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254节

  主仆二人正畅想着和岳凌见面之后,会如何时,又见紫鹃归来道:“姑娘有信,是老爷传回来的。”

  紫鹃口中的老爷,就不是林如海了,当然是岳凌。

  林黛玉眸光一亮,喜色便上了眉梢。

  用手帕擦了擦手,欣喜的接过来,还未拆封,林黛玉便先安排道:“劳烦紫鹃姐姐了,将可儿姐姐,宝姐姐她们都唤过来吧,应当是岳大哥又有什么事交代了。”

  紫鹃笑笑道:“好,我去唤她们来。”

  不多时,姑娘们又聚在一处,皆围在林黛玉周边。

  秦可卿急切的上前来,当先坐在身旁,问道:“姑娘,信里写了什么?”

  林黛玉环视周遭,笑盈盈道:“我还没看,只等你们一同来看。”

  说着,展开信纸,速速浏览了遍,便将其传阅下去了。

  “依照岳大哥的意思,总共是两件事,一是近来苏州城要办‘沧浪雅集’是江南才子一年一度的文会,介时场面盛大,会用此文会来迎接岳大哥。二是,既有宝姐姐扮作岳大哥的样子,便由我们先去参加这集会,岳大哥要隐匿身份,再处理一些事。”

  “岳大哥是方便了,倒是丢给了我们一个难题。我们只在房里扮一扮还好,若是出门了,被人看穿了怎么办?”

  “而且出门,就免不了要应承,等到一说话时,还能不露馅的?”

  秦可卿在旁边思虑着道:“相貌倒是还能做的更像一些,确实声音无法伪装啊。”

  林黛玉斟酌片刻问道:“若是说岳大哥水土不服,嗓子干哑不便说话,然后我陪在宝姐姐身边,应承一些交际上的事呢?”

  “有我们两个在,应当还更好处理一些。”

  秦可卿担忧道:“姑娘要外出抛头露面?这不大好吧?”

  林黛玉眉眼一弯,道:“遮面嘛,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秦可卿似是瞧出了林黛玉的心思,“难不成是听说有盛会,你也想去看看?”

  林黛玉吐吐舌头,“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帮岳大哥的忙。”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的传着话,将薛宝钗晾到了一边,可明明她才是要去扮演的那一个。

  薛宝钗拿着信纸,通读一遍,颇为无奈的说道:“你们就这么商量好了,都没问过我的意见?”

  两人齐齐望向薛宝钗,故作惊疑道:“宝姐姐难道不想帮岳大哥的忙?”

  薛宝钗撇撇嘴,“我又没这样说。”

  林黛玉和秦可卿相视一眼,皆是捂嘴笑了起来。

  秦可卿起身,扯着薛宝钗道:“走吧,我们再去上妆看看?近来船上是不是吃得太清淡了,看着宝姑娘都有些清减了。”

  清减反而不是好事了?

  薛宝钗内心更是无语,“我看你就是对侯爷一往情深,将我装扮成侯爷的样子,还得在我身边撒起娇来。”

  再看着林黛玉,薛宝钗皱眉道:“这样的痴儿放在侯爷身边,你也能安心?”

  林黛玉微微红了脸颊,面上笑着教训道:“可儿姐姐,你该和宝姐姐学一学,如何做到内心激动不已,外表却波澜不惊。”

  “这样,她就不会再挤兑你啦。”

  房里姑娘们皆听得生笑,只是薛宝钗和秦可卿都臊了个红脸,便一同出门去了。

  走了众多的小姑娘,又只剩下了紫鹃,雪雁她们三人,房里归于静谧。

  离别后重逢,每个人其实心里都颇为激动。

  体现在她们身上,是比往日更加闹腾了。

  林黛玉也不能例外,毕竟上一次分别时曾发生过的事,如今还时常出现在她的梦里。

  梦里千转百回,好似各种场景都出现过了,只是不知再见面,她和岳大哥第一句开口会回诉什么话。

  来到窗边,林黛玉眺望远处。

  阳光明媚,水波不兴,正是好时节。

  从袖口中取出了一方小册,上面还记录着皇后娘娘给她出的主意。

  林黛玉像是复习功课一般,又通读了遍。

  在心中,已经想到了各种说辞,来解释当时自己越界的行为。

  再有皇后娘娘给的主意,她肯定不能落入了下风。

  当然一别月余,她真的有很多话想和岳凌说。

  和岳凌生活了六年有余,有他在身边,已经是她的习惯了。

  “岳大哥一切安好就好,我要来啦。”

  合章了,将近八千字,一更兽了

第273章 还是苦一苦林大人吧

  杭州行中书省署衙,

  丞相赵德庸拿着苏州的急报,眉头紧皱,面上阴郁可怖,全无平日里的半点和气。

  下方参知政事钱仕渊与赵德庸配合行事,在江浙官场纵横多年,最是了解他的心性。

  当赵德庸没了喜怒不形于色的状态,那已然是出了大事。

  “苏州怎么了?以改兼赈的法子还不行?”

