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218节
董昭却出言劝阻道:
“今袁绍雄踞河北,龙骧虎步,坐看天下成败。”
“河内终究不是长留之地。”
“今既是天子有诏相请,何不就此留在京都,好过将来困于战祸。”
张杨无奈叹一口气:
“非是杨不谋前路,不事朝廷,奈何强宾不压主,我带兵在此。”
“恐不为刘宠所容。”
董昭却道:
“我观陈王乃心向汉室之人,今其已领大将军之位。”
“将军身为卫将军,亦受其节制。”
“只要不与其作对,既是天子明诏,陈王又有什么理由不能相容呢?”
“况天子留将军在朝廷,想来亦是需要有人节制董承、刘宠等人。”
“将军手上兵马不少,若是留在陈地,天子定不会亏待将军。”
张杨听完董昭的分析,顿时似醍醐灌顶。
握住董昭的手,感谢道:
“公仁之言,真令我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既如此,我便留在朝廷中枢,至于野王储备的钱粮,我再差人去取。”
董昭虽然是被张杨强行留在身边的,但张杨对他其实还不错,也算言听计从。
看在共事一场的份上,董昭也是认真替张杨谋划,劝他留在朝廷。
因为他非常清楚待在河内是不可能成事的,南北皆受袁曹节制,无地发展。
况张杨本就缺少进取的野心与魄力。
留在朝廷,反倒于他是件美事。
而对董昭自己而言,他也得为自己的前程考虑。
此前他想在观望一会儿,如今天子幸驾陈国,更加坚定了他继续观望的心思。
天下风起云涌,局势变幻莫测,饶是董昭也不敢轻易站队了。
索性先陪着张杨在朝廷待一段时间,之后再看天下局势如何变幻。
这边,
曹操、刘备在领了封赏之后,各自打算收兵回家。
刘备出了陈县,点齐兵马,便打算回下邳去。
李翊催马前来,向刘备道喜贺道:
“恭喜主公进位左将军。”
刘备到没有多高兴,毕竟大家都有封赏,都封了,就等于没封。
尤其刘协这一系列的封赏之中,又暗藏挑拨诸侯间争斗的冷箭。
这令刘备略略感到有些不安,总觉得要有大事发生。
“主公接下来,打算去往何处?”
“自是回下邳去。”刘备不假思索道。
李翊笑道:
“难得主公来豫州一趟,就不打算多留一会儿?”
刘备有些诧怪,问道:
“军师一向不耽于玩乐,今日怎的心血来潮打算长留?”
“若换作往常,备能与军师同游,自是乐意之至。”
“奈何今领大军在外,不便久留。”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打仗最烧钱的地方,其实是补给线。
哪怕只是七天的路程,都要消耗近一半的粮食。
而这个损耗,是随着军队人数成倍增长的。
刘备这次出来,只是单纯会见天子,自然不需要补给线。
拜见完了就回去,耽误不了多久。
所以他的粮草在外面支撑不了多长时间,这才婉拒了李翊留在豫州的请求。
“若是军粮不足,主公可有想过在豫州筹集一些?”
李翊牵唇问道。
“哦?军师这话是何意啊?”
刘备嘴角微微翘起,他的军师思想向来天马行空,总是能时不时带给他惊喜。
李翊将自己内心想法说出来:
“豫州之所以不似其他州郡统一,四分五裂,乃是因为此地多有黄巾贼寇。”
“尤其以颍川、汝南为盛。”
“曹操前不久兵进颍川,已将此地的黄巾贼剿灭干净了。”
“汝南倒还有不少,主公有想过征讨吗?”
黄巾贼抢了大量粮食,但是他们没有脱售渠道,只能大量堆积储存在仓库里面。
曹操在灭了颍川黄巾贼后,不仅得到了大量的粮食,还有农具、耕牛。
至于战马、皮甲、羽箭、弓弩、骡畜等,不少黄巾贼都储备着有。
所以黄巾贼经常被调侃成是经验宝宝,新手打它等于练级刷怪,奖励还很丰富。
简直不要太爽。
更重要的是,黄巾贼大多出身于贫苦百姓,是充足的劳动力。
这人口在古代就是兵源与粮源。
历史上,曹操仅仅就扫荡了一个颍川。
就直接拉出了几十万人来屯田,供养他的军队。
一年时间收获了百万斛粮食。
所以打黄巾,能致富的说法,是靠谱的。
“陈县往南不远,就是汝南地界,要不了太长时间。”
陈地本身毗邻汝南,而陈国治所陈县则几乎是挨着汝南边境的。
就汝南那遍地跑的黄巾贼,不难遇上。
若是能够灭几家黄巾贼,除了将他们抢夺来的粮食财物纳为己用之外。
还能把他们迁到沛国东部,陈珪的地界去。
毕竟这也都是战争潜力。
曹操在颍川时,就曾从汝南迁了不少人口过去。
那咱们自然也可以把汝南北边的人口迁到沛国去。
反正受伤的只有骷髅王一家。
关羽也在一旁发表自己的看法:
“兄长,天子王驾就在陈地,若是左近盗匪侵扰,也恐天子受害。”
“若能清缴黄巾贼,也是于国有功。”
“是以愚弟以为军师所言甚是有理。”
刘备颔首,道:
“既然如此,我们先向南往汝南去,若能遇着黄巾贼,便出兵征剿。”
“若遇不着,便绕至沛国,回下邳去。”
商量既定,大军准备向南出发,前往汝南征剿黄巾。
行无一箭之地,忽有探马来报。
一队人马正向陈县逼近!
刘备惊道: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