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244节

  老翁本是无事,也不介意与眼前的少年闲谈,“往年丰收的年月,一亩地超五十石,公子若是真有意买田,不如等明年了。”

  岳凌颔首,“那若是常年,或是灾年,一亩地值多少?”

  老翁摇头叹息,“常年要三十石左右,若有灾年,那田也卖不上价。别说几石了,便是能不饿死,就得卖田了。”

  “今年这边堤坝可修缮过了?汛期已至,怕是还得好下几场雨呢。”

  听岳凌说起洪涝来,老翁都不禁皱起了眉头,“今年是有人来巡查过,可是也没修,不知是做了什么事,往年都是要修一修的。”

  岳凌随之叹出一口气来,“既然如此,老人家可要注意防涝了。”

  说罢,岳凌悠然离去,留老翁在原地深思。

  香菱更是完全跟不上岳凌的思路,疑惑的抬头望过去,问道:“相公,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岳凌又是慨叹了好几遍,“我从不吝以最坏的念头揣度人心。我们这一轮看下来,堤坝水渠的确没有修。便是朱知府死了,接任的人也该在短时间内应对汛期,修缮堤坝,可是并没有。”

  “要说这是不是他的责任,却也不是。接任的人才接手没多久,或许公务都处理不明呢。”

  

  “但就是这个漏洞,若是被扩大,怕是要招致灾祸了。改稻为桑难以推行,不单单是因为曾经有知府这个阻碍,更是因为风调雨顺之下,田价有些过高了。”

  “人都是守成的,农户不会舍得将稻田改为桑田,桑叶又不能吃,便是有再大的利润,也不会有太多人去冒险。”

  “但是为了改稻为桑,就要有人进场来改。这个担子就落在了苏州当地的大户身上。嗯,或许还有你的姨父。”

  “但他们本身与商人无二,是要逐利的,官府需要给予足够的支持,来保证他们的收益。这样,改稻为桑才会有人执行下去。”

  香菱听得云里雾里,更是不明白了。

  岳凌见得香菱摇头,不禁笑笑,自己是习惯性的将香菱当做林黛玉了。

  若是此时林黛玉在身边,或许还能接上两句呢。

  “简单来说,恐怕会有人毁堤淹田,蓄意制造人祸,来压低田地的价格,强硬的推行改稻为桑。”

  这句话香菱听懂,愕然问道:“太大胆了些,毁堤是杀头的大罪过。”

  岳凌叹道:“有一位先贤曾说,如果有一成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两成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五成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十成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三倍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这个资本,就是那些作奸犯科的人,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

  香菱苦着脸色,若是她的姨父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岂不是还要连累她的娘亲?

  但如果真的如岳凌所说,那恐怕苏州城数以十万计的百姓,都要因此受灾了。

  香菱苦恼道:“既然相公猜到了,要不要派人手时刻去护着堤坝?防止真的有人作乱?”

  岳凌无奈摇头,“如何能算中有心作乱的人。苏州各处堤坝连绵数十里,当不是人力能看护的过来的。”

  “可,可若是真的将田毁了,那怎么办?”

  岳凌叹了口气,“我的任命如今还没到苏州,便是我现在亮明身份,阻止事情发生,他们也会不顾一切将我杀了的,再随意安排个倭寇死囚来脱身。因为在旨意之上,我并不在苏州。”

  “他们就是料定了我来不及做事,所以赶着汛期之间,一锤定音。”

  香菱越听越急,她历经的苦难就不少了,也难以正眼去看别人遭受苦难,甚至是有她的亲眷在其中作恶。

  “那,相公,我们就没办法了吗?”

  岳凌摇摇头,“虽是汛情,但苏州毕竟是下游了,洪涝不会过于严重的。不至于说,冲毁一片片房屋,酿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又有东西的太湖和阳澄湖两大湖泊蓄水,疏导洪流。情况不会过于险急的。”

  “对于苏州的田地来说,不费耕,不歇田,水稻的涨势其实已经有些不足了。我们如今要做的是,洪涝的善后,如何处置。”

  “此事需得未雨绸缪,从长计议了。”

  “走吧,我们先回漕运衙门,待妙玉姑娘和邢姑娘回来,看她们有没有什么别的发现。”

  香菱垂着头,跟在岳凌身后,完全没了出门时的开心。

  一路来到漕运会馆,岳凌的大本营,当即便有人来传信了。

  “侯爷,运河上官船的来信。”

第266章 隆祐帝:岳卿,朕已备下重赏!

