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红楼:捡到一只林黛玉 第211节

  荣国府,王夫人院,

  王夫人听着外面的传信,脸上一片阴云密布,意味难明。

  彩云,金钏侍奉在房里,分立在两边,一人看着炉火热茶,一人离近了侍奉所需,两人皆是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只怕下一刻王夫人要拿她们撒气。

  “这薛家到底是傍上了安京侯这棵大树,我真当是她们有什么事要处置,处置出这一门大事来,真是叫我开眼了!”

  “当是这一笔买卖,往后在京城都是日进斗金,只要安京侯在一日,这生意就能赚一日,往后薛家眼里可还有我们,还有金陵世族的情谊?”

  王夫人只觉气郁结胸,难忍的深吸了几口气。

  “太太,宝二爷来请安了。”

  金钏的亲生姊妹,玉钏在门外小心的传着话。

  “让他进来吧。”

  王夫人看了眼小桌上的空茶盏,横眼望向彩云,彩云身子一颤,忙去金钏身边取了茶壶过来,在桌上斟了两盏茶。

  “有点眼力,在这房里还不知礼数的,当打发了出去的好,别给主子丢人。”

  彩云和金钏慌不迭的跪了下来,垂头认错。

  登时,宝玉走进了房里,面上嬉笑颜开,看了房里的景象,又不敢直接说好话,只得先与娘亲对坐在案两边。

  王夫人随意扫了眼,“都起来吧,我和宝玉说话,伱们跪在一边,他也不好受,先去隔壁房里去,若有事我再唤你们。”

  “是。”

  待丫鬟们走了,宝玉关心问道:“太太莫要生气,她们不过是些小丫头,平日里做事虽有不妥之处,但想来也是无心的,太太您一向宽厚仁慈,何必与她们一般见识呢?”

  听得“宽厚仁慈”四个字,王夫人略有宽心,将宝玉唤到身边来坐,搂在怀里问道:“当是比不得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更能通人的心意。来给娘亲看看你的宝玉,如今是什么模样了。”

  宝玉乖乖从脖颈中扯出四色线,将玉摘了下来,放在了王夫人手心里。

  王夫人摩挲一遍,又笑道:“这是块好宝玉,你呀,也是块好宝玉。说罢,来这边是什么事?事先说好了,让我去劝你爹爹不请业师,那是断不能成的事。”

  宝玉摇头,“不是不是,我听闻京城里,薛家的生意好得不得了。那是不是薛家的姐姐,哦不对,薛家的姨妈就要来了?”

  王夫人一怔,一口恶气才出了好像又回来了。

  

  当面,王夫人颇为无奈的哄着宝玉道:“应当是要来了,前几日我给送信时,说处置了薛蟠的事,就该来了。”

  宝玉欢喜道:“那是正好,如今姊妹们都不大愿意理我。”

  见王夫人眼神微眯,宝玉又忙找补,“当是我叨扰了吧,也不是姊妹们的错,待薛家的姐姐来了,这宅子里多了人,也更热闹些。”

  不等王夫人接口,宝玉忙转移着话题,道:“这新的盐,我吃不惯,太太能不能让灶房给我送膳时,还吃以前的盐?”

  王夫人应道:“好,这点小事都依得你。”

  适时,从外面来了几个女眷,盈盈笑声从门外就传了进来。

  “御用长芦盐滋味更好啊,怎得就吃不惯呢?我们还愁买不到呢。”

  四王八公家的女眷,结伴进了房门,当先一个还是东平郡王府的王妃刘氏。

  “见过王妃。”

  刘氏定睛一看,笑道:“原是宝玉,个人有个人的口味,吃得不惯了,当是个念旧的,是个痴情种子呢。”

  众多女眷都随着笑。

  宝玉被调侃的脸红,当即告辞离去。

  王夫人又将众人迎进来,唤彩云、彩霞、金钏、玉钏来伺候。

  见了这一大群人,王夫人心里都不禁腹诽,“平日里下请柬都难请,怎得今日来得这么齐全,能有什么事?”

  刘氏笑盈盈问道:“府上老公爷,身子可还康健?”

  王夫人颔首,“当属不错。”

  “那就好,近来京城里是让你金陵的四大家出尽了风头,薛家近来搞了一个,一个什么来着?”

  刘氏回首问向身边的人。

  襄阳侯府女眷吴氏应道:“是叫‘会员制’。”

  刘氏拍手,“对,就是这个。你是不知这个有多火热,当时我们都没当回事,却不想连我们这等人家去排队,都排不上了。”

  刘氏拉着王夫人的手,道:“你与薛家的关系可亲近,薛家的主母是你的姊妹,这点事不会给姐妹们办不成吧?”

  王夫人讪讪笑着,有多不情愿此时也只能憋在心底,“这也不是什么稀罕物,能有什么好处?”

  刘氏摆手,“诶,好处可大了去了。”

  吴氏上前,掰着手指头道:“首先就是定购了货物都会安排送到家,而且任何丰字号的商铺都会打折扣,逢年过节还有专门的礼品。丰字号还说,以后会出衣布店,就是有心思去逛一逛了,我们这等人家也是有专门接待,避开一般人的。”

  刘氏接口道:“你听听,这其中大有好处。二太太,这点事你不会都不愿意帮忙吧?”

  王夫人无奈应下,“好,我这就修书一封,去帮你们问问,都有几家没排上?”

  “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没排上,这还有位次呢。北静王府的甄家丫头竟然排第五号,你问问能不能给我们也搞到靠前的位次?”

