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红楼襄王

红楼襄王 第893节

  “嗯!”

  这时黛玉插话道:“可卿姐姐先回去吧,可别让孩子久等你!”

  知道这二位进殿有事,可卿也不敢随便耽搁,向两位侧妃行礼后就离开了。

  随后二人让人禀告,没一会儿文杏便出来请。

  “二位娘娘请!”

  二人进得殿内,此时宝钗已到会客厅,并已命人上了茶。

  见此情形,杨静婷笑著说道:“王妃处变不惊,如此臣妾就心安了!”

  抬头扫了她一眼,宝钗笑了笑:“事情已经发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其他事情顾不上了!”

  坐到可谓左侧椅子上,杨静婷答道:“清者自清,咱们王府光明磊落,本就不必怕外人嚼舌头!”

  而黛玉则是坐到右侧,此刻她端起了茶杯,没有著急说话。

  “就是这个道理!”

  杨静婷接著说道:“王妃,要不明天……我去跟姑母说说此事,让她老人家替咱们讨个清白!”

  “这……”

  迟疑几息后,宝钗放下茶杯,正色道:“过几日再说吧,眼下还没到那步田地!”

  这时宝钗看向黛玉,问道:“林妹妹为何一言不发?”

  黛玉答道:“既见宝姐姐安之若素,便知此事尽在掌握之中,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宝钗失笑道:“你倒是会躲清闲!”

第722章 朱咸铭:我儿已有撼天之能!

  三个女人聊了一阵,杨静婷先一步告辞离开,黛玉却主动留了下来。

  “宝姐姐当真毫不担心?”

  宝钗叹了口气,答道:“眼下之事倒不担心,只是怕以后啊!”

  “此言何意?”黛玉反问。

  “当下王爷领兵西北,为朝廷讨伐八国联军,可谓是国之柱石……这次的风浪,动不了咱们王府!”

  细细品味这句话后,黛玉方说道:“宝姐姐是在担心,日后飞鸟尽而良弓藏?”

  “谁说得准呢!”宝钗叹息。

  沉默几息后,黛玉说道:“宝姐姐……我倒觉得,你是当局者迷了!”

  “哦?”宝钗目光如炬,等待著黛玉的高见。

  “王府如今,已是大而不能倒的地步,陛下圣明……不会自毁长城!”

  “大而不能倒……”

  轻声念了一句,宝钗说道:“林妹妹这话……深刻啊!”

  黛玉接著分析道:“依著王爷的路子,此番若得胜回京,自又是闭门不见客,父子之间默契井然……当不会有什么事端!”

  这些道理宝钗也能想到,只是若总是只一个人考虑,很多时候想的多就会钻牛角尖,乃至于患得患失起来。

  “但愿吧!”宝钗点了点头。

  二人又聊了一阵,便等到张平安折返来报,说王培安讲当时签发赦令时,严格审核了秦业父子的文件。

  而且最关键的一点是,当时王培安不知秦业父子身份,所以这在赦免这件事上没有舞弊。

  还有个情况是,王培安本人上了自辩的奏疏,而且愿意主动停止待参。

  “看来这次的事情,也是有惊无险!”黛玉说了一句。

  宝钗摇头,答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们既已盯上此事发难,想来后面还有文章!”

  黛玉叹了口气,然后便岔开了话题,一直聊这件事只会让心情更糟。

  至于应对之法,按刚才她俩的谋划,以不变应万变就好,皇帝心中自会有一杆秤。

  入夜,坤宁宫内。

  皇帝被请到了这里,与皇后一起共享晚膳。

  “看起来……你不太高兴!”

  理了理袖子,朱咸铭答道:“哪有的事!”

  “是因为那些弹章?”杨清音又问道。

  朱咸铭没有说话,杨清音没有继续往下问,而是吩咐左右宫人全部退下。

  没有旁人后,杨清音也不再藏著捏著,直言道:“老十三如今壮得厉害,你心有顾忌……实属应当!”

