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襄王 第31节
接下来的谈话,对他何家至关重要,他必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在这儿等著,一会儿会有人来叫你!”
邓安说的每句话,何嘉言都不敢有半分逾越,让等著他便待在了原地不动。
大约等了一两分钟,果有一小宦官小跑著出来,告知何嘉言随他入内。
应天行宫规格极高,内里亭台楼阁鳞次栉比,走入其中很容易晕头转向。
也不知绕了几道弯,何嘉言被引到了一处凉亭外,里边儿有一人坐著两人站著。
站著的一人中,便有邓安正在倒茶,另一边则是堪称绝色的英莲。
历来未成年皇子,身边不许有宫女服侍,如今看来也不是那么回事嘛。
心里暗暗想著,凉亭内传来了朱景洪的声音。
“进来吧!”
进了凉亭之中,何嘉言当即参拜:“草民何嘉言,参见十三爷!”
“刚才你往亭中瞭望,是在看美景还是看美人?”
这话什么意思?自己多看了美人两眼,难道被十三爷发现了?
难道十三爷心情不爽了?难道自己要倒霉了?
额头冒出细汗,在肾上腺素飙升之际,何嘉言口干舌燥道:“回禀十三爷,小人是仰慕您的威名,所以才失礼多看了两眼,求十三爷恕罪!”
其实朱景洪只是开个玩笑,却没想到何嘉言反应如此之大,竟连请罪这话都都数出来了。
看来以后玩笑也要注意,否则对外人便是一场灾难啊!
想著这些,朱景洪平静道:“起来,站著回话!”
“谢十三爷!”
“伱来见我何事?”
勾著腰,何嘉言陪著笑说道:“草民听说,十三爷喜好武艺,所以收罗了些刀枪弓弩,还请能工巧匠依著十三爷身形,特意打造了一副铠甲!”
“今日前来行宫,便是将这些东西敬呈十三爷,以表草民仰慕之情!”
慢悠悠端起茶杯,朱景洪看向何嘉言问道:“所以,你是来给我送礼的?”
不敢与他对视,何嘉言当即低下头道:“一点儿小意思,还望十三爷不要嫌弃!”
“这怎么好意思!”
只见何嘉言越发弯腰,答道:“十三爷若是不收,那草民怎么好意思回去!”
朱景洪笑了笑,说道:“你这一片真心,我倒也不忍辜负……那我就收下了!”
“十三爷不嫌弃,是草民的福分!”
喝了一小口茶,朱景洪挥挥手说道:“礼你也送了,没什么事就回去吧!”
送礼只是开胃菜,正事儿都还没开始说呢,这就叫自己回去了?
“十三爷……”
“你还有事?”朱景洪侧目道,他知道何嘉言过来目的不单纯。
“草民有件事,想请十三爷解惑!”
“拿人手短,你有话就说!”
“日前按察司接了一纸诉状,是金陵薛家状告应天推官胡进安,那薛蟠现今并无官身,一介草民状告朝廷命官,兹事体大……草民父亲不知如何处置,所以请十三爷帮忙参详!”
朱景洪刚从薛家出来,薛蟠就整出了这等么蛾子,何顾谨产生联想也很正常。
“既然薛家上告,按察司按律法审就是了,何故来问我这门外汉!”
“那胡进安在金陵官场好友众多,在朝中也有些门路……草民父亲担心一旦审问,在官场便会掀起大浪,怕误了太子爷的大事!”何嘉言斟酌著说道。
“笑话,按律审问还怕掀起浪花,难道大明律是摆设不成?”
何嘉言并未答话,大明律是不是摆设,这事儿还真说不清楚。
“我最看不惯作奸犯科之事,你回去告诉你爹……告诉他该怎么审就怎么审,出了事有太子和我顶著!”朱景洪一脸怒容,嫉恶如仇溢于言表。
“草民替家父,谢十三爷照拂!”言及于此,何嘉言再度跪到地上,向朱景洪磕了个头。
最后这一句话,其实表达了何郑二人的心意,他们想靠朱景洪度过这次危机。
当然了,朱景洪并没想这么多,只认为何嘉言说的这次事情。
“那草民这就回府,告诉家父择日开审?”
