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亿点怎么了 第125节

  “大王,此种粮食当真奇妙,臣之前从未听闻过,更是没有见过,过后大王做出来食用时,臣可一定要来吃一吃,心中实在好奇得紧。”

  李元吉顿时一笑,也没有说话,现在说再多,岑文本都理解不了,没有多大意义。

  等了许久,岑文本下去看了一圈回来,见李元吉坐在地里,啃着一根像甘蔗的棍子,岑文本顿时不解。

  “大王,这是何物?”

  李元吉当即又从旁边拿出一根。

  “来,吃一根,这是玉米杆,就像吃甘蔗一样,吃起来一样的甜。

  不过这个玉米杆可不像甘蔗那么甜,水分那么多了,略微少一些,就这样,你还得挑,挑到不好的玉米杆,那是一点味道和水分都没有。

  吃完了自己拿,这里还有呢。”

  在李元吉旁边,还有一堆玉米杆,这些都是李元吉没事挑选出来砍好的,还记得他自己小时候收割玉米,可是把这玉米杆当做甘蔗啃了不少,如今再次见到,他是真的忍不住。

  几人就这样吃了起来,岑文本吃了两根,牙口就受不了了,李元吉依旧悠哉的吃着。

  直到玉米全部收成结束,李元吉与岑文本都来了精神,现在只需要点清,他们就能知道这个玉米的亩产大概是多少了,这点不仅岑文本这些人好奇,李元吉同样好奇得很。

  岑文本带着带来的文臣开始清点,直到接近一个时辰的时间过去,岑文本一脸激动的来到李元吉身前。

  “大王,喜事,喜事啊!这个玉米,臣清点之后再三比对,经过计算,这个玉米的亩产,达到了足足七百斤有余,比起水稻、粟米的亩产,多了一番有余啊!”

  岑文本是真的激动了,他是真没有想到,这个玉米的产量竟然这么好,当初李元吉让他种植时,他都没有过多的重视,岑文本现在想想,都满是后悔。

  如今不仅是岭南缺粮食,大唐各地,都缺粮食,而他们这里,却是有了这么产量这么高的玉米,不仅是岑文本,其他人在知道后,全部兴奋了起来,这些都是粮食啊!

  李元吉在听后,并没有多大的兴奋,因为他知道玉米的产量,虽然比不上土豆、红薯那些变态,但是正常产量都是有一千多斤的,至少都是一千二三。

  然而如今只有七百多斤的亩产,就这,还有什么值得高兴的?

  看着激动的岑文本等人,李元吉很是感慨,等他把杂交水稻拿出来,这些人指不定要激动成什么样,要是知道土豆与红薯的亩产,这些人会不会眼红到发疯?

  岑文本看着淡定的李元吉,也是逐渐平复下来,心中更是一阵敬佩。

  “不愧是大王啊,这份镇定、稳重,就是不一样。”

  这时李元吉的声音传来。

  “景仁,让人都把这些玉米抬回去吧,记住,一定要好生晾晒,把玉米中的水分全部晒干,不然过后玉米就会发芽了,一定要注意。

  还有这些玉米杆,全都带回去,都有大用。”

  李元吉没再去看,实在是这个产量远低于他心中的预期,实在有些难以接受,就因为没有化肥,其他的其实都不差,就土地的肥沃性而言,如今这里的土地还非常肥沃。

  即便这样,都才只有这么点产量,要是换些土壤没有这么肥沃的地方,这个产量还得再少一部分。

  回到王宫,晚些时候岑文本又来了。

  “参见大王。”

  “起来吧,这是又出了什么事了?玉米晾晒得如何?”

