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红楼襄王

红楼襄王 第684节

  莺儿贴身伺候著她,与宝钗可谓是形影不离,那绝对是信得过的自己人。

  于是宝钗说道:“打开念来我听!”

  “是!”

  莺儿并未迟疑,打开信封抽出信纸后,就朗声念了起来轻声念了起来:“禀王府,朝鲜局势生变,今探得朝中大臣,有串联弹劾之行,望娘娘早做准备!”

  以往朱景洪也被弹劾过,而且联名弹劾也发生过多次,但李文钊从来没有主动预警。

  眼下他主动示警,显然事态已非常严重。

  其实早餐得知朝鲜出了变故,宝钗就知道要出大事,眼下看来情况比她想像中更严峻。

  无论如何藏拙自污,朱景洪的功绩都太耀眼了,看不惯他的人实在太多,这些人会想尽办法把他扳倒。

  而这次,便是最好的机会!

  所以……该如何应对?

  宝钗紧皱了眉头,然后她就发现能做的事情极少。

  虽与文官命妇们来往甚多,可这些人肯定靠不住,根本无法影响到局势。

  勋贵中的命妇倒是靠得住,可这些人的身份太过敏感,出手相助更可能起反作用。

  虽然能做的事不多,但宝钗很快就拟出了三个办法。

  首先就是要紧靠皇后,只要皇后还宠溺小儿子,再大的风浪都淹不了襄王府。

  其次则是在风波起来后,去求那两位好嫂子出手相助。

  后一个办法,宝钗知道基本不会有结果,毕竟风浪就是这两家掀起来的,不淹死人他们又岂会愿意平息。

  但她却必须要去做,为的就是把这两家架到火上烤。

  平日都说兄弟间怎么怎么好,眼下关键时刻不帮忙,正好让帝后二人看看是什么货色。

  想得多了,宝钗的焦虑也慢慢舒缓,因为她发现自己根本不用担心,襄王府完全是立于不败之地。

  既然无有灭顶之灾,那么如何借助这次风波,为襄王府谋取最大的利益,就成了她接下来要考虑的事。

  从榻上起身,宝钗接过莺儿手中信函,一边细看一边来回踱步。

  最终,她走到了一盏灯前,取下灯罩将信件付之一炬,然后吩咐道:“去叫小红过来……”

  “是!”

  正当莺儿要转身离去,宝钗突然又叫住她,说道:“算了……不必了!”

  她本来想的是,把贾家的事捅出来,给太子党沉重一击,再让睿王府与其相争,但细细想来又觉得不到时候。

  这样的非常手段,务必要在最关键使用,达到一剑封喉的目标,现在还没到那个时候。

  此刻,宝钗微微一笑,心中自嘲道:“我真是胃口太大了,扳倒东宫和睿王府,本就不是朝夕之事!”

  这道理反过来说也一样,那两家人想把襄王府扳倒,也是极其困难的事情。

  “准备一下,明天一早,我带桢儿进宫请安!”

  “是!”

  虽然大浪将起,襄王府仍旧如常运转,晚些时候宝钗还组织留守的姐妹听戏,大家高高兴兴的聊了一大晚上。

  九月二十六一大早,襄王府聚集了大批仪仗和护卫,这是宝钗第一次带皇孙入宫拜见。

  从她生产到现在,她本人总共请安了五次,因孩子太小所有没有随行。

  但这次为演好苦情戏,宝钗不得不带上孩子,此刻她正抱著朱慕桢说话。

  “儿啊……不是娘不疼你,实在是你爹不争气啊……才让你足月就得进宫替他受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谁让你生在了皇家,还是襄王的儿子……”

  想起这两年发生的种种事,想到管束王府上下的繁杂事务,想到与各府的人情往来……宝钗其实更是心累无比。

  她虽是在跟怀中还在说话,实际上是在感慨自身……

  皇家儿媳不好做,这世人眼中尊崇无比的王妃,其中酸楚只有她自己才知道。

  襄王府的马车,很容易进得了东安门,然后行驶到了东华门外。

  到了这里,无旨意都得下车下轿步行,宝钗当然也不例外。

  就这样,她只带了几名侍女随行,便进得宫门往皇宫深处赶去。

  想随时见到皇后,对九成以上命妇来说都不可能,宝钗恰恰就在那一成之内。

  她这一路畅通无阻,很快进到了坤宁门内,然后直接先去了东殿,因为此时皇后正在拜佛。

  东殿之内,如今只住了两人,朱云笙和湘云。

  黛玉回了金陵,因其父亲病重,一直在侍奉汤药,如今应该是在苏州祖宅。

  对于这新出炉的小侄子,朱云笙当然充满了兴趣,于是一直围著观察逗弄,反倒是宝钗跟湘云一直在聊。

  “昨天你家婶子找了我,说你一位堂兄要调辽东去,让我帮忙……”