“也别择日了,就明天开衙审问,邀请金陵耆老乡望旁听,公开公平公正嘛!”
“是!”
“你回去吧!”
“是!”
从朱景洪这里得到准信,何嘉言完成了任务,可他的心却不安宁。
虽然是纨绔子弟,但他也知道这次案子一起,会在金陵掀起多大风浪。
朱景洪可以稳坐钓鱼台,笑看风浪卷至天际,可他家作为打鱼人,却得直面这场风雨。
可以预见,将有无数道折子发往神都,状告他家各种腌臜事,甚至直接泼脏水都可能。
他何家算得上是一省封疆大吏,如今却也沦为了棋子的角色,不得不说给何嘉言带来了震动。
以往觉得高枕无忧的人生,如今看起来并非这么回事。
出了行宫,回望那高不可攀的宫阙,再看那非官员不得擅入的宫门……
何嘉言第一次觉得,自己要多读书考功名,否则等老爹百年之后,就没有人给自己遮风挡雨了。
第35章 锦衣卫报
今天发生的这些事,皆是朱景洪私自定下。
所以在送走何嘉言后,他便立即去了寝宫,要把这些事向朱景源交代。
无论是调动裘鸿参战,还是支持按察司审案,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必须让朱景源知情,并做好应对的心理准备。
当朱景洪在寝宫详细解说时,另一头的锦衣卫千户所内,千户李文钊正在整理消息。
作为专业搞情报的,李文钊整理线索的水平极高,此刻他便从大量汇报中,发现了不太寻常的东西。
从前两日开始,金陵各地的大量地方官,便以各种理由离开衙门。
这是很不正常的事,地方官除非有上级行文,一般不会离开治所。
“这些人给的理由,多数是访友或视察地方!”一旁有百户分析道。
“事情只怕没这么简单,把他们的去处都理出来!”李文钊沉声道。
屋内众人只得继续忙碌,在忙碌中还不断接收新反馈的消息。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事情总算有了些眉目,却看得李文钊心情越发沉重。
只因涉事的几十名官员,几乎都是朝著应天来的。
太子爷并未召见,这些人不约而同赶来应天,肯定背后有人鼓动串联,存心不良。
“这事儿得禀告太子爷!”
想到这里,李文钊也没耽搁,换上官服就往行宫赶去。
锦衣卫作为上直亲军之首,通行权自是不一般的高,进入行宫畅通无阻。
当他来到朱景源寝宫外求见,朱景洪兄弟二人正在议事。
“参见太子爷,十三爷!”
坐在上首,朱景源平静问道:“你过来何事?”
“回禀太子爷,今日梳理各方奏报,微臣发现一桩奇事,不敢隐瞒特来禀告!”
面带好奇,朱景源说道:“什么奇事?”
“从两日前开始,金陵各府县地方官,有四十多人离衙,如今……或许在来应天的路上!”
“或许在来应天?”
“这些有的说是访友,有的说是视察地方,可最终去的方向……都朝著应天!”
没等朱景源继续问些废话,朱景洪当即开口:“四哥,你还不明白……这些人是来造反的!”
“咱们定下了期限,到现在还有许多官衙未曾上禀,这帮人恐怕是完不成任务,来逼宫了!”
又是逼宫又是造反,李文钊既感叹于朱景洪目光如炬,又觉得他过于夸大其词。
但他转念一想,依太子这等温和性子,不说严重些恐怕根本不会在意。
果然,只见朱景源看向朱景洪,问道:“十三弟,如此该当如何?”
这番没主见的问话,既让朱景洪感到好笑,又让一旁的李文钊深感失望。
“四哥,还能怎么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罢了,所以此前我才说,让你早些做好准备!”
上一篇:当昏君开始炼丹
下一篇:抗战:我用神级选择打造百万雄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