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知否:从截胡华兰开始 第126节

  她正在同华兰说话。

  盛老太太边上,华兰侧身坐在秀墩上。

  一头乌黑绸缎般长发梳成垂云髻,两缕散发柔顺的附在雪白的面颊两旁,端得是端庄清丽。

  对于这个曾经养在膝下好几年的乖孙女,盛老太太是万般喜爱。

  若是论说整个盛家对华兰高嫁最高兴的人,除了王若弗之外,便是她了。

  听房妈妈来说下催妆礼的顾廷烨和齐衡来了,为了避嫌,盛老太太当即让华兰先行回屋。

  屋内。

  盛老太太看著顾廷烨和齐衡两人进来,想到两人此时的身份,爱屋及乌之下,也是看著顾廷烨顺眼不少。

  再加上这几日,听盛纮说顾廷烨的表现确实是和外界相传的不同,盛老太太处在后宅这么多年,稍微一琢磨,自然也是明白了小秦氏不是什么好的。

  于是盛老太太心里念著,日后可以同华兰说说,若是那小秦氏真不是好的,那也可以点一点他。

  不过盛老太太却是不知,在杨文远的谋划下,顾廷烨早就识破了小秦氏的虚假面目,所以才径直去了白鹿书院,很少回汴京。

  虽然对盛老太太这个名传汴京的奇女子很是好奇,但年龄辈分相差太大,顾廷烨和齐衡依旧拘谨。

  盛老太太看了出来,于是相谈一段后,便摆了摆手道:

  “算著时间,大娘子也差不多备好了席面,我这老身子骨不喜荤腥,你们自行去吧。”

  顾廷烨和齐衡都是脸色一松。

  连忙应声退了出来。

  再度来到前院,果然见王若弗已经备好了宴席。

  盛纮做主,但他辈分在那,所以依旧让长柏和长枫作陪。

  在场都知道今日有要事,所以也不多饮,只是简单碰了几杯,接著就顾著填饱肚子。

  大家忙活了一上午,已然是饿了。

  酒宴之间,王若弗唤来刘妈妈,低声让她安排著将早就准备好的回礼安置妥帖。

  其中女方回礼,里面包含金银双胜御、罗花幞头,绿袍、靴、笏,等婚礼所用衣物,以此作为答礼。

  吃饱喝足后。

  盛府门口,顾廷烨、齐衡,同长柏、长枫再次互相行礼,说了些庆贺的话,转身重新上马。

第132章 铺床 灵州之论

  九月十七,亲迎前一日。

  行“铺房”。

  一大早,盛家便派了长柏、如兰和刘妈妈一起来杨家布置新房,并随行的车队里,还预送了部分嫁妆,其中还有新房铺设的帐幔、被褥及其它房内器皿。

  杨文远大婚,杨文彦虽然之前在灵州,但好在是处于宁远侯顾偃开的帐下,一番求情之下允了假,一路风尘仆仆,昨天才堪堪赶了回来,不过后天就得重新启程。

  杨文彦身形高大,典型的国字脸,全然没有勋贵子弟的羸弱,活像是一个威武将军。

  杨家门口。

  杨文彦热情招呼了长柏和如兰进门,随后便邀著众人一起去已经备好的婚房。

  婚房里备好了床榻、垫席、桌椅等家具。

  刘妈妈进门看了一圈,随后便让随行的女使们把从家中带来的家纺取出。

  先是指挥著挂好帷幔,随后安排众人铺设好被褥,摆放妆奁器具、珠宝首饰动用等物件。

  刘妈妈随即示意长柏和如兰行暖房之举。

  一切妥当后,众人迅速退出房间,将门关上。

  此次随行女使都是盛家早已定好的陪嫁女使,刘妈妈让她们在周边守著,不许外人进入,以待新婚夫妇。

  事情完毕,杨文彦当即邀著长柏和如兰去已经备好的筵席,杨如锦也适时出现,凑到了如兰边上。

  自从孔嬷嬷去盛家教授规矩后,如兰就没得空闲出来,两个闺中密友已然是许久未见,当下又是两家人的喜事,当下立马手拉著手,兴高采烈地交头接耳起来。

  而长柏也是看著杨文彦两眼放光!