  史家是上午就来的,他们作为皇帝最信任的勋贵,想要运作后背去辽东非常简单。

  说起自己几位堂兄弟,湘云便仔细介绍起来,非常客观讲评了优点和缺点。

  在宫里待了这么久,看惯了命妇们竭尽所能讨好皇后,只为给家族增添一点点好处,湘云当然也有极大成长。

  所以,在能帮到家里的时候,她也会主动出手推一把。

  毕竟她可知道,眼前这位和蔼可亲的宝姐姐,有著无比雄厚的实力。

  半个时辰很快过去,最终皇后结束了早课,并命人来请宝钗过去。

  于是宝钗亲自抱著孩子,就往坤宁宫正殿走了去。

  进入正殿,她被引到了暖阁之内,便见到在宫女侍奉下服药。

  在京这今年,宝钗非常清晰感受到了,皇后的身体是一年不如一年。

  毫无疑问,眼前这是位贤德的皇后,更是一位好母亲。

  宝钗深受皇后关怀,无论是曾经做侍读,还是如今嫁入皇家做了媳妇。

  慈祥的长辈暮气日浓,宝钗不免感到心中酸楚,加之她今日本就是来“煽情”,所以泪水很快在她眼眶中汇聚。

  当皇后放下汤匙,就看到了宝钗滑落的泪珠。

  见她如此伤心,杨清音淡然一笑,问道:“好端端的……怎么哭了?谁欺负你了?”

  “母后,诵经礼佛在心不在行,您……您身体不好……还是不要太劳累!”

  “见您乏累至此,媳妇……著实心疼得紧!”

  眼眶泛红,神色酸楚,泪水掉落……这是非常真挚的情感表达。

  感受到宝钗发自内心的关切,杨清音笑著说道:“你这孩子……倒说教起我来了!”

  一边拿手帕擦著泪水,宝钗一边说道:“媳妇只愿母后身体康健,其他别无所求!”

  “知道你的心意……”

  “我那孙儿来了?现在何处?”杨清音转移了话题。

  “母后,您别怪媳妇多嘴,您要多……”

  “好了……我自有分寸,快把我那孙儿抱来!”

第589章 太子很为难

  年龄越大的老人,对婴孩就越是喜欢,尤其还是最喜欢的儿子的儿子。

  即便皇后身体不是很好,此时依然亲自抱著襁褓中的孩子,一边逗弄一边细细打量。

  “这孩子……比起老十三可安分多了!”皇后给出了评价。

  “当年他在襁褓时,稍有不好便要哭闹,实在把我急得不行……为此当年……唉!”

  本来说得好好的,突然皇后就叹了口气,这个弯儿确实拐得太快。

  宝钗不会知道,当年就因为朱景洪的啼哭,导致皇后当年心情浮躁,致使某些不必死的人被处死。

  “母后这可说错了……这孩子在家时候也好哭闹,跟他爹一个倔脾气!”

  “也就到了母后怀里,知道谁是疼他的人,他才老老实实的……”

  “要说这小孩子也聪明,好似知道谁能护得住他一样!”

  听到宝钗说这些,杨清音就知这丫头此行不简单,于是回道:“我不过是迟暮之人,又能护得住谁啊!”

  “母后春秋鼎盛,世上岂有您护不住的人!”

  “反正这小子需不著我来护,有你这王妃看顾著就够了!”

  “母后……媳妇自能看顾桢儿,可王爷他……却要您来看顾!”

  对宝钗说出这番话来,杨清音丝毫不觉得意外,只听她平淡答道:“他翅膀硬了……那需得我来看顾!”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功赫赫襄王殿下,谁还能欺负得了他!”

  即便是最宠爱的儿子,此刻杨清音提起也觉得很不满。

首节 上一节 684/9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当昏君开始炼丹

下一篇:抗战:我用神级选择打造百万雄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