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171节
击败他已经只是时间问题了。
也确如程昱、荀彧所言,吕布一夫之雄,不足为虑。
“明公接下来可要继续派兵追击吕布吗?”
荀彧征询曹操的意见,看看他是否要乘胜追击。
“不!”
曹操否决了这个提议,“吕布已是丧家之犬,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依我之见,现下当向豫州发展!”
曹操诛灭张邈三族,看似失去理智,实则心里早有盘算。
他想着,反正都已经与兖州各族撕破脸了,索性破罐子破摔。
直接把治所迁到豫州去。
豫州的人口高达六百余万。
尤其汝南郡,人口多达两百余万,是天下第二大郡。
豫州的地理位置也极好,不论是历史上的曹操,还是后世的邓艾、司马懿都在这里搞屯田。
因为这里河流众多,从黄河到长江,关中到海滨都有着水运交通。
使得豫州这个“天下之中”,有着在政治军事上极高的地位。
同时豫州最大的几个家族,
分别是沛国曹氏、夏侯氏,汝南袁氏,颍川荀氏。
曹氏、夏侯氏、荀氏都是曹操的人,他完全可以把战略重心转到豫州去。
“诸公以为如何?”
曹操问众人意见。
荀彧率先站出来表态:
“今兖州残破,人口锐减,民生凋敝。”
“豫州并无强权割据,的确是天赐之所!”
曹仁也提意见道:
“诚如明公所言,吕布已是丧家之犬,不足为虑。”
“前日刘备命陈珪为沛相,又命张飞进兵鲁国。”
“其染指豫州的野心,已是昭然,今不若快速攻取豫州。”
“以豫制兖,方成王霸之业。”
从战略角度考虑,曹操也只能向豫州发展。
北边的袁绍自己肯定打不过,也不敢打。
历史上曹操平定兖州后,曾经想试探着往河北方向发展一下。
结果马上就被本初记小本本了,还在后来官渡之战前编织成了罪名,写进了《讨贼檄文》里面去。
至于东边的刘备,自己才刚刚和他签订停战协定,也不好马上撕破脸。
何况现在的刘备也不好对付。
西边的司隶地区,就更不用考虑了。
那里早就被董卓、李傕等各路诸侯霍霍得不成样子了。
百姓逃散,耕地荒芜,俨然是一片无人区。
根本榨不出什么油水来,经济上就不支持曹操往西边发展。
所以,南向豫州,是唯一的选择。
这里既没有强大的诸侯,能够阻挡自己。
同时控制豫州,就能够南面威胁荆、扬二州。
也可以绕过河内,进入司隶,一下子就能把局面打开。
反之,
如果豫州被一个强权给掌控了,比如说刘备、袁术、刘表等。
那曹操直接就被堵死在了兖州,四面受敌,死路一条。
“好,便用此策!”
“诸位以为豫州诸郡,何者为先?”
曹操再次出声询问。
众人交换了一下眼神,豫州看似幅员辽阔,实则兵锋可指方向并没有多少。
毕竟豫州东边的沛国、鲁国,曹操已经让给刘备了。
剩下能选的,只有豫州西壤。
荀彧主动站出来,阐明自己的想法:
“颍川人杰地灵,物产丰饶,人口众多。”
“况此地位处河南之中,北有黄河天险,却又相距不近,不必担心黄河泛滥造成的水灾。”
“西有虎牢关等高山、河流险关,南可以通南阳、襄阳、新蔡等地。”
“此地亦是刘表与中原势力的缓冲地带,控制颍川,则刘表失其屏障。”
“若能利用好淮水、汉水等两大水系,则攻守优势巨也!”
荀彧不愧为一代战略家,把颍川的地理优势分析的很清楚。
当然了,还有一点他不曾说的就是这里也是他的家乡。
颍川荀氏,是这里的顶级望族。
把治所迁到自己的家乡,对家族地位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这虽然是荀彧的一点私心,但豫州确实没有比颍川更好的治所候选了。
这里是士人豪族的乐园,曹操大半谋士都来自颍川。
同时这里,土地肥沃,人口众多,也非常适合搞屯田。
“现今刘备已在徐州推广屯田,发展生产。”
“不须三到五年时间,徐州的生产力便能恢复如初,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荀彧信誓旦旦地为曹操分析道。
“那么此前明公征伐徐州之举,则徒劳无功矣。”
“五年后,刘备将能在徐州合出十万步骑出来,届时明公当何以自处?”
“是以,屯田之策,势在必行!”
荀彧也时刻关注着徐州的发展,看见刘备在徐州大搞屯田。
他也是心急如焚,劝曹操也赶快加紧推广屯田的步伐。
“颍川土地肥沃,四周并无强敌。”
“唯一患者,不过黄巾余孽罢了。”
“这些黄巾贼大多拖家带口,耕战一体。”
“想来手中有不少农耕器材,我们只须派出一支偏师,便能将之收为己用。”
“然后可用计牛输谷之法,先在颍川试种,若验明可行。”
“再推广于全州。”
曹操闻言大喜,上前执住荀彧的手,说道:
“文若真乃王佐之才也。”
“卿之所想,正是吾之所想!”
兖州你曹爷我不玩了,润去豫州了。
这是曹操在被背叛后,就开始规划的方略。
“传我令,即刻起大军,准备发兵陈国!”
曹操没有做任何的休整,便迫不及待地要进军豫州了。
而他第一个发兵对象,却不是颍川而是颍川旁边的陈国。
因为陈国把豫州分成了两半,只有拿下陈国,才能将兵锋西转,指向颍川。
另一个原因,就是陈国很富,据传那里积粮高达百万斛。
那就对不起了,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