  背靠漕运会馆发展出来的漕帮,俨然成为了岳凌在苏州本地最大的地下势力,以及暗中行事的助力。

  各个堂口,几乎全是沧州人在负责维持,对于岳凌来说,是绝对可信之人。

  漕运会馆的隐秘性,也正是他暗查苏州的底气。

  “侯爷,信在这里。”

  递交上书信后,下人自觉回身离去,正待闭紧了房门,就听岳凌又嘱咐道:“一会儿会来两个女子,相貌……都很出众,之前曾与我一道来过。若是她们身后没跟了可疑人,直接引到这里来。”

  “是。”

  香菱在一旁沏起了茶,眼巴巴的望着岳凌。

  岳凌深吸了口气,这信封上传来的淡淡香味,已是太过熟悉了。

  “见字如晤,兄长南下顺利否?”

  “自别离后,吾等诸事顺遂,今得圣上旨意再南下寻兄,于运河之上风霜无阻。同行姊妹皆平安无事,特修书告知,切勿忧心。”

  “与皇后娘娘商议,由宝姐姐装扮兄长模样,伪造在船之证,若南下到江南,吾等在何处相见?”

  “父亲曾修书一封,邀约兄长做客,吾以公务为由婉言谢绝,若是兄长以为不妥,可另做主张。”

  “盼早日抵达姑苏,与兄长重逢,共话常事。”

  “黛玉敬上。”

  按着折痕将信纸收好,岳凌缓缓叹了口气,心中默默念道:“兄长啊……”

  被林黛玉啄了一口之后,岳凌莫名在意起这称呼来了。

  “宝钗扮作了我的样子?这倒是可以再利用一下,让我的身份再藏得久一些。”

  “林如海邀我去做客吗?去林府做客……”

  岳凌不少次往扬州送信,与林如海的确相熟,不知为何,这遭再要去,心里却是有些许忐忑。

  按照常理,往京外赴任,途径之地有旧相识,通常会留下做客些时日的。

  毕竟在古代交通不发达,通信不发达的时期,老友也未见能见上几面,每一次的相遇都不容易。

  以公务为借口,本身就有些不礼貌了。若是再去坦白和林黛玉之间关系的转变,岳凌都有点不敢想林如海会是什么态度了。

  岳凌扶额,有些头疼。

  大事上他能捋得通顺,偏是些儿女情长的小事,真是让他束手无策。

  “诶?不会是林黛玉为我代笔写的辞柬信吧?”

  “这……这林如海应当不会多想吧。”

  适时,方才的下人又推门而入,再传递了一份书信。

  “竟然还有?”

  来人答道:“这一封是宫中人传下来的,走得是沿运河的信差。”

  岳凌颔首,当是隆祐帝有嘱咐了。

  展开一看,倒是不出人意料,是有关江浙之地的事。

  开篇隆祐帝嘱咐岳凌在苏州要注意自身安危,切勿冒险做事,不要像在沧州时再独身涉险了,毕竟江浙是树大盘深的。

  沧州通倭,可能是临时起意,可要是江浙这边搞走私的,那是真的通倭已久了。

  又向岳凌阐述了如今朝中的情况,改稻为桑是户部,以及中书省推举的国策,是他们的政绩。

  若是江浙有变,对朝堂上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岳凌定要举实证将罪名厘清。

  岳凌紧了紧眉头,“事态竟如此严重,倒有些出人意料了。”

  香菱走来身边,为岳凌递上香茗。

  岳凌品了口,舒缓出口气来。

  信中是结尾了,但是还多出了几张纸,岳凌定睛一看,竟是公事以外的事。

  “朕与卿久未相见,然朕之心,皆系于卿身。每念及往昔,卿伴朕左右,护朕之周全,朕便觉事事皆有可倚仗之人。卿先治沧州,不得片歇,再远赴江浙任职巡抚,其间之艰辛,朕心知肚明。”

  “今天下不安,朕每每忙于案牍之前,常思卿在侧,能为朕分解忧,复当年君臣厚谊。然为江山社稷,解百姓疾苦,朕不得不与卿分离,是为切肤之痛。”

  “卿之才华,宛若皓月。朕与卿殚精竭虑,所为国事,岂不得天下安乎?”

  “只待卿归京,朕已备下了重赏,以酬卿之勋劳。此赏必定是卿期盼已久,且心属之物,莫出其右。朕已迫不及待,见到卿之笑颜了。”

  “朕谕。”

  前半段近乎于情书的内容,岳凌看了也颇感牙疼,但君臣之情在此,便是隆祐帝不问候,他也会认真做事。

  此情此景之下,让岳凌联想到了雍正和年羹尧。不过,他倒不是年羹尧,会居功自傲,恃宠而骄。

  而后半段,是让岳凌看得都愣了神。

  “重赏?无出其右?那能是什么东西?”

  岳凌是有些无欲无求了,对于财富和权利,都不算太追寻。

首节 上一节 244/3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兵仙从助刘备守住徐州开始

下一篇:大明:开局青莲地心火,震惊朱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