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红楼襄王

红楼襄王 第755节

  他今天前来,总算是没走空。

  主位之上,朱景洪默不作声,静静的听著侯璟在讲。

  一番滔滔不绝陈情后,侯璟说道:“十三爷,弟兄们惶恐不安,都找到臣来拿主意!”

  “此事臣已跟祖父禀明,他说会尽力帮忙周旋,但此番御史来势汹汹,他对化解此事也无十足把握!”

  侯璟的祖父侯孝康,现任前军都督府左都督,官职已到实职武官最顶端。

  居于顶端,当然有与之匹配的眼光,所以侯孝康知道这次事情,不是简单的纠察军纪。

  牵涉到嫡皇子的争斗,胜负走向不是他姓侯的能左右,即使他已是最高级别的武将。

  “所以……臣只能来请十三爷拿个章程!”

  朱景洪神色郑重,徐徐说道:“此事我已知晓,你可转告他们安心,我不会坐视他们被人栽赃陷害!”

  不管真相如何,在朱景洪这里都是栽赃陷害,这是他“化解”此事的核心论点。

  侯璟听懂了其中内涵,正当他打算接话,却听朱景洪接著说道:“咱们在西北,吹寒风冒炮火,刀头舔血生死一线……才换得天下安宁,如今却被小人人中伤,是可忍孰不可忍!”

  “即使真要过堂,到了堂上……也得堂堂正正,把这口恶气撒出来!”

  把恶气撒出来,可不单单是宣泄情绪,更是做给没被牵涉的将领看,即便不能让这些人同仇敌忾,收割一波同情也是极好的事。

  侯璟如今升了京营指挥同知,已经属于是中高级的将领,可他终究还是个年轻人,听到这些话也不免被引动情绪。

  想起在战场上舍生忘死那些事,再联想到自己往后,也可能被人鸡蛋里挑骨头,他的心里也就非常的不好受。

  “臣明白,一定跟他们说清楚!”

  接下来,他二人又聊了一阵,然后侯璟便告辞离开了。

  他前脚刚走,隐于屏风后的宝钗便现身,然后感慨道:“这次的事……即便你管不了也得管了!”

  “是啊……没有退路,管不了也得管!”

  他是靠下面将领捧起来的,这些人就是他的基本盘,护不住别人他也啥都不是。

  转眼又是一天时间过去,刑部和兵部的扯皮结束了,最终竟形成了很离谱的结果。

  刑部以案情复杂为由,又将都察院和大理寺拉了进来。

  几家推过去推过来,最终审案之事落到了都察院御史头上。

  刑部兵部大理寺的理由很充分,案子是被都察院御史扯出来,那他们对此案了解最深,由他们来审问就最合适不过了。

  更离谱的是,这样离谱的题奏,在内阁议了一个多时辰,最终还是被通过了。

  三位内阁大臣,就此事的唇枪舌剑,也让当值的内阁中书苦不堪言。

  二月十四下午,睿王府存心殿外书房,朱景渊正在接见官员。

  此人名叫张儒林,今年不过三十,现任甘肃监察御史,此番弹劾他便参与其中。

  在联名弹劾的十位御史之中,张儒林是最年轻的一位。

  因为年轻,所以经验不够,就更容易吃亏。

  比如其他参与弹劾的御史,眼下要么病了要么家里有急事,反正都有理由没办法理事,所以落到都察院的审案差事,最终便交给了张儒林来办。

  换句话说,西北与朝鲜诸将不法事,他张儒林将作为第一裁判员官。

  此刻,朱景渊正在勉励这位,为的是让他更好的干活儿,所以不停的给他戴高帽。

  “天下读书人的楷模”,“主持正义的贤才”,“匡扶社稷的能臣”……

  这些话,从朱景渊这位名满天下的贤王口中道出,确实让张儒林心潮澎湃起来。

  和张儒林不同,此时的朱景渊很不爽。

  只因被他寄予厚望的御史们,这个时候竟全都怂了,以至于眼下只能用张儒林。

  所以,虽然是张儒林接了裁判员差事,他还是会设法鞭策其他人,作为陪审去给张儒林出主意。

  “二月十六审案,朝中文武无不瞩目,士林希冀和卿之声名,全在此一举了!”

  “臣定不负殿下厚爱,一定全力以赴,匡扶正义……为西北百姓讨回公道!”

  二人又聊了一阵,张儒林就告辞离开了。

  朱景渊刚去了内宅,还没跟陈芷说上几句话,就有宦官前来禀告,说兵部新发了一道公文。

  他本以为是跟审案之事有关,哪知那宦官禀道:“原安西行都司都指挥佥事孙绍祖,升任安东行都司都指挥同知!”

