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官 第306节
不过现在看来,曹操这个曹参之后是假的,那么夏侯渊那个“夏侯婴后裔”的身份估计也真不到哪里去了。
想到这里,魏哲不由失笑的摇了摇头。
也正因为这一点,当魏哲入主州牧府后一些冀州降臣主动进言要为他修族谱。
说来也难怪他们会有这个想法。
毕竟魏姓出自姬姓,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始有姬姓魏氏。
及至魏王假被秦始皇所灭,子孙遂以国为姓。
河北魏姓基本上大多都是从这一支分出来的,只不过彼此早就血脉稀薄了。
很多魏姓甚至都说不出个来历,也不知道祖上是出自何处。
不过邺城所在的魏郡,倒是因为是魏国故地才如此命名。
前汉时期,信陵君魏无忌的六世孙魏歆曾任巨鹿郡太守,封曲阳候。
因此之故,下曲阳魏氏也算是冀州士族的一员。
甚至巨鹿魏氏,更是被认为是天下魏姓正宗。
如今这些冀州降臣如此进言,无非就是想要让玄莬魏氏和巨鹿魏氏联宗罢了。
因为如此一来,他也就算是半个冀州人了,这些降臣也就心安了。
只是……凭什么?
就为了让他们心安,自己就得莫名其妙的认个祖宗?
魏哲这回算是真正领教到这些士族名门有多倨傲了。
即便他们投降于他,但是心底里却依旧抱着俯视他的心态。
和冀州士族相比,幽州士族还是太单纯、太谦逊了。
试探、渗透、影响、操控……这些冀州士族还真是一套接着一套。
念及此处,魏哲不由得在心里为他们暗暗记了一笔。
然而让这些冀州降臣失望的是,魏哲只是不咸不淡的道:
“何必认他人为祖,玄莬魏氏自我而盛,难道不可以吗?”
说罢魏哲便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转头看向一旁的荀谌道:
“怎么,高干还是不愿意投降吗?”
作为袁绍的谋主,逢纪、辛评、荀谌、许攸等人自然也成为了魏哲的俘虏。
不过前几天逢纪、许攸被魏哲以勾连胡虏,祸乱中夏的罪名给砍了。
干净利落的让不少人都没有反应过来,甚至以为他要在冀州大开杀戒。
直到魏哲让袁尚去监狱中劝辛评、荀谌投降后,各地降臣这才稍稍安心。
于是辛评、荀谌两人在和袁尚谈过之后,便陆陆续续的表示了臣服之意。
毕竟现在能有个台阶下就不错了,再坚持就容易弄巧成拙了。
而荀谌归附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上党劝降高干。
因为上党郡居高临下,易守难攻,若是可以选择魏哲并不想牺牲儿郎性命。
只是让魏哲失望的是,荀谌虽然平安归来,但结果却并不如他所愿。
只见荀谌颇为无奈道:
“启禀明公,高干愿降,然……”
“高干自请为上党太守,戍守边疆,防御西河羌人。”
说句老实话,荀谌理解高干的忧虑,但他的做法实在太过愚蠢了。
至少荀谌纵观魏哲过往的经历,从来没有让手下割据一方过。
这点从魏哲在此战中夸张的后勤能力就能看出来,他是真的能调动治下郡县绝大部分资源,权势之盛让人胆战心惊!
而随后事情的发展也确实像荀谌猜的那样。
在听完高干的答复之后魏哲当即失望的摇了摇头。
他已经给过高干机会,但这厮不珍惜,那就怪不得他了。
魏哲当即冷声道:“伯远!”
钟扈立即循声出列:“在!”
“加速整训俘虏士卒,两个月内,会同太原太守崔琰,拿下上党郡!”
“喏!”
听罢军令,钟扈当即面色沉稳的退下了。
而见他这么一说,堂中的一众降臣都不由心中微寒。
他们仿佛已经看见上党郡血流成河的场景了。
至于高干?能有个全尸恐怕都是他幸运了。
不过魏哲却不觉得有什么,刚好还可以用上党郡来磨砺一下冀州降军。
听话的、有能力的,都可以留下来。
除此之外,其他人都必须尽数滚去屯田。
他的军粮不养闲人!
第272章 兵 匪的灵活标准【43K】
魏哲进入邺城的第一次会议,对冀州降臣的触动很大。
以往他们只听说过魏哲的名声,却从未面对面与他打过交道。
因而方一接触,众人心中便感到了一股莫名的压力。
这与礼贤下士的袁绍截然不同,甚至与同为幽州豪杰的公孙瓒也大相径庭。
别看公孙瓒在战场上暴戾凶残,可当初他在冀州的表现却让不少士人颇为赞许。
因为公孙瓒只在乎粮草物资,在地方权利方面十分大度。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彼时他占领冀州诸郡后直接任由地方豪强坐大。
公孙瓒或许没有听说过包税制,但他当初在冀州施行的政策却与此别无二致。
若不是釜水一战公孙瓒直接战死当场,袁绍想赢还真没那么容易。
相比之下,同样出自幽州的魏哲却给众人另一番感受。
“霸道!”
辛府书房,只见他毫不犹豫的给出如此评价。
闻听此言,室内的荀谌、辛毗两人都忍不住点了点头。
辛毗更是忍不住轻叹道:
“王道不兴,霸道当世,为之奈何!”
话说当年袁绍起兵反董卓,辛毗其实与哥哥辛评一起投靠袁绍。
只不过邺城幕府之中颍川士人的势力已经够大了,袁绍也需要给冀州士人留下一定的空间,故此辛毗一直名声不显,未受重用。
可即便如此,辛毗也没有想过离开冀州投靠曹操或袁术。
辛毗始终觉得袁绍才是明主,余者终究不过尔尔。
或许是因为太过看好,这才导致袁绍幕府之中的争权夺利格外严重。
各方下注,自然也就有各方争夺。
不过现在袁绍败亡,魏哲马上也要享受这等待遇了。
比如此刻荀谌便没有被个人情绪左右,而是沉声道:
“魏公威固然霸道,但此人确为世之枭雄,可左右天下局势。”
“而今此人既然占据河北,日后会怎样谁也说不好,我等还是要早做准备。”
见他这么一说,对面的辛评沉吟片刻后也点了点头。
随即他不无遗憾的抚须而叹道:
“可惜郭公则死于沮授那厮之手,不然我辈又能多一分力。”
虽然沮授从始至终并未加入袁绍幕府,但这并不妨碍辛评等人厌恶他。
原因无他,皆因沮授乃冀州士人尔!
不过此一时彼一时。
如今冀州易主,辛评等人心中的头号对手自然也就换人了。
只见辛毗如数家珍道:
上一篇:大明:开局召唤游戏玩家
下一篇:大明:我才是皇太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