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61节
“依先生之见,难道我不该与大耳贼正面决战?”
“我军两倍于徐州,今不应战,便是怯敌!”
陈宫眼珠骨碌碌一转,道:
“在下有一计,明公可先领大军与刘备在涂山处对峙。”
“然后用吕温侯为大将,令他率一支偏师,偷渡北岸,绕袭刘备后路。”
“如此,徐州军归路被断,明公在率大军掩杀过去。”
“何愁这两万人马不溃?”
袁术听完陈宫这一计策,眼眸中登时放射出来精光。
陈宫趁势向吕布暗使眼色。
吕布当即会意,此岂不正是脱离袁术的好机会?
他待在袁军大营里这么长时间,早已将袁军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
若是把这些情报带回给刘备,刘备会如何重赏自己?
助刘备破了袁术,朝廷又该如何重赏自己?
光是想到这些,便觉得美死了。
吕布当即出列,慨然请战:
“禀袁公,布深受袁公厚恩,愿率领一支奇兵,断了刘大耳的归路!”
自龙亢兵败之后,他手上的兵马已不足三千人。
若是还能白嫖带走一队袁术的人马,就更爽了。
袁术捋着细髯,眼珠子迷城了一条线,隐隐有些被说动。
但他又不是很信任吕布,所以还在犹豫。
“不可!”
主簿阎象站出来劝阻袁术,慷慨陈词:
“如今大战在即,分兵乃是兵家大忌。”
“适才公台先生也说了,李翊足智多谋,深有韬略。”
“他岂能料算不到我军会派兵截断其后路,防范我军偷袭?”
“兵法云:夫庙算多者胜,庙算少者不胜。”
“李翊能谋善断,必然能够料到我这一步。”
“若是冒然分兵,非但使吕将军这一路兵马受害。”
“亦大伤我军锐气,决不可用。”
关键时刻,阎象站出来唱了反调。
这令陈宫眉头一皱,短时不好反驳。
吕布亦是拳头暗握,偷偷睨了阎象一眼。
这厮打乱了他们军队的计划。
“兵行险着,值得一试。”
“布视徐州兵马如草芥,请袁将军付我一支兵。”
“布定能抄断刘备后路。”
无可奈何之下,吕布只能是仗着自身武勇,向袁术保证了。
袁术却挥了挥手,“我倒觉得阎主簿适才所言有理,此计过于冒险。”
“我军两倍于徐州,本就有优势,不值得行此险招。”
“那李翊再是诡诈,也无非是出奇制胜罢了。”
“明日两军对垒,只比临阵调度,统一指挥。”
“任何阴谋诡计在兵锋摧倒面前,都是徒劳。”
“我意已决,明日堂堂正正与刘备交手一场,诸君不必再议!”
吕布闻言,只好作罢,怏怏而退。
下来找到陈宫,问策道:
“袁术不肯放我走,如之奈何也?”
陈宫答道:
“为今之计,需赶紧发书送往刘备处。”
“莫使明日两军混战,误伤彼此。”
“且看李翊有何话说。”
言外之意,就是写信给李翊,让他来安排。
毕竟当初是他策反了吕布,现在吕布留在袁术处,具体该如何用。
还得听李翊的。
吕布从其言,当即拟写了一封书札。
遣心腹之人,连夜送至徐州大营。
收到书信过后,李翊交给刘备,刘备又召众人一同前来商议。
“此前备还在想,自龙亢会战一来,吕布去往了何处,不想其仍留袁术军中。”
刘备拿起吕布送来的书信,依次传给手下人看。
荀攸见此,喜道:
“此前李军师曾言,奇正相合,方为制胜之道。”
“我军已有堂堂正正之师,尚缺一支奇兵。”
“吕布骁勇,其部众亦多健儿,正可用为奇兵,于明日大战之用。”
刘备一捋胡须,负手说道:
“若能使吕布临阵倒戈,袭取袁术后路,则此战我军必胜。”
“然此辈终究不是信义之人,不知是否该予以重任托付。”
刘备的担忧是根据吕布的履历来的,他把目光看向了李翊,征询他的意见。
李翊一扬眉,正色分析道:
“吕布虽有虓虎之勇,却并无英奇之略。”
“其人轻狡反复,唯利是视,此正可于我为用。”
刘备颔首,当即将吕布之事全权交给了李翊处理。
李翊亲自提笔回信,定下一计,与吕布约定好了计策内容。
待明日时机到时,便协助徐州军打配合。
事若就,李翊会屡行诺言。
劝刘备上奏朝廷,表吕布为右将军,赐金印紫绶。
吕布在收到回信之后,大喜过望,即召陈宫、成廉等将备言此事。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诸将皆战意盎然,摩拳擦掌,准备明日厮杀。
……
次日,东方既白。
一缕晨光洒在徐州军大营上,营门大开。
刘备、李翊并马而行,昂首踏出营门。
随后,各道营门尽数打开。
张飞、赵云、田豫、牵招、太史慈等诸将,各统本部兵马,气势磅礴的离了大营。
两万大军,会合一处,沿着淮水南岸,稳步向涂山脚下前行。
正午时分,大军抵达涂山山脚,正欲袁术军。
此地北面是淮水,南面便是群山。
中间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开阔原野,简直是天设的战场。
马蹄扬尘风变色,呼啸绕长戈。
刘备扶剑立马,举目眺望。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