  朱景渊顿时冷了脸,只吐出了“知道了”三个字。

  待著小宦官退下,陈芷随即屏退左右。

  她知道朱景渊原本心情就不好,听到这一消息只会更冒火,所以她要给这位爷发泄的机会。

  果然,在所有人退出之后,朱景渊直接摔了茶杯,而后暴怒道:“那孙绍祖,狗一样的东西,当初犯了那些大错,不撤他的职就已是皇恩浩荡……”

  “他立了多少功?近两年竟得连番拔擢?这世上还有公道?”

  在朱景渊暴怒之时,此刻朱景洪已受召进了宫。

  这次觐见未在乾清宫,而是在皇宫东侧,东华门内的隆武殿,这里其实是个小校场。

  在内官引导下,朱景洪来到了这处校场,便看见皇帝正在射箭。

  上次围猎,朱咸铭猎杀了狮子老虎,让他有了极大的满足感,

  所以近期,朱咸铭一直摩拳擦掌,想要练练箭术,今日总算得以成行了。

  朱景洪进到场中,未如普通臣子那般静心等待,而是直接上前指点:“爹……您得放松一些,紧绷著可难射得准!”

  “嗖”的一声,箭矢脱弦而出,仍是命中了的远处箭靶。

  十几丈的距离,能射中也不太奇怪,毕竟不是谁都能如朱景洪一般,动不动就是三十丈以上的距离。

  这时,朱咸铭转过头来,冷眼看向朱景洪说道:“小子……这世上不止你会拉弓射箭!”

  朱景洪勾著腰答道:“爹您教训得是,儿子确实能力欠缺,很多时候都想不周到!”

  “这些话从你嘴里吐出来,可实在是难得啊!”

  “儿子实话实说罢了,说起这事儿……儿子还要向您请罪!”朱景洪勾著腰答道。

  收起弓,朱咸铭转过身来,问道:“请罪?你有何罪?”

  朱景洪坦然答道:“近日臣闻,有御史纠缠前线军纪,发发现一些将领有不法之事,时值儿在西北统兵作战!”

  “下属有过错,儿子未能全部纠正,一有失察之罪,二有治军不严之罪!”

  朱咸铭平静答道:“这件事……已交给兵部查办,不会牵扯到你!”

  朱景洪没接这话,而是自顾自的说道:“只是这些事……儿子还有话说!”

  “伱说!”

  组织好语言,朱景洪沉声说道:“前线作战事急从权,军纪是要纠劾,但也要随机应变……”

  “且过去之事已成定局……翻旧帐的话,儿子以为会让前线将士寒心!”

  其实他的话前后是矛盾的,比如最开始他是认罪认罚的态度,现在又说什么翻旧帐会让人寒心。

  在交谈中扭曲事实,这种一般被称为诡辩,朱咸铭对此自是洞若观火。

  走到椅子旁,朱咸铭把弓交给一旁宦官,看向朱景洪说道:“好赖话你都说了,所以……到底有罪该不该罚?”

  “嗯……这个……”

  坐到椅子上,朱咸铭接过茶杯,慢悠悠问道:“你知不知道,御史弹劾的是什么罪状?”

  “这……儿子暂不清楚!”朱景洪老老实实答道。

  “西北之战,被弹劾的二十余名将领,都有残害当地牧民百姓之举,且个个都是证据确凿!”

  “啪”的一声,朱咸铭放下了茶杯,而后怒斥道:“朝廷官军乃是王者之师,被这些人胡作非为败坏名誉,他们该当何罪?”

  听到这话,朱景洪丝毫不怂,短暂思索后当即反驳:“爹……此事无可能,残害牧民百姓,定是准噶尔和扎萨克叛军所为!”

  “难道你没听清楚,我说了是证据确凿!”

  “那也一定是构陷!”

  “你是说,我大明的御史,构陷自己的将领?”朱咸铭冷声问道。

  朱景洪当即答道:“是准噶尔和扎萨克叛军,构陷我大明官军,是想要给朝廷泼脏水!”

  如他先前计划那般,他也是咬死不承认指控,而不是傻乎乎的跟人辩论。

  “爹,御史们是被蒙蔽,若是任由他们胡来,给咱们的人定了罪……只怕不但会让前线将士心寒,更会令西北百姓相信,王师为暴虐无道之徒,不利于安定局面!”

  在这里,朱景洪又把司法问题,转变成了政治上的问题。

  这一次,皇帝确实听进去了,所以他有些犹豫起来。

  老实说,真相对他来讲不重要,如何利益最大化才最重要。

  但作为皇帝,绝不能被臣下左右,更不能被不成器的小儿子左右。

  所以对这件事,朱咸铭没有当即表态,而是选择转移话题。

  “今天叫你过来,另有两件事要跟你说!”朱咸铭沉声道。

  这个时候,朱景洪没有死缠烂打,在这种敏感且重要的事上,他也得遵守皇帝的游戏守则,如此方能提现他在政治上的成熟。

首节 上一节 755/9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当昏君开始炼丹

下一篇:抗战:我用神级选择打造百万雄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