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926节
“臣失言,请殿下惩处!”陆育新直接下拜。
平日里关系再好,在这最重要的时候掉链子,可确实是了不得的大问题。
所以陆育新知道,此事必须今天说开,否则日后必成大问题。
对陆育新,朱景洪还是很信任,也知道他是无心之失,所以并无怪罪之意。
见他惶恐如此,心中芥蒂更是完全消失,于是出言道:“起来……”
“专门把你们俩留在龙禁卫,为的就是在禁中能有个依靠,往后谨慎一些……我把性命都交给你俩了!”
“是!”张陆二人应道。
同为朱景洪的心腹,侯璟王杰周守均等人带兵立功,张临二人被一直留在宫里,老实说他们心里是有埋怨。
可今日听见朱景洪这样说,他们心中的埋怨也都消失。
因为只有最受信任的人,才会被朱景洪留在宫里,才会让他说出托付性命的话。
与张陆二人只简单说了几句,朱景洪便与宝钗一道进了宫去,他俩得先去乾清宫一趟。
此刻乾清宫这边,太子夫妇和睿王两口子都到了,当然还有其他郡王和郡王妃,连忠顺王朱咸镆也来了。
乾清宫内很热闹,皇帝的一众儿子们,此刻全都待在厅内,配合著说一些吉祥话。
除开朱景洪三兄弟,皇帝的其他儿子存在感都极低,而这正是他们聪明的地方。
此时他们一样聪明,恭维老爹的同时,没忘把太子和睿王一起捧,所以厅内可谓言笑甚欢。
朱景洪定下午时出发,他在城外动身迟到是必然,但众人已是见怪不怪了。
今日除了儿子们,皇孙们也来了许多,牵扯了朱咸铭太多注意力,对朱景洪来迟的事他也没在意。
皇后过世已逾两月,朱咸铭心情一直很差,今日这般的热闹景象,让他得到了些许慰藉,所以难得露出了笑容。
“陛下,襄王殿下来了!”
朱咸铭正跟小孙女理衣服,听到这话慢悠悠道:“来了就来呗,还要我去接他?”
一听这话,太子和睿王都松了口气,他俩都在担心朱景洪不来,毕竟今晚这位才是主角。
下一刻,朱景洪踏进了殿内,然后径直走向了老爹。
“爹,今日中秋佳节,畿内百姓大多进城热闹,进城有些堵车……所以来迟了!”
朱咸铭也不看他,低著头继续整理孙儿衣衫,同时说道:“行了,迟了就迟了,说这些作甚,你不一直是如此!”
“我就是让你住皇城内,只怕也得拖到现场!”
这话虽是戏言,可太子和老六听了,心里都觉得不太舒服。
成年皇子住皇城内的,可就只有太子一人。
“儿子散漫惯了,所以这……”
朱咸铭抬头问道:“你还有事?”
“没……没了!”
“那就一边儿去!”
“是!”
朱景洪退下之后,先是跟太子和老六打了招呼,然后就退到了角落去。
“十三哥,一直等你呢,刚才我算了下,今日你迟了半个时辰,可比以往都长呢!”青阳王朱景淳上前答话。
静海王朱景浩接话道:“我俩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因母后过世,这两个月啥都没干,今晚总算可以高兴一番了,十三哥凯旋而归……我俩都还没跟你道贺呢!”
这边朱景洪跟俩弟弟废话著,另一头宝钗已入翊坤宫,这里是嘉贵妃的寝宫。
翊坤宫顾名思义是襄助皇后,如今嘉贵妃署理六宫,也算是有了“翊坤”之实了。
后宫诸妃嫔,诸亲王郡王妃,乃至太子妃元春,此刻都在翊坤宫这里。
宝钗到了这里,见此地热闹非凡,心中不免有些感触。
所谓人走茶凉,皇后虽然受人敬重,可这一走不过两月,可眼下坤宁宫却冷清了。
翊坤宫内,皇帝妃嫔众多,这些人都算是宝钗长辈,所以进殿后他一一行礼。
但这些妃嫔都知道分寸,位次低的基本主动退开不受,位次高一些的也是连忙还礼,只有几位皇妃和嘉贵妃比较平和接受了。
一番客套后,宝钗方融入众人,八面玲珑与众人谈论起来。
当然,能跟她搭得上话的不多,也就元春陈芷和嘉贵妃,其他人多是旁听亦或不时附合。
这一聊,又是一个多时辰过去,时间来到了酉初(17时),众人便动身往乾清宫去了。
宴会是在戌初(19时)开始,从后宫去乾清宫,再从乾清宫前往西苑,然后落座就位就临近开宴了。
中间两个小时,委实不算太宽松。
小半个时辰后,众人便西苑赶去,车队之中朱景洪问道:“怎么……没见三妹?”
