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红楼襄王

红楼襄王 第497节

  文渊阁内,三位内阁大臣齐聚一堂,此刻赵玉山正在翻看奏疏内容。

  前后看完之后,他便意识到了问题所在,更明白了陈锦昀的目的。

  此时他终于明白,为何今日陈锦昀会提前叫一众党羽前来,显然就是在这里等著自己。

  当然了,这里的党羽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最低的也是侍郎一级,绝对的位高权重。

  没等赵玉山说话,这边陈锦昀便开口道:“甘肃之地重要非常,想来圣上也感事情严重,故让内阁重新计议,以求周全!”

  有他起了头,礼部尚书杨锦堂便接话道:“我以为陈阁老所言甚是,甘肃官员腐败如此,简直触目惊心……是该严查才行!”

  他的话音落下,吏部侍郎申国桢便接话道:“这些硕鼠巨贪,败坏纲纪国法,确实应该严惩不贷,一查到底!”

  在场几人七嘴八舌说著,赵玉山也缓缓放下了奏本,心里却想著王培安这个人。

  王培安虽只有从五品,挂著礼部员外郎之衔,但其事迹赵玉山也有所耳闻。

  在赵玉山看来,王培安虽然为官多年,却仍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这是非常难能可贵可贵的事。

  毕竟王培安这样的人,朝廷内外确实很少见。

  他初入官场时也跟王培安一样,只是碰壁后他就懂得了变通,才有了今日礼绝百官的际遇。

  也正因一路走上绝巅,赵玉山才更加的明白,王培安能坚守本心何等不易,所以他还很欣赏此人。

  可今天,就是这个让他欣赏的人,却给他带来了极大麻烦。

  但赵玉山并不埋怨王培安,此刻他只痛恨自己那得意门生,现任户部侍郎苏文鉴。

  苏文鉴从去年开始多次来信,说陈锦昀主管军需调配后刻意让他难堪,所以这厮一直请求调离甘肃。

  考虑到苏文鉴的难处,加之如今是用人之际,赵玉山便将其提拔到了户部。

  如今他才知道,自己是被这个混帐骗了,哪里是陈锦昀给他难堪,完全是这家伙自己不干净才对。

  然而,现在不是论对错的时候,而是不能让步的派系之争。

  即使苏文鉴有错有罪,无论是从平叛大局还是派系利益出发,赵玉山都得想办法保住他。

  此刻面对众人发难,赵玉山并未著急表态,而是看向了三辅郑智清。

  无视陈锦昀等人的叫嚣,赵玉山开口道:“郑阁老,此事你怎么看?”

  作为内阁大臣,郑智清很清楚现在是什么局势,他其实也想以大局为重。

  但他知道,如果自己开口声援赵玉山,必定会被清流上下攻讦,反倒可能会成为斗争的角力点。

  陈锦昀等人收拾不了赵玉山,给他这位三辅难看却很容易。

  相较于这两位,入阁时短的郑智清根基太浅。

  “此事要慎重计议,有贪腐就一定要深究,但也要体悟圣意!”

  “要以甘肃实情因地制宜,兼顾大局考虑长远,既要……”

  郑智清还在继续说著,听起来什么都说了,但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听他唠叨了一阵,陈锦昀实在忍不住,于是答道:“郑阁老,现在不是说官话的时候,时间紧迫……我们得议出具体章程!”

  “咳咳……确实如此,确实如此啊!”郑智清答了一句,然后就没有再说话的意思。

  赵玉山当然不可能逼迫他,于是他第一次正面回应道:“此事重大,内阁应当叩见圣上,御前集议方有公论!”

  赵玉山把议事范围限定在了内阁,意图祛除陈锦昀当前人数优势,这点儿手段又岂能瞒住陈锦昀。

  “此事著实关乎重大,我倒觉得不止内阁,六部九卿都该参与廷议,如此才称得上是公论!”陈锦昀笑著说道。

  赵玉山想平息事态,陈锦昀就要想方设法把事情搞大,即使最后不能打击到对方,也能影响其声望和名誉。

  “圣上是让内阁计议……”赵玉山肃然答道。

  “内阁提议六部九卿公议,难道不可以?”

  陈锦昀话音才落,就听礼部尚书杨锦棠笑著说道:“苏文鉴是赵阁老的得意门生,阁老有回护之心……也属人之常情!”

  立刻又有人接话道:“正是如此,正是如此啊!”