  “你来看看吧。”

  当钱仕渊接过了急报之后,面上也不能淡定了。

  “毁堤淹田的灾情竟然让人止住了,他们欲要火龙烧仓,也被人料中了,反其道而行。这……这漕帮背后有高人呐。”

  钱仕渊神色一凛道:“莫不是安京侯对苏州一切事都了如指掌,早已经有了准备?”

  赵德庸眉间隐隐显出一个川字道:“安京侯又不是神仙,能未卜先知?若身不在苏州,如何做到对苏州的一切事了如指掌?”

  “他若身在苏州,那此刻船上的人是谁,要迎接的人是谁?”

  钱仕渊苦涩摇头,“那我想不出还有谁在幕后操纵着这些事。以改兼赈,是我们临时想的法子,并不是原本的计划。便是如此,淹田之后,都能被迅速安稳下来,甚至有粮恰好就在码头。”

  “这份能为,谁人会相信就是一个小小的漕帮能做出来的?”

  深深吸了几口气,钱仕渊又道:“如今再有这火龙烧仓的事,百姓们对官府都极不信任了,更不会卖田了。百姓们只等安京侯来主持公道,可若是等安京侯来了,顺藤摸瓜的查下来,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钱仕渊无法在椅上稳坐,在堂中来回踱着步子,额头都冒出些许汗珠来。

  有朱知府遗留的问题,洪水冲破堤坝也有人能栽赃,再以改兼赈,计划堪称周密。

  在岳凌还未到达苏州的时候,改稻为桑就已经改完了。

  至于岳凌所擅长除了领兵作战以外,还擅长赈灾,等他来了帮忙赈济一下粮食有缺的灾民,也是给他分了一份政绩。

  这下各方都有收益,堪称皆大欢喜。

  而眼下,形势完全扭转了,岳凌就快抵达苏州。

  他是领着皇命出发的,可以预见的会在赴任江浙官场之后大动干戈,如今洗白江浙官场的事迫在眉睫。

  “只能壮士断腕了。”

  赵德庸徐徐吐出口气来,“拿了孙逸才,再让徐家供出一马前卒来,坐实孙逸才与其合谋之事,赶在安京侯抵达苏州之前,将罪名坐实。”

  “毕竟孙逸才之前是做账的,利欲熏心之下,陷害朱知府也说的过去。”

  “此事,就由你亲自去操办吧,切勿有所疏漏。”

  钱仕渊无奈叹气,“也只好如此了。”

  “今年没能改田,江浙上下的油水都缺了,往京中,宫中的孝敬也没了。再杀了几个为我们做事的人,往后下面人的忠心与否都难说了。”

  赵德庸皱眉道:“原本安京侯一来,就要老老实实的过一段日子,要怪也怪不到老夫头上。”

  “宫里和京里的孝敬不能缺,苦也只能苦一苦下面的人。”

  “将这个瘟神送走了,一切都好说。”

  ……

  苏州,

  经过烧仓的事情之后,才平息不久的民愤又被点燃了。

  日日都有百姓去府衙门前闹事,但为了避免重蹈前任的覆辙,孙逸才是连门也不开,整日闭门不出,龟缩在衙门当中。

  外面只留些胥吏应对,告知百姓会彻查粮仓起火一事。

  如今,便是说粮仓是监管不慎,偶然起火,百姓们也不会同意,必须要推出个替罪羊来,以解民愤了。

  可孙逸才是个外乡人,在苏州本地也没多少根基,更无死忠之人,哪有这般人选。

  一切都得等杭州的回信,再做决断。

  而漕运会馆那边,赈灾依旧是如火如荼。

  火龙烧仓对漕帮似乎完全没有影响,原本百姓们所担心的赈灾粮,在第二日又不间断的开始分发了。

  甚至为了更方便领取粮食,在除了玄墓山之外的地方,又多设了几个提粮点,反而事情更加顺利。

  而漕运会馆被毁的粮仓,也在周遭受过漕帮恩惠的百姓,自发前来修缮,不出几日便扫清了废墟,搭起了地桩。

首节 上一节 254/3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兵仙从助刘备守住徐州开始

下一篇:大明:开局青莲地心火,震惊朱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