宝钗答道:“在坤宁宫,她说晚些过来!”
“嗯!”
很快,众人来到了西苑,并下车陪同皇帝,往广寒殿方向赶去。
皇家盛宴,已经准备齐全。
第743章 剑指天子
来到广寒门外,朱景洪看了跪在一旁,迎接皇帝的几名将领。
这些将领来自翊卫司、旗手卫、锦衣卫及龙禁卫,共有十三人各负责则一块区域。
其中锦衣卫有三人,分别是北城千户所三位正副千户,陈云泰自然也在其中。
当然,这来自不同“军种”的军队,负责的是不同区域的防守。
广寒殿在湖中小岛上,来往陆地只有一条蜿蜒石桥,桥上站岗便是由旗手卫负责,而翊卫司则负责外围轿外地方。
过了桥的部分,则是由锦衣卫和龙禁卫负责,以上提到的人都进不了广寒殿。
能进广寒殿内的,除了侍奉的宦官宫女,便只有二十名乾清门侍卫,后者将守在皇帝御座周围。
此刻,朱景洪夫妇跟在睿王两口子身后,徐徐通过蜿蜒的石桥,前方已能看到了广寒门。
翊卫司、旗手卫包括锦衣卫,都有太子和睿王的人,当然也有他朱景洪的人。
至于到底那些是太子和老六的人,这个时代没有照片,所以朱景洪无法肉眼识别,但有人能帮他认得出来。
比如陈云泰,就将亲自守在广寒门外,他已备好二十名精锐校尉,就守在广寒门东侧的值房内。
至于许广福那边,也专门备好了两百名士兵,会在得到指令后赶赴西苑,他的任务是说服西北千户所,一起封锁进入广寒殿的石桥。
今日中秋,上至王宫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团圆庆祝。
修国公府侯家也不例外,作为堂堂的国公府邸,哪怕如今比祖上已算没落,也比普通权贵规矩更多。
侯家各房男丁,如今都聚在府中后园,陪著老爷子侯孝康一起赏月,侯璟作为长房长孙也不例外。
侯璟父亲早逝,所以侯家把一切资源,都倾斜到了他的身上。
即使如此,侯璟的发展仍超出侯家预料,刚到三十就已任职亲军指挥使。
侯家的努力当然重要,但侍卫亲军指挥使这种职位,绝不仅靠努力和天赋就能得来。
至于靠的是谁,侯家的明白人都知道,不明白的当然也没必要知道。
侯孝康已是六十五,如今任前军都督府都督,做到了武官实职最高峰,但也就这一两年就要退下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自古就有的道理。
“亲军指挥使上再熬两年,资历更足些再谋京营副总兵,免得被别人说闲话……”
“你现在啊,绝不能著急!”
听著祖父的教导,侯璟自是一一应下,这些道理他当然明白。
他确实太年轻了些,做上亲军指挥使资历确实不够,去年在西北立下的功劳,才让他把位置坐稳当而已。
所以接下来的两年,侯璟会静心沉淀,为更进一步积蓄资本。
这祖孙二人闹中取静正聊著,便有小厮来到了他俩席边,行礼之后禀告道:“老爷,小爷……襄王府来了人,说是要见小爷!”
襄王府此时派人来有些奇怪,但侯璟仍是不敢怠慢,辞别祖父后便赶了出去。
此刻侯家外厅内,有两个人坐在客位,分别是一名宦官一名王府侍卫。
这样的组合,就更是显得奇怪,侯璟心中犯疑却还是迎了上去。
“二位此时造访,莫非十三爷有何吩咐?”
这两个人,便是按朱景洪预定时间,到侯家来传话的人。
还是那句话,只有在最后时间安排任务,才能最大限度降低泄密风险。
坐在靠前位置的宦官起身,而后出示“侯将军,我们是奉王命,来向将军送信!”
“送信?”
上一篇:当昏君开始炼丹
下一篇:抗战:我用神级选择打造百万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