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89节

  此书去年在商人和学者之间的流行到这时才终于慢慢沉淀到民间,甚至许多普通读书人是先读了《天演论》然后才有机会看到《葡萄牙国史》的。

  王文龙写出《葡萄牙国史》将近一年之后终于在百姓之间彻底流传开,许多正经的点评版也陆续出现。

  此时海内最出名的方志史学家“镜山先生”何桥远花费小半年时间点评完《葡萄牙国史》,他在序中盛赞王文龙的作品:“研究西洋掌故发前人之所未见。读此书甚过读千本夷方志也。”

  福建晋江出生的礼部尚书杨道宾也是此时的历史名家,他主张以古为鉴,曾经几度表进“三国志”“五代史”论给万历,想要向他劝诫朝政。

  在外出主持乡试期间杨道宾收到了家乡好友寄来的《葡萄牙国史》,一读之下几乎废寝忘食,然后也开始动手做评注,此时也将自己的点评版送回福建老家出版。

  他在自己的点评版中大赞:“观此西洋书籍,了解西洋诸国图强之本质,对大明之局势极可借鉴。”

  随着《葡萄牙国史》在普通百姓和小文人之间流传开来,王文龙的名气日渐响亮。

  他的名声终于大举跨过长江进入北方,在山东河南等地也有不少人谈论王文龙的作品。

  这些地方的商品经济还没有像江南一样发达,还要担心边虏的入侵,北地的文人从《葡萄牙国史》之中却是看到了强兵的希望。

  因为书中有许多地方表露出对于葡萄牙国开海攻战的称颂,有人以为王文龙也是坚定的主战派,至少也熟悉海外军事。

  不少人将王文龙认定为一个有军事眼光的文人。

  王文龙名气越来越响,连他的那两个对子也被许多人传抄。

  “四面云山谁做主?一头雾水不知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两个对子写的实在太好,王文龙的故事也伴随流传,王文龙既有眼光又晓文才,甚至还颇有数理才能,被福建左布政史大礼请去做幕僚,自然而然被人当成小说话本里头的白衣秀士。

  接着他在常州自述的身世也被渐渐传开,于是读者们又给王文龙添上许多传奇背景。

  一个出生富贵,年少破家,励志读书,终有所成的名仕文人形象慢慢建立起来。

  ……

  就在王文龙又得名气又挣钱,心中美滋滋的时候,袁无涯也终于从河南返回苏州。

  他这趟去河南本来以为多少能弄到几本书稿,却没想到李贽已经北上,他的弟子们也风流云散。

  河南安阳的董其昌等人以及朱载堉、王骥德又全部进入研究状态,一时都没有可出版的东西。

  袁无涯还以为自己的出版社只能去淘换些次等作品。

  这时他一回苏州就收到了徐树丕送来的王文龙的书稿,瞬间就大喜过望。

  王文龙这时可是炙手可热,听说前几日还去常州主持了会讲,虽不知为何常州会讲内容不显,但如果能出版他的新书肯定能够获得收益。

  “就是希望建阳的作品要保持原有水平才好……建阳写作速度太快,花费个把月时间就出一本书,别给我弄个急就章出来。”

  袁无涯心中念叨。

  王文龙如此诚意,哪怕书写的不好,为了留住这个朋友也必须印刷,但如果是那种情况就有些不美了。

  袁无涯翻开稿纸,先看看书籍名字叫做《国富论》,又看到王文龙自己做的序,说这是一本研究经商的书籍,袁无涯点点头。

  早几十年归有光就描述过此时士商情况:“古者四民异业,至于后世,而士与农商常相混。”

  到了此时,“士而商”“商而士”的情况比比皆是,市面上也出了不少以士人和商人为共同读者对象的书。

  《士商要览》《士商类要》《士商必备》……这些书籍一般讲论一些经商的道理和窍门,袁无涯觉得以王文龙如今的地位出一些这类的书籍也份所应当,毕竟王文龙名气放在那里,已经有了指导别人的资格。

  但是读着读着,袁无涯渐渐皱起眉头。

  王建阳写的是啥东西?