  李元吉还以为是玉米的问题,直接问向岑文本。

  岑文本表情严肃:“大王,玉米已经晒过了,再晒几日,就可以进行储存了。

  臣此次来,是另有一事,骠国的使者,还有两日就能到这里,另外倭国也已经派出了使者前来,倭国派出的使者是大臣苏我虾夷之侄,苏我日向。

  正平来信,苏我氏在倭国的权势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苏我氏以为是大唐在干预倭国之事,故而这次倭国派来的使者,严格意义而言不是使者,只是为了苏我氏而来。”

  岑文本将韦挺的书信拿出,李元吉接过看后,顿时明白了这个苏我日向来的原因了。

  不为别的,就因为镜部臣摩理势在韦挺的支持下,逐渐取得大权,甚至对苏我虾夷的大臣之位发起了冲击,尤其是未来倭国王的问题,摩理势支持的山背大兄王更是逐渐出现在台前,苏我虾夷支持的田村皇子落入下风。

  种种原因,导致苏我虾夷不得不寻求外助,除了派使者来他这里,韦挺更是弄清楚了苏我虾夷派人前去连续百济,以寻求帮助。

  李元吉看后,顿时嘴角一翘,来得好啊,他手里正好又有了一批军械需要出手,既然摩理势的优势太大,那是该让苏我虾夷增强增强实力了。

  “景仁,传信给正平,让他准备开始进行第二阶段计划。”

  对于这些,李元吉早就已经有所准备了,他就在等着这一刻呢。

  岑文本当即应下,两人又聊了一会,岑文本随即退了出去。

  两日的时间眨眼而过,这一日,李元吉穿着隆重,不为别的,只因为骠国使者到了,本来使者到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偏偏骠国这个奇葩,一来就要认他当老大。

  别人都认他当老大了,李元吉不盛装出席都不行,自己的面子有了,也得给别人一个体面,不然以后谁还会跟他混?

  “外使刘宣蓬,拜见齐王,齐王千年。”

  李元吉坐在上方,阶梯之下,刘宣蓬跪在下方,而在两旁,则是齐王府一众属官,这一次,差不多是李元吉最为正式的一次了。

  “外使请起,外使远来,孤心甚慰,骠王有心了,方才听你名字,你是汉人?”

  刘宣蓬起身,恭敬答道:“禀齐王,外臣非汉人,不过我王乃汉人之后,姓周,亦有汉名,名天蓬。”

  李元吉听后,顿时一愣,骠国国王竟然是汉人之后?不是骠人?周天蓬?这什么跟什么?

  李元吉的第一想法就是惊讶,随即就想到了那个天蓬元帅,这次他着实是被惊讶了。

  “哦?孤着实没有想到,原来骠王竟然是汉人之后,你回去后,转告骠王,若是有时间,可以回来看看。

  这次你所来,所谓何事?”

  闲聊两句,李元吉便是步入正题,这段时间他也有特意去了解过骠国,了解之后李元吉也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如今的骠国,原来并不是一个大统一王朝,而是由各部组成的一个联合。

  骠国之下有十八个属国,部落更是达到二百九十八个,如今似乎是由毗讫罗摩王朝统治骠国,至于疆域,东边紧邻真腊,西边挨着东天竺,北边就挨着如今他正在攻打的芒部那里,也就是如今的德宏方向。

  至于实力嘛,李元吉了解下来之后是觉得不咋地,因为骠国连真腊都打不过,了解到这里,李元吉就没有再去过多的关注了。

  刘宣蓬不敢耽搁,当即回应。

  “禀齐王,齐王大军军威,我王已有听闻,前番齐王大军攻真腊,我王主动出兵相助,便是表明心迹。

  此次外臣前来,便是与齐王签订国书,骠国愿永世与齐王交好,从今年开始,今后年年向齐王进贡。

  同时我王听闻齐王正在对望部、芒部等撩人用兵,我王更是迫不及待,因这些人时常入我国,劫掠我国部落,今齐王出兵,我王愿意出兵协助齐王,攻破敌撩。

  此次外臣前来,特带来国乐为齐王弹奏,除此之外,另有不少精美贡品,以及两船贡粮。

  此乃我王国书,以及贡品清单,请齐王查阅。”

  岑文本将国书与清单接过,呈给李元吉,李元吉拿在手中,心中却是玩味与好奇,玩味的是,骠国是特意了解过他的,至于出兵相助,不过是想表现一番罢了,以免此次被他拒绝。

  至于好奇,李元吉更多的是对骠国国乐的好奇,要知道,白居易可是特意一首诗,名字就是骠国乐,这还是骠国被南诏灭国前,骠国国王雍羌派遣其子舒难陀率领乐队前来,经过漫漫路途才能听到的。

  国书看完,随即看向清单,然而李元吉很快就被一项吸引了,那就是粮食,骠国此次送来的粮食,全部为稻米,且数量是一点都不少,李元吉顿时有了猜测,看来骠国,同样是个非常适合种植水稻的地方啊。