  “但我也劝你慎重,父子关系要稳固好,一旦……可就难以挽回了!”

  一旦怎么样杨清音没说,她就怕一语成谶,毕竟近百年朱家都没安生过。

  压低声音,杨清音又说道:“此前你说要立老十三,往后时间还长……如何相处,你得多想想!”

  “嗯!”朱咸铭应了一声,这些话他是听进去了。

  “你今年已过五十五了,说句你不爱听的话……又还能折腾几年啊!”

  “辛辛苦苦挣来的江山,总是要安稳传下去,一则不负自己辛劳,二则往后去了……也能跟列祖列宗交代!”

  或许是一次说了太多话,杨清音忍不住咳嗽起来。

  她是在劝解皇帝,同时也是在交代后事。

  今日不但身体疲乏,而且时常腹中剧痛,亦或有眩晕失魂之感,让杨清音更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了。

  见她咳得难受,朱咸铭连忙起身,满是关切问道:“可要传太医?”

  杨清音摇了摇头,如果太医有用的话,她这几年身体就不会急转直下了。

  在她看来这都是命,当初手上沾了那么多血,如今就算是还债了……

  “老十三以往几次出征回京,都是闭门谢客不与人来往,可见他知道分寸明白本分!”

  “嗯!”

  朱咸铭应了一句,心中阴郁削减了不少。

  转眼来到第二天,对赵玉山和王培安的弹劾,有愈演愈烈的迹象。

  但朱咸铭仍是不理会,以往他都是这样操作,且他已做好弹压官员的准备。

  可这次情况确实不同,到了第三天便有人上奏辞官,说的是不愿与赵玉山同殿为臣。

  为完成斗争目标,辞去千辛万苦得来的官职,可以说这人是下了血本了。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两三天后竟有十几人辞官,但都没有得到皇帝的允准。

  可即便如此,朱咸铭也不再淡定了,这样的风气如果蔓延扩大,将会产生很大的麻烦。

  毕竟当下还在打仗,调拨粮草军需这些事情,全都需要官员去转运输送。

  宝钗命陈云泰查怎么回事,而朱咸铭则是让厂卫一起查,想要确定这次风波的范围。

  如果涉及的人实在太多,他就得刚柔并济来处置了。

  朝局就是这样,看起来文官似乎很弱,但若这些人真的一条心,那也具有极强的能量。

  平常时候,朱咸铭不会怕这些人,可眼下毕竟是国战关键时期,坏了大事他杀再多官员也难弥补。

  尤其最近两天传回的军情,说是八国联军有东进之举,前线的旷世大战将要开始,他是真的不想出一点儿意外。

  “最近的军情奏报,是六月十四送出,到现在已有二十来天,兴许当下已经开战了!”

  乾清宫内,朱咸铭看著地图在盘算。

  他是专业人士,所以明白这种规模的大战,在前期都有相互试探的过程,一步一步的扩大战争规模。

  有人指责朱景洪没大动作,朱咸铭自是嗤之以鼻。

  “陛下,乾清门外……”程英出现在殿内,神色间有些为难。

  “怎么了?”朱咸铭阴沉著脸。

  猜到有不好的消息,所以他心情更差了。

  “有十几官员跪在外面,说是要向陛下进谏!”

  此时一起来进谏,很明显是有组织的行为,这就让朱咸铭更不爽了。

  作为皇帝,他最痛恨的事情,便是臣下勾连串通。

  这些年,他或打或杀,或抄家或流放了不少人,却还是挡不住有人往枪口上撞。

  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无解。

  因为这属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既然有矛盾就肯定有斗争,和睦相处只是一定时间的状态。

  强横狠辣如朱元璋,也一辈子在跟臣子斗。

  努力压制怒气,朱咸铭说道:“让内阁,让太子出面,把他们劝走!”

首节 上一节 893/9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当昏君开始炼丹

下一篇:抗战:我用神级选择打造百万雄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