  德化的瓷器产业发展,泉州的海丝集群研究,开中法的背景效果分析……

  袁无涯越读越难受,根本读不快,花费了一上午时间才看完一章内容,只感觉自己脑袋被填入许多新鲜知识,数量太大,弄得他头昏脑胀。

  而这本书的真正味道也终于被他品了出来。

  让他惊得目瞪口呆。

  经济两字这时早已出现,普通人也能听得懂,一般认为是“经世济用”之学问。

  具体内容涉及治国理政,发展农桑以利民生等等。

  但是之前研究经济的人全都是从大道理上着手的。

  “经世济用”中“经世”二字出自“春秋经世,先王之志”,“济用”二字出自“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所以此时经济研究者往往讨论先王之志和精义。

  全都是哲学范围的东西,而王文龙虽然讨论同类问题,却完全不涉及高大上的哲学。

  《国富论》只做地面上的讨论,将影响经济的各项因素条分缕析,这种讨论经济的方式前所未见。

第144章 新书读者

  袁无涯看完书之后头疼良久,实话实说,读的非常累,但是却忍不住翻开书继续读下去。

  读了一下午书之后,袁无涯合上书页趁着天色还没晚,就连忙出门去往书种堂。

  他很明确的感觉到王文龙又写了一本天下奇书,甚至比《葡萄牙国史》更加厉害,却是要马上去书坊中让校勘先生连夜赶工将这本书的书本排出来。

  越快越好。

  ……

  时间来到万历二十八年七月中旬,西南终于传来捷报。

  播州这场大战从二月开打,历时四个多月终于结束。

  因为李化龙的周密准备,所以全程有惊无险。

  李化龙一开始的政策就是安抚其余势力,剿灭杨应龙。

  随着李化龙的几路大军节节胜利,杨应龙也搞过假投降这一招,但是明军根本不受降。

  杨应龙让自家妇女在土城上跪拜痛哭,诚心投降也不被接受。

  甚至最后用出谎报杨应龙服毒自尽拖延时间的办法同样没有丝毫作用。

  八路官军陆续到达,断绝了杨应龙的柴草和水源,将杨应龙团团围困在他的老巢海龙囤。

  面对坚固的城墙明军也没有什么花招可玩了。

  这时正逢李化龙的父亲去世,万历亲降圣旨要求李化龙身穿白衣头戴孝帽、光脚麻鞋指挥作战。

  此时贵州也进入雨季,阴雨绵绵,持续不晴,明军和播州叛军在泥水间展开最后的绞杀。

  在多山的地形之中,本来火炮就难以使用。加上阴雨连绵,干脆连火枪也成了摆设。

  双方只能在泥泞之中奔波苦战。

  偷袭反偷袭,包围反包围,持续四十多日,全都死伤无算。

  打到后来,大将刘綎、总兵官陈璘、吴广这些高级将领都亲自带领士兵做先登。

  明军一个点一个点的拔掉海龙囤的堡垒,最终于六月初六攻破海龙囤大城,城破时杨应龙和妻妾自杀,其子杨朝栋和杨兆龙等百余族人被俘获。

  六月二十八日,播州之乱彻底平息的捷报终于从前线后送。

  而与此同时,朝廷之中也已是一片混乱。

  这年的天气实在是太恶劣了。

  为了平息天怨,万历再次稍作让步,先是免除了京师的牙税,接着又宣布停止今秋的死刑。

  然后面对文官的尚书万历又宣布一个新闻:宣布一件事,慈庆宫建好了!

  文官再次得到安慰,因为慈庆宫是太子所居,房子建好了,似乎朱常洛成为太子的日子就又进了一步。

  然后大家更猛的上书。

  连同王文龙的那篇文告一起,纷纷朝议涌向万历。

  大家高兴的感觉皇帝能退第一步就能退第二步。

  万历十分头疼,好在这种事情他经历的多了,索性将政事一丢,回到后宫躲清静。

  他知道自己做出这么多让步,足够大臣们高兴一阵了。

  ……

  苏州长洲,汤家巷。

  一处六进的大宅院坐落在浓荫之中。

  宅子十分安静,若是有人从外而过,说不定会以为此地已然废弃。却不知这里居住着一个真正大人物。

  九月的天气,暑热非常,顶着大太阳家中的仆人急急忙忙跑进院子:“老爷,那王建阳的新书给买来了。”

  闻言,一个六七十岁的老者从屋中走出来:“快拿来我看。”

  老仆连忙将书本递给他,老者随便翻看了两眼,看看上面《国富论》的书名吩咐说道:“屋里闷热,给我到葡萄架下摆张桌椅,再上一盏清茶。”

  仆人连忙去了,又有小厮上来给老者宽衣。

  这老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前首辅申时行,今年已然六十五岁,居家告老九年。

  申时行面容清癯,但看起来气色倒是不错。

  他明显是个守礼性格,这么大热的天气里居然还穿着一身长服,虽然用了透气的面料,但是这衣服再轻,连腿带袖的罩着依旧让人一看就要发出汗来。

  一直走到里屋,肯定没有外人,申时行才依照礼数脱下宽袍。

首节 上一节 89/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