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第147节
下人见鲁肃这帮人来头不小,赶忙将消息报给了荀攸。
荀攸则气定神闲,命人将鲁肃请进来,但只见他一人。
鲁肃遂令众人留在屋外等候,自己单身进屋见荀攸。
双方相互叙礼一毕,随后各自落座。
荀攸暗自打量鲁肃形貌,体貌魁奇,颇有膂力。
“子敬先生自徐州而来,怎有空来襄阳见我一闲人?”
荀攸含蓄一笑,语气非常客气。
这时,侍婢敬上茶汤,鲁肃饮过之后才开口说道:
“今我主刘玄德在徐州立业,闻说公达先生素有贤名。”
“故遣我来征辟足下。”
鲁肃依旧保持了自己开门见山的说话习惯,没有什么弯弯绕绕。
荀攸闻言,尽管仍是强作镇定,可鲁肃却敏锐发觉他神情微微变动。
“我闻公达先生叔父荀彧,现任曹兖州司马。”
“颍川又是先生本乡,既不愿去投刘徐州,何不去投曹兖州呢?”
鲁肃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既然你荀攸来自颍川,颍川又是曹操的附属势力。
你叔父荀彧更是在曹操身边位居高位,为何要留在荆州呢?
其实荀攸并不想留在荆州。
他是想去当蜀郡太守。
因为蜀地山险城坚,人民生活殷实。
只是由于道路不通,才被迫暂时留在荆州。
“今天下未定,群杰并起,何者为雄尚不可尽知也。”
荀攸迎了一口茶汤,对鲁肃的问题答非所问。
而鲁肃却更加能够猜到荀攸心中所想了。
“……呵呵,诚如公达先生所言。”
“方今天下大乱,正是智士劳心之时也。”
“而公在荆州,观变蜀汉,不已久乎?”
历史上,荀攸是在他叔父荀彧投靠曹操五年之后,才加入曹操阵营的。
并且还是曹操主动征辟,荀攸才去的。
那么荀攸这期间到底在想什么呢?
其实,用曹操评价荀攸的话就大概能知道原因了。
曹操评价荀攸为:
——“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
荀攸表面看起来憨厚、胆小、怯弱。
而实际上睿智,勇敢,强大。
从来不炫耀自己的长处,夸大自己的功劳。
即“智可及,而愚不可及也。”
也许别人能达到荀攸的智慧,但他的低调别人却永远做不到。
其实,从这段评价就能看出荀攸是一个非常低调内敛,且善于隐藏自己锋芒的人。
他敢为了诛董而献身,又会因为想要明哲保身放弃任城相,转而求取蜀郡太守的位置。
曹操在征辟荀攸时,
曾对他说,我知道您在观察天下形势,现在我觉得您已经能够做出判断了。
言外之意,就是告诉荀攸他已经具备争雄天下的实力了,你可以来投靠我了。
因为这时候曹操不仅平定了兖州叛乱,还向豫州发展了自己的势力。
并且他还迎奉了天子,手握了汉末最重量级的政治筹码。
荀攸认为曹操可以成事,所以选择北上。
现在,
荀攸在荆州韬光养晦,实则就是在观察天下诸侯中谁能够成事。
而鲁肃所要做的,正是要告诉荀攸,加入他们徐州大家庭是可以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的。
“我主虽与袁术交兵,未分胜负。”
“然广陵城池坚固,兵精粮足,又有陈元龙之才,兼周幼平,蒋公弈之勇。”
“虽百万之众,不能克也。”
“今我主礼贤下士,正欲寻求贤才辅佐。”
“公达之智计,正是徐州之所需。”
“今不随我同返徐州共创大业,徒留荆州虚度光阴,忍看髀肉渐生。”
“何也?”
荀攸并未作答,只是自顾自地喝着茶汤。
鲁肃灵机一动,计上心头,又道:
“今我主与袁术大战于广陵。”
“公达皆有豪情,何不往广陵走一遭?”
言外之意,就是让你先去“面试”一下自己的老板。
看他合不合你的心意,若是不合,咱们也不好强留你不是?
反正你待在荆州整天吃喝玩乐,闲着也是闲着。
这个提议就相当中肯了。
荀攸顿时大喜,起身拜谢道:
“如此,就多谢子敬的美意了。”
正如李翊所言,汉末这些世家大族通常不会把鸡蛋装进一个篮子里,而是多面下注。
其实这些士族与主公的关系与其说是君臣,不如说是股东。
只有寒门出身的,才是主仆关系。
这种背靠大世家的,那叫入股。
既然是入股,自然不会盯着一家下注。
尤其现在天下局势不明,谁也说不清未来会走向何种局势。
所以,荀攸还是决定亲往广陵前线见一见刘备。
两军交战,是最能体现一个主公的魄力与才能的时候。
荀攸待看过刘备表现之后,即便最后不为他效力。
至少也能当面向他表达谢意。
这是士人之间的礼节。
……
荆州,江夏。
水军大寨。
江夏太守乃是黄祖,苏飞任其水军都督。
此时的苏飞正在堂中观看文书。
忽听得堂外传来阵阵脚步声,声中还夹杂着铃音,门外卫兵竟未通传。
苏飞抬眸一笑,来人果然正是好友甘宁。
他身着锦袍,头戴花帽,腰间还系着铃铛。
这铃铛原本是甘宁做水贼时,习惯随身佩戴的。
如今虽然从良,依然习惯戴着。
估计是想用它来怀念过往的时光。
也有可能是单纯觉得这样很有逼格。
上一篇:貂蝉:我家夫君太慎重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