  长柏自小就心怀家国大事。

  当下大周富庶,唯一值得忧心的地方,就只有自家的武德不够充沛,导致边疆不稳,因此他很是关注军事问题。

  在扬州的时候,便是因为一幅燕云十六州的堪舆图,才让一个规行矩步的守拙君子,一个放浪形骸的浪荡少年,因著同样的家国情怀结为了挚友。

  而当下,根据从杨文远那和自己父亲盛纮那得来的消息,长柏已经隐隐意识到朝廷即将同西夏动兵,灵州便是双方的导火索,也极有可能是接下来两国的主战地。

  而杨文彦正是刚从灵州那回来的!

  纸上得来终觉浅,眼前就有一个身份不低的当事人在场,这如何能不让长柏激动?

  心里这样想著,长柏同杨文彦说话越发热切。

  眼前文人的异常举动,倒是让杨文彦不由得怔了怔。

  原先听堂弟杨文远说,这盛家的小舅子不同寻常文人,对文武之别没旁人那般偏颇,本不以为意,但现在看长柏当下表现,杨文彦心里暗道古怪:堂弟说的话对,但也不对。

  这盛长柏不看轻军伍的描述不假,现在居然还看著有些推崇,这是什么意思?

  杨文彦知道眼前的年轻人同杨文远一样,刚考取了举人,正是少年意气风发的时候,所以并不认为是因为自己莫须有的“王霸之气”,才让其如此殷勤热忱。

  莫非他真的是喜欢军伍?

  杨文彦偏了偏头,看了眼长柏略显单薄的身子,心里暗道一声可惜。

  不过随即释然。

  这人科举之路顺畅,自己也是想多了。

  席面上,长柏拉著杨文彦一口一个哥的叫著,随后便问起灵州的相关事宜。

  杨文彦猜到他想问的是什么。

  考虑到两家人的关系,长柏也对自己这“粗鄙武夫”没有什么歧视,还很敬重,故此也是畅所欲言,除了一些特别紧要的军中机密,其他皆是全盘告知。

  了解到朝廷正在向西夏调兵,堂上的衮衮诸公都已明确必行此战的决心,长柏不由心中一振,畅声道:

  “理当如此!区区边陲小国,竟然也敢挑衅我大周,真当我大周人人可欺不成?!”

  相对于长柏的振奋,杨文彦身处军中多年,却是没这么乐观。

  看在长柏关系亲近以及可造的份上,思忖片刻,说道:

  “我知你心有热血,但此战犹然未定,不可盲目乐观。”

  长柏知道自己还是门外汉,于是诚恳地行了一礼,恭声问道:

  “请彦哥哥教我!”

  杨文彦点了点头,答道:

  “从纸面上看,我大周近些年军队人数众多,但其实不然,就连京中,你若是家中有人在禁军中任职,就能发现应卯人数远远足不了额,更别谈地方军队了。”

  杨文彦见长柏脸色一滞,继续道:

  “按道理来说,大周精锐应当尽在禁军,拱卫皇城,但你是自家人,我也同伱说一句真话,在我们这些军功勋贵里流传著一句话,禁军河北军和京师军‘武备皆废’,唯有陕西军可用。”

  这时,杨文彦又轻飘飘地来了一句:

  “但此次大周和西夏之争,陛下已经有言,陕西军须得原地驻守,以防灵州兵败后,西夏兵锋直指京畿。”

  “这……?”长柏眼里露出不可思议。

  若是真如杨文彦所言,此次灵州之战,官家不让调动陕西军,那大周调动的兵马岂不都是“老弱病残”?

  能打的军队不上前线,反而在后面督战看戏?

  而且未战就先考虑兵败。

  无论如何,此举都不利于军心。

  若不是念著忠君体国的本分,长柏都要说一句“陛下糊涂啊!”。

  “那此战还有必要吗?”长柏踌躇道。

  这样说来,此战似乎已经是一场未战,就先显露出了败相。

  那还有打的必要吗?

  杨文彦虎目一瞪,喝道:

  “打,自然要打!灵州是我大周唯一的养马地,若是如燕云十六州一般被占,那以后的‘岁赐’更是须得往上涨几番!”

  对于大周的兵家而言,岁赐和岁币就是他们心中不可言喻的痛!

  明明当年那场战还能打,辽国已然是后继无力,但纵使他们在朝堂上群情激奋,战争还是被先帝强行叫停,“成就”了两国之好。

  这也导致官家和皇帝们看到了“议和的好处”,就连西夏,朝堂上下居然也用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的商贾思维,也给了岁币!

  只不过为了名声好听些,才另取了一个“岁赐”的词。

第133章 朝堂僵持 婚前培训

首节 上一节 126/4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军援毛熊瓦格纳,鹰酱满世界抓我

下一篇:抗战:团长?不,请叫我列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