  王夫人:“……”

第235章 日新月异

  京城盐业发展的如火如荼,而在沧州更可谓一日一个变化。

  丰字号的兴盛,带动了从沧州到京城,漕运和海运两条线路,又让大批的沧州百姓,找到了营生的活计。

  在城外的房舍竣工之后,也遍地是机会。

  十月十一,沧州城初步清点回笼的各项资金,包括销往辽东的棉,菜,以及盐业收入,足足有三万两,其中盐业占大半数,需充入国库。

  只是隆祐帝知道岳凌要推行新法,并没要他定期上缴,而且也未设专人来统筹,继续全权交由岳凌处理,这是君臣相合的默契。

  十月十五,沧州城完成鱼鳞册重绘,沧州包括周遭八县目前耕地共计七百余万亩,如今尚有耕种,未曾荒废的只占十之二三。

  但由于官绅一体纳粮的推行,今年税收依旧有近五万石的粮食,折合白银近一万两。

  十月二十,因府衙府库充盈,大批粮食从外地采购归来,源源不断的运入城中,运粮粮车出入城池,并行四列一时竟堵塞了往来交通,成为沧州城一时奇景,引得沿路百姓驻足观看。

  直至今日沧州城百姓才知道为何安京侯要将路修的这么宽,或许往后真有沧州繁华的盛景。

  十月廿七,沧州府衙收入已经翻倍,漕运免税,更促进了沧州本地的贸易往来。安京侯下令,翻新漕运码头,沿沧州沿岸各县各乡,修建专供漕运水手,纤夫的休息场所,安京侯提名“漕运会馆”。

  漕运会馆供给南北往来穷苦百姓入住或庇佑无家可归的难民,吃喝一夜只需两文,府衙少量拨款加大量自发捐款的运行模式,是对越来越多靠运河吃饭的民工特殊关照。

  旧时,南北往来民工都是跟船到哪里,活就做到哪里,根本没有家的概念。若是生计不好,或者活做完了,便就要原地解散,各奔东西。对于这伙人来讲,吃一口热乎的都不容易,更遑论有个住处。

  当人遇落魄之时,有会馆庇佑,其中感恩之心,不必言明。捐款者不计其数,甚至一度导致,一地的会馆还未建成,就无须府衙拨款了。

  会馆成立之后,广受好评,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往北贸易,大大促进了南北商货的流通。

  沧州本地的商铺里,物品种类过于齐全,时人称之为“小京都坊市”。

  运河沿岸诸州,纷纷效仿。

  十一月上旬,沧州城广设善堂,救济堂,药堂,救济孤寡老人及妇孺、病人以备过冬。沧州城中,一时罕见无家可归者。若是有手有脚,药堂诊治无病者还沿街乞讨,当为百姓眼中的笑话,自发驱逐出城。

  十一月中旬,安京侯兑现承诺,在沧州城及周边修建义学族学蒙授课业,开盐业学堂准许穷苦人家孩子入读,不收束脩。重设州学,安京侯提名“清风书院”,亲手书下祝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寄言有朝一日在京畿之地与国子监并称两大府学。

  清风书院,教授文,理,武三科,除去传统科举所考四书五经,更溯本追源,寻求君子六艺,借沧州之武风,同修文武。理,为安京侯新设学科,以解决现实问题为导向,策论为辅,设身处地解决问题,非浮于文章表面。其中包涵算术,建筑,地理,工艺,农学,医学等。若谋求完学,需修其中两门。

  一时之间,郁郁不得志的读书人闻声而动,前往沧州寻求职位。

  ……

  沧州城内宅,

  无论外面怎么变,内宅里,依旧是一片岁月静好。

  冬季来了,房里也翻起了地龙,热浪滚滚。

  只是当面两个小姑娘完全不同的装束,实在让岳凌看得生笑。

  林黛玉着了一身三色的对襟褙子,月白底子樱花纹宝蓝色镶边,内里是淡黄色竹叶交领袄子,下身则是一条湖蓝色的长裙,一身穿搭似是在秋天,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

  薛宝钗却着了一身浅紫色菊花刺绣镶边粉色的轻纱外衣,内里只是淡黄色抹胸,下身是一条粉色长裙,比起林黛玉她是穿得清凉多了,似是在夏天。

  一个怕冷,一个怕热,这房里的温度还真有些不好掌控。

  “岳大哥,你笑什么呢?”

  林黛玉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装,再看了看身旁用团扇扇风的薛宝钗,没觉得哪里有问题,都是平常的穿着。

  岳凌摇头笑笑,“没事没事。”

  三人围坐在一处圆桌上,林黛玉则是坐在了两人的中间。

  “薛姑娘,如今京城里的生意如何了?”

  薛宝钗应道:“肯定不如刚开业时的火热,不过晋商已经溃退了,直接退出了京畿之地,盐业上当不成问题,往后每个月都会有稳定的盈利。”

  岳凌颔首,“账目上一定要清楚,我是要给陛下一个明晰的。到底挪用了多少盐税上的款项,最终都是要补回去。”

  薛宝钗叹道:“盐是最赚钱的营生之一了,只要侯爷稍有心思,每个月都是上万的进项,但侯爷如今不分丝毫利润,更没有擅卖盐引,真是令人敬佩。”

  盐业上能赚银子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且不说监守自盗的去卖私盐,单是盐商们的孝敬,每年都不是个小数目。

  林如海便是两袖清风,耕耘全国最大的两淮盐场十余载,都弄得上百万贯家财。

首节 上一节 211/3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兵仙从助刘备守住徐州开始

下一篇:大明:开局青莲地心火,震惊朱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