  事实李元吉也没有猜错,骠国的农业一点也不差,大量种植稻谷与甘蔗等作物,这才能有这些粮食进贡,可见是真的了解过岭南这里的。

  过了一会,李元吉将手中的清单缓缓放下,看向刘宣蓬。

  “骠王确实有心了,这些孤都非常满意,至于出兵协助,便不必了,孤的大军,足以平定。

  不过,若是仅仅这般,还不够。”

第195章 强吃骠国,长安风云惊岭南

  李元吉饶有兴趣的看向刘宣蓬,如今骠国主动送上门来,他可不会客气,预定的计划必须要实现。

  这种方面李元吉可一点都不会心软,他也不能心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要是事事都心软,最终吃亏的,只能是他自己,虽然他的封地严格意义而言不是一国,但也差不多了。

  自己的利益,必须要去争取,更何况还是别人主动过来让他狮子大开口,李元吉必须要满足。

  刘宣蓬听后也没有丝毫惊讶,他在来之前,骠国上下以及他自己,就没有想过就凭借这些,就能说服李元吉。

  他们这样做,也实在是被李元吉的军威以及那动不动就灭国的做法给惊到了,看看真腊,压着骠国打的真腊啊,四个月,就这么点时间,就被灭国了。

  他们连真腊都打不过,然而真腊又亡得这么快,他们都不敢想,要是李元吉对他们有了灭国的心思,他们能坚持多久?两个月?三个月?就特么亡国了!

  比起亡国,不就是送钱送粮上贡品吗?哪怕让李元吉驻军他们都能接受,比起亡国而言,这些都是小问题了。

  刘宣蓬恭敬道:“齐王若有其他需要,请尽管说来,我王尽量满足。”

  刘宣蓬一副乖乖待宰的样子,李元吉顿时就不可客气了,给了岑文本一个眼神,岑文本当即站了出来。

  “外使,想必外使也知,齐王有对外贸易船队,如今已下西洋,但船队沿途补给,却是极为困难,故而需要在骠国租借一港口,这个港口,我们会自己建设。

  故而贵国需要将最南部地区,尽皆租借给我王,至于期限嘛,就看贵国的诚意了。

  同时,在与天竺接壤的那部分,尤其是与曼尼普尔国接壤的部分,同样要租借给我王,接下来我们会打通去往天竺的陆地通道,届时会从云州通过。

  云州,乃我王设立之州,就是如今正在出兵之地,到时会连通我王封地之内。

  至于两地租借多久,则看贵国诚意,若是诚意足够,我王可以在西州,也就是前真腊与贵国接壤部分,给予骠王支持,同时,贸易也会带着贵国,帮助贵国发展。

  另外在南部与北部之军,尽皆会帮助骠国稳定国势,同时我王也会派人前往骠国,帮助骠王,无论何时,我王都将会坚定的站在骠王一方。

  外使,不知贵国可否做到?”

  岑文本没有与刘宣蓬商议,直接就定下了条件,开出的条件,比起和李元吉商议的,直接多出了不少,直接从一地变成南部与北部,现在就看骠国能够接受多少了。

  刘宣蓬闻言,面色肃然,片刻后躬身答道:“禀齐王、上官,此事外臣无法做主,不过请齐王放心,外臣回去后,会将此事全部呈与我王。

  另外,我王愿意与齐王签署贸易协议,我王愿意每年与齐王达成百万贯铜钱的贸易,我王希望齐王能够同意,将大船能够售卖于我国。

  有了大船,以后我王也能及时前来拜见齐王,以望齐王准许。”

  听到这里,李元吉没有小瞧这个骠王了,反而有些惊讶,以这么低的姿态看中与他的贸易,可见是有几分本事的,因为这些商品,对于骠王而言,将会是一个极大稳定局势的助力。

  合作加上宣传,借他李元吉的势去稳定他自己政权,有点东西的,看中的大船,更能证明这个骠王有点小心思。

  不过李元吉也不再去管,小弟始终是小弟,若是不愿意做他小弟,他也不介意换一个小弟。

首节 上一节 125/3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秦时:出身名家,龙族言灵

下一篇: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