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长剑 第626节
他说话算数,当然不会自毁诺言,破坏政治信誉——信誉越好,坚持的时间越长,将来效果越佳。
但怎么说呢,现阶段也不会撤去对这些人的监管。万一人家跑了呢,你抓还是不抓?
他打算花些时间,一一接见,看看能不能让其为自己效力。
这些人在河北还是有点能量的,能帮着他快速稳定局面,进一步瓦解石勒集团的残余势力。
“负隅顽抗者,不在此限。”邵勋又补充了句。
“遵命。”蔡承应道。
“顺龄,你觉得魏郡太守一职,该授予何人?羊彭祖能胜任否?”邵勋突然问道。
羊聃率先入城,是头功,当然要赏。
考虑到魏郡的特殊地位,需要一个比较能打的人留守,因此他有点想让羊聃来当太守。
不指望他能治理好魏郡,但军事上要过硬。
至于魏郡的政务,他会让司隶校尉庾琛实际负责。
“羊彭祖骁勇善战,或可胜任。”蔡承回道。
“你想不想当这个太守?”邵勋看了他一眼,问道。
蔡承心中砰砰直跳。
早闻陈公的亲军督是升官捷径,果然名不虚传。
他当然想当魏郡太守,而且扭扭捏捏也不是他的性格。武人嘛,想要就直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因此,他立刻回道:“愿为明公镇守邺城。”
邵勋哈哈一笑,不置可否,显然还想权衡一番。
魏郡太守其实是邺城镇将,蔡承理解得很不错。
邵勋不可能长久待在这里,肯定要委任一个大将留守邺城。这个人还必须得他信任,因为邺城的地位实在太高了。
另外,总揽河北军务之人也得有。
这是方面帅才,非将才,需要战略方面的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战术层面。
难啊。
一方大帅,统兵数万,非亲信之人不能任之——说难听点,能力可以排在第二位,忠心必须足够。
他现在的局面已经很大了,但很多事情还是亲历亲为。
十几个人七八条枪的时候你可以这么干,现在肯定不行的。
他无法想象,河北有事的时候,诸将派人奏报到许昌,然后他在许昌发布命令微操,诸将再执行——黄花菜都凉了!
很多名字在他脑海中蹦出来,很快又被枪毙掉。
到最后,他居然想到了梁老登!
这人确实很合适,但——他是我什么人啊,这么照顾他?
人才匮乏啊,宗亲兄弟里没有成器的,他们就没有这个格局,从小也没经受过这方面的锻炼。
实在不行的话,让老丈人撑一撑,或者让卢志过来,做好统战,再给他们配点合格的军事将领。
只能这么办了。
第526章 丞相府
七月最后一天,在大索全城三日,反复搜检之后,邵勋在将佐们的簇拥之下进了城。
文官们还好,武将却很不高兴。
三天前的大战,阵斩勒兵步骑七千余,俘五千余人,逃回城中的大概有一万七千余人,剩下的基本都溃散了。
石勒逃回邺城之后,整顿败兵,只有一万七八千步卒可用,另有邺人丁壮万余、骑兵万人。
当晚,骑兵逃走了两三波,走了近七千人,邺内人心惶惶。
从白天到晚上,晋军攻城不断,数次突破,登上城头。虽然都被推了回去,但攻城能上城头,本身就意味着这座城池很危险了,况且当时出动的还是辅兵之流。
诸将围在邵勋身边计议时,个个兴高采烈,拍着胸脯请战,说第二天拣选精锐,定能在日落前攻克邺城。
但局势的发展出乎所有人意料,当晚就有人出城,或降或走,除了少许石勒部军士外,绝大部分是新征发的豪门僮仆。
下半夜金明门就被人打开了,让随征而来的大将们非常失望,除了羊聃羊彭祖。
但或许还有机会,不是吗?战争的主要部分已经过去,但并未完全结束。
石勒在邺城以北诸郡还有三万多步兵。
骑兵数量不多,但还是有的,况且此番邺城大战,石勒招来了两万骑左右,前后死伤绝对不会超过三千,主力犹在,只是他们可能不会再听石勒的话了。
陈公不会给石勒重新征召兵马的机会。
待军资、器械囤积完毕后,很快就会出动兵马北上,至于这个“很快”是多快,可能是——明天?
日上三竿之时,邵勋一行人抵达了邺宫附近。
他是自中阳门入内的。
邺有七门,南侧有三门,中阳门居中,西边是凤阳门,东边是广阳门。
北侧有两门,西边是厩门,东边是广德门。
东侧有一门,曰“迎春门”,也叫长春门、建春门。
西侧有一门,曰“金明门”,也叫白门。
迎春门、金明门东西相对,两门之间的大街是邺城的东西轴线,将城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南半部分除少量官署、仓库、军营之外,大部分是里坊——住宅区、商业区、手工业区。
邵勋入中阳门后,行走的大街(铜驼街)两侧便是密密麻麻的里坊。
里坊有墙,墙上有门,墙内包围着若干建筑,居住着若干百姓。
整個邺城,大概有三十多个里坊,官员、百姓多居于此。
其实在北城区东北角还有个里坊,俗称“戚里”,即王公贵族居住的地方,富丽堂皇,非常豪华,但已毁于战火,只剩断壁残垣,不好住人,故石勒帐下将佐们都没去那里住。
马车辚辚而前,亲兵举着大盾左右遮护。
前后左右,甲士如云,旌旗蔽日。
坊墙外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多为银枪军士卒。
坊墙内部的街道上,也有少许屯田军兵士警戒。
这排场、这安保规格,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和天子也差不了太多了。甚至于,天子出行前进行的“清街”,很多时候都没这么夸张。
马车很快走到了铜驼街的尽头。
这是一个十字路口,与金明门内大街(或迎春门/建春门/长春门内大街)交汇。
马车很快停下了。
邵勋今天没着甲,穿了件浅蓝色的袍服,负手立于大街之上,仔细看着这座被他征服的北方名城。
“参见明公。”哗啦啦一阵甲叶子作响,以李重、羊聃、王雀儿、金正四人为首,数十员将校齐齐见礼。
他们在前,幕府文吏们在后,他站在邺城的正中央,此情此景,真想——赋诗一首啊。
但他半天憋不出一句话来,只点了点头,然后举步向前。
将校们纷纷退往两边,然后跟在他身后。
蔡承领着亲兵快走几步,抢在前面进了司马门。
所谓司马门,即邺宫南侧的正门之一,门前有赤阙楼台,乃曹操所建。
入门之前,邵勋抬头看了看,宫墙历经战火,损坏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倾颓了,只用木栅栏堵住。
司马门应该也是后来修的,因为看起来比较新。
举步入内之后,便是所谓的邺宫内朝了,即曹操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司马门后有左右相对的院落,左边有丞相府、御史大夫府、少府卿寺,右边有奉常寺、大农寺。
房屋倾颓,屡经战火,惨不忍睹。
石勒据邺数年,遣人重修了其中部分建筑,用作官署,但并未全部修缮起来。
邵勋向左拐入了丞相府。
“君便是张孟孙?”邵勋看着立于窗下的一中年人,问道。
此人身量颇高,相貌清癯,典型的中年士人长相。
但眼睛很大,看人时颇有几分幽深的感觉。
呵,心思深重之辈!
“赵郡张宾见过陈公。”张宾躬身一礼。
邵勋还了一礼,举目四望。
他所在的位置叫听事阁,乃曹操办公的主要场所。
上一篇:我贾珪,红楼第一莽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