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32节
更何况许氏本就已心向刘备。
在经过李翊这一通敬酒慰问之后,大多数人都被李翊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此前还有少数,仍旧心向曹操的宗老,立场也开始潜移默化的转变。
暗觉投靠刘备,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很快,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李翊自觉时候差不多了,便开口询问道:
“我观伯安,仲康两位壮士,皆乃当世豪杰。”
“奈何屈身于一隅,每日与贼寇相击?”
……
第138章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李翊试探性地抛出了橄榄枝。
许褚与许定对视一眼。
许定率先开口,说道:
“我等兄弟又何尝不想立功于世,流芳于后?”
“只恨此身低微,不能匡扶帝室,驱逐国贼耳!”
虽然许氏也算地方豪族了。
但跟隔壁曹氏、夏侯氏还是比不了,尤其在名望上。
他们许家在地方再有势力,也终究只是市井小民的身份。
而隔壁曹操呢?
19岁就举了孝廉,成了洛阳北部尉。
30岁出头,就成了西园八校尉,直属于皇帝,只听命于天子一人。
而曹操之所以能位居如此高位,仅仅是因为他写了一篇作文:
——《我的太尉父亲》
人比人真的会气死人。
许褚向来寡言,但闻得兄长如此说话,还是忍不住发出几句由衷的感慨。
“我兄弟俩素爱兵事,只是若天下太平,百姓康居,边塞安宁……”
“我等又何须学这劳什子武艺兵书?”
“纵不得扬名于世,也好过每日与盗匪争斗。”
许定点了点头,帮腔道:
“我等百姓既在小民之位,虽难为天下谋,却可为乡土谋。”
“是以聚集乡里宗室,修筑坞堡,抵御贼寇。”
“每日磨炼武艺,时时砥砺自己,为的就是将来有用武之时。”
李翊见此,当下也不再犹豫,果断伸出橄榄枝。
“两位兄长既有如此豪情壮志,何不随我一同跟随刘将军。”
“征战天下,救护苍生?”
“事若济,小则可以立功封侯,荣妻荫子。”
“大则保境安民,匡扶王室,万世留名!”
许定、许褚闻言,俱是喜出望外。
赶忙离席,躬身拜道:
“李先生之言,正是我兄弟二人心中所想。”
“非是我等不思报国,实乃是报国无门。”
“今我等宗室商议,若蒙刘将军不弃,我等愿意投身于刘将军麾下。”
李翊大喜,手执二人手道:
“两位兄长若是愿意投效徐州,则是邀天之幸!”
“我代刘将军谢过二位!”
许氏兄弟连忙还礼,皆表示愿意为了刘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酒宴过后,
许定联络许氏其余宗老,一同敲定归顺徐州的具体细节章程。
然后许定及其余比较有名望的宗老,向李翊献上一碟书札。
里面记录了坞堡中的人口、土地、粮食、牲畜、军械等等。
记录之详细,全无保留。
这是许氏在表忠心。
李翊收下书札,重赏许定及几位宗老。
又命军士拿出此前缴获的耕牛牲畜,绢帛金银,分赐给剩下许氏有名望的宗老。
宗室各长老在拿了李翊的好处后,知李翊乃良善厚道之人。
许氏跟着他,肯定吃不了亏。
于是再无顾忌,纷纷向李翊投诚。
李翊安顿好许氏众人,又差人修书一封,寄给南方剿贼的刘备。
跟他言说了谯县坞堡的事。
刘备南下后,一路急行军,甚至都没有到固始,就追上了黄邵。
黄邵仓促应战,为刘备所破。
关公突入阵中,阵斩了黄邵。
剩下黄巾余众,四散逃了大半。
未能逃走的,则纷纷向刘备投诚。
刘备将众人安顿好,分赐粮秣。
黄巾诸贼无不感恩戴德,纷纷表示再不敢与刘将军作对了。
刘备又问众人是否愿意跟随他,回沛国去。
若是愿意,他可以给他们田地耕种。
众人感念刘备之德,纷纷表示愿意。
刘备欣然纳之。
他倒也没说要把这群黄巾兵迁到徐州去,也是不想让他们背井离乡。
只说让他们去沛国,仍是留在豫州。
在纳了黄巾贼后,又得了李翊书信,刘备便领着关羽、徐晃北上,往谯县坞堡去了。
由于军中多了不少黄巾贼,行军速度也慢了不少。
李翊一连在坞堡等了数日,这才等到刘备来。
这几天他在坞堡,陪着许褚等人操练兵马,交流练兵经验。
李翊从中也跟着学了不少。
随后,李翊将许氏兄弟介绍给刘备。
刘备闻说后大喜,即拜了许定为校尉,许褚为都尉。
“今贼寇已定,又掳了不少黄巾贼,可回徐州去否?”
刘备问李翊道。
李翊颔首,说道:
“此次南下不仅收获大量财帛金银,还笼络了许氏,已经超额完成翊此前定下的任务。”
“咱们可向北,先去小沛,把俘的黄巾贼交给陈汉瑜,交由他安置其屯田。”
“然后自小沛向东,回下邳去也。”
刘备欣然从之。
点齐军马,准备出发前往小沛。
许定、许褚两弟兄则带了宗室数百人,跟着刘备一同去往小沛。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