  经这么一说,赵玉山便被动了。

  若他执意把议事范围限定在内阁,就坐实了袒护门人的指责,接下来人家就能攻击他本人了。

  “诸位……赵阁老公忠体国,想来不会徇私枉法!”陈锦昀脸上笑容更甚。

  赵玉山也露出了笑容,只听他笑著说道:“伱们既要公议,我看也不必仅限于六部九卿,六部郎中和都察院佥都御史以上,外加六科给事中和五寺堂官都可参与!”

  既然扩大议事范围无可避免,赵玉山干脆多拉了一些人进来,为的是争取中间派来取胜。

  “今日将情况通报给参会众官,议事则暂定于明日上午,陈阁老可有异议?”

  “可以!”陈锦昀泰然自若。

  “郑阁老?”

  “可以!”

  “那好……我这便跟圣上请旨,你我三人共同署名吧!”

  等于说,廷议的时间就定下来了,只需得到皇帝确认即可。

  三位阁臣共同拟票签押后,王培安的奏本返回了司礼监,最后由吕通亲自送到了御前。

  “赵玉山还是太斯文了……”

  听到这话,吕通斟酌后答道:“此事他也有难处,终究是被人拿了短,所以才违了陛下心意!”

  朱咸铭又问道:“从去年到了现今,他提拔了那么多人,有多少是跟苏文鉴一样?”

  “这……只怕不止一个!”吕通说了句废话。

  把奏本放到一边,朱咸铭收拾好心情后,又看起了其他的奏本。

  朝堂上下为廷议做准备时,上林苑的御田内朱景淳兄弟二人,已把最后一筐麦子装进口袋。

  到此,他们的劳作生活画上了句号,二人此刻相拥喜极而泣。

  “十四哥,总算是忙完了!”

  “十五弟,咱们兄弟……总算能解脱了!”

  见他二人激动至此,旁边的宦官们都憋著没笑,他们不忍也不敢破坏这哥俩的好心情。

  待这二人感慨完毕,便见朱景淳走到近前,对其中一名太监说道:“刘公公,我们可以离开了了吧?”

  “如今收获完成,二位殿下自是可以离开,您二位的袍服都已备好了!”

  到今年六月,他二人已先后满十六岁,并在一个月前完成了封王仪式。

  朱景淳受封青阳王,朱景浩受封静海王,并分别得到了郡王赐服。

  只是仪式结束后,这两人又被送回了上林苑,连自己的王府都没去过。

  然而到了今天,他两人的苦日子结束了,终于到了享受美好人生的时候。

  他俩换好衣袍后,便乘轿子往皇宫赶去,依礼他二人得去乾清宫谢恩。

  然而朱咸铭没工夫见他们,二人只在殿外磕了头就走了,他们还得回承明院去收拾东西。

  而此时他俩各自的母妃,已在承明院那边等著,想在临别时多嘱托他们几句。

  虽然同在京城,可在朱景淳二人出宫后,想再见到自己生母就不容易了,非得皇家重大庆典才能相见。

  他俩要出宫归府,两座郡王府的太监侍女们,也在认真准备著迎接主子。

  襄王府内,宝钗坐在同心殿内,在她面前站著两名女官。

  “既然备好了东西,你们就先送过去,别忘了转达王爷的话!”

  两位郡王开府,作为兄长自然要去道贺,东宫和睿王府都会有表示,襄王府自然不能例外。

  估算著两位庶弟要开府,朱景洪此前来信中特意交代过,襄王府要代替他多表示一番。

  “是!”

  待这二人离开后,宝钗便又来到了同心殿前厅,这里邓安已候在此处。

  “叩见娘娘!”

  示意邓安起身后,宝钗坐到了椅子上,平静问道:“说吧……怎么回事?”

470.第470章 十三吃了没

  第470章 十三吃了没

  “禀王妃,金陵那边传回的消息,薛大爷打人确实另有缘故!”

  原来一个多月前,金陵那边传回了消息,说是薛蟠在酒席上打了人,而且还把人打了个半死。

  这件事应天府衙冷处理了,事情当时就给平息下去了,紧接著薛蟠就送了消息回来。

  当时薛蟠的说法是,对方出言不逊他才动手,但宝钗并没有偏信他,而是专门遣了人去打探。

  “是何缘故?”

  “是那苏州府同知的公子,说王爷骄横妄染兵事,还说……还说……”

  “还说什么!”宝钗放下了茶杯,神色显得越发不善。

首节 上一节 497/9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当昏君开始炼丹

下一篇:抗战:我用神级选择打造百万雄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