相笮融之外,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广陵太守赵昱等人悉数到场。
骑都尉臧霸、孙观,都尉张闿、曹宏,则一身武服位列右侧。
除此之外,避祸于此的前九江太守服虔、陈留名士史坚元、陈郡名士相仲华,也被邀请出席。
原因无他,只为做个见证。
当众人都到齐之后,陶谦方才卧在榻上被人抬了进来。
在用过一碗参汤后,只见他歪在靠垫上颇为歉意的看了身旁魏哲一眼。
“老物病重,劳烦将军了!”
魏哲见状当即摆手道:“哪里的话,是我该早些拜见陶公才是。”
在“来都来了”与“死者为大”这两层光环的笼罩下,魏哲现在可不敢和陶谦有什么计较,完全任由他掌控今日的局面。
幸好陶谦精力有限,今日也不准备玩什么虚的。
在问候完魏哲后,只见他艰难的环视堂下一眼便虚弱道:
“当今天下大乱,国将不国;魏骠骑年富力强,功勋卓著,正当为国出力……咳,老夫年迈无能,情愿将徐州相让。此乃老夫推心置腹之言,决非虚情假意……咳咳咳~今日召诸位到此便是做个见证!”
即便有所预料,可当陶谦说出这番话后堂中的徐州文武还是忍不住惊呼连连,毕竟这可是一州之地!
按理来说,魏哲听完这番话后应该装模作样来个三辞三让的。
但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么——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眼下陶谦眼看着就要出气多进气少了,魏哲实在不敢再玩这种骚操作。
若是他推辞到一半陶谦直接当场嗝屁了,那就真的尴尬了。
故此在陶谦话音落下之后,魏哲便起身看着堂下文武,沉声道:
“吾本不应该插手徐州之事,然汉室沉沦,天下纷乱,魏某实不忍见刀兵之灾继续绵延,故而斗胆不自量力,接下这份重任。
“《论语》有云:当仁不让于师。吾之心志,亦是如此!”
说罢魏哲便走到陶谦的榻边温声安慰道:
“陶公大可宽心养病,一切便交给我吧!”
见魏哲如此雄壮气魄,陶谦此刻也满是欣慰。
虽然他投降了,但只要陶氏能站在胜利者的一方,那就不算败。
这般想着,陶谦便颤颤巍巍的拿起徐州刺史印信放在魏哲手上。
当看见这一幕后,堂下的臧霸、孙观、张闿等人略作犹豫便立刻拜倒。
琅邪相阴德、东海相刘馗、彭城相汲廉、广陵太守赵昱四人在对视了几眼后也终于微微颔首,随即出列大礼拜见。
没办法,眼下陶谦终究还是徐州刺史。
他这个徐州之主都亲自出面让位了,他们这些下属还能说什么呢?
而见此情形,魏哲心中也颇为振奋。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