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87节

  “请说。”徐学聚颇为急切。

  “一是东林一党最会搅动舆论,他们必然会在朝议之中做手脚,而沈阁老有圣眷在身,这一次朝议结果不会吃亏,既然如此,可以暗查其中一二串联过分者,将他们行为上报弹劾,坐对方一个‘壅淤群议,不以实闻’的罪名。”

  徐学聚闻言大喜:“这主意不错,他们肯定会露出马脚。”

  东林党人串联朝政的方法十分直白简单,定然会推出一二人猛冲猛杀,这些过河卒子肯定会暴露短板,只要沈一贯有心去抓,没有抓不到的。

  王文龙又分析说道:“只要能够将东林党内一二猛将陷落,沈阁老对内也可以交代了。”

  “的确如此,”徐学聚点头说道,又问,“第二点是如何?”

  王文龙回答:“经此一事我观察楚王宗室内部肯定有极大矛盾,要不然不至于二十多年的事情突然发出来,还有几十个宗室联名一起上疏,这次即使楚王得保,圣上出于天家情谊,也不至于对所有楚王宗室一并清理,最多处理一二首告……”

  徐学聚想想道:“建阳的意思是让沈阁老提醒楚王?”

  “不能提醒,最好尽快切割。”王文龙说道。

  “有如此厉害?楚恭王若是保住王位,凭他能量,定然将本地宗室一番整理,有人做了打样的,谁还敢再起来闹事?”徐学聚颇为不解。

  王文龙却摇头说道:“抚台,这些宗室赶二十多个人一起上告,说明不光是楚王之事内情极多,更关键是证明楚王在本地的能量也不被他们放在眼里。若是楚王真有能力,何必花费一万两黄金行贿礼部侍郎?”

  “这次楚王宗室中几十个人出来和楚王弟兄作对,哪怕事件暂且平息,楚王名声受损,震慑本地宗室的能力不会更大只会更小。且东林党在万历二十九年京察之中受损极大,短短两年却已补足元气,而且还能进行反击,足可见他们在朝中拉拢党羽的本领。”

  他问道:“就算沈阁老真能利用此事打击东林党,难道能比万历二十九年的京察作用更大?东林党一时受了打击,但是势力仍然在不断发展壮大之中。这一回他们帮助楚王宗室,等他们休养生息,回过神来,难道不会有第二次?”

  王文龙道:“而且东林党这边出的不过是一二喽啰,沈阁老却是亲身应战,若有损失,是拿黄金换泥土也。”

  王文龙最后总结说道:“所以我以为沈阁老这一次若得了好处就应该赶快收手,与楚王之事划清界限,否则过不多时楚宗室再闹出乱子,圣上也不可能总站在沈阁老一边。哪怕到时两边各打五十大板,沈阁老所受损伤也必然极大。”

  听王文龙说了一通,徐学聚豁然开朗,连连点头道:“建阳真是当世卧龙,不出福建却将此事条分缕析说得如此清楚,我当写信与沈阁老参详。”

  王文龙则叹了一口气。

  “自家斗自家,党争之事徒损国力,谁赢了又有何好处?”他想想,在抽屉中拿出一函《民族国家论》道:“抚台,这一次寄信能否将这一函书也带上京城,推荐沈阁老一观?”

第306章 浙党推书

  京城,沈一贯的府邸。

  首辅沈一贯,刑部尚书萧大亨,礼部左侍郎李廷机,以及浙党的一众大佬齐聚一堂。

  在座都是大忙人,哪怕沈一贯提前联络,但是大家要凑在一起,还是让沈一贯等待了半个多时辰。

  等待过程中,沈一贯便坐在那儿翻着《民族国家论》,边看边暗暗点头。

  萧大亨坐下笑道:“阁老看的什么书,如此欣赏?”

  沈一贯把书本放下,说道:“此书写得极有趣,将人性中许多事情写得万分透彻,的确发人深省。”

  李廷机却没心情看书,伪楚王案发之后当地的巡抚和巡案不敢调查,于是将案件打回,万历皇帝下令公卿大臣们开会议论此事。

  原本的礼部尚书、东林党的郭正域因为参楚王行贿之事被以为与案件有涉,不适宜主持议论,所以万历皇帝又让李廷机以礼部左侍郎的身份取代郭正域为代理礼部尚书处理此事。

  虽然万历皇帝这明显是帮助浙党的作为,但也把李廷机给推到了风口浪尖,他生怕一步走错就连累整个党派以及自己的前程。

  见人来的差不多了,李廷机颇为着急的道:“沈师,咱们还是先说正事罢,沈师心里究竟是怎样主意?”

  浙党内部早已经就此事进行了好多场的议论,只是一直没拿定主意,这时沈一贯闻言一脸轻松的说道:“我已定下了法子,拿起东林党人串联的证据,全力弹劾一批礼部官员。”

  “沈师,是否再考虑一下?”李廷机闻言第一个反对。

  沈一贯看他这模样微微皱眉,内心对于自己这个门生有些不满,李廷机明明是浙党,但是却做事时总留有一线,不愿意全心全意为党派考虑,在外人看来他是公正,而沈一贯看来这就是有些拎不清了。

  “有何意见?”沈一贯理了理衣摆问道。

  “礼部言官不过是具文以奏,其中许多人也是真心上疏,并不真的和东林党有关系。若是我们不加分辨施以雷霆手段,只怕会引起旁人非议,以为我等党同伐异、不能容人。”李廷机不想弄礼部言官,一方面因为他比较正派,另一方面则是他自己刚刚当了代理礼部尚书,一上位就跟着阁老一起整自己部中的官员,传出去也极不好听,以后肯定给他的工作造成很大困难。

  闻言沈一贯却生气道:“他们已经摆明车马与我等作对,难道我们连还手都不可?为何非要是东林党人才能斗争?”

  萧大亨连忙两边劝和,提出自己观点说道:“这一次咱们被东林党摆了一道,又有诸多宵小跟随上疏,若不杀鸡儆猴,日后也没个成法了。我也以为要参倒一二礼部官员做做样子,若非如此,尔张做尚书也会被手下人轻视不是?”

  李廷机字尔张。

  楚王也知道楚宗室背后是东林党,早就在浙党内部大为活动,金银是大把大把的撒,萧大亨其实也收受了楚王贿赂,自然是支持和东林党开战,保住楚王位置的。

  一旁的一个刑部主事也点头说道:“我以为萧尚书所言极是,不过此事一定要注意分寸。”萧大亨是他顶头上司,无论是从党派利益还是做官人情的角度,他自然都要对萧大亨表示支持。

  “的确要注意分寸,东林党不是这一下能打死的,做的过分在旁人以为也不好看。”沈一贯拍板说道:“这一次就参礼部几个言官和郭正域,其余人等皆不问,此事之后,还要和楚王划清界限!”

  闻言李廷机的脸色一下惨白,低头不好说话,而萧大亨思索一番,连连点头说道:“这一点的确极为重要。”

  沈一贯看向李廷机说道:“参哪几个礼部言官,还要由你来提议。”

  作为浙党安插在礼部内部的最高官员,李廷机闻言只能点头遵命,否则他在党派之内就真混不下去了。

  会议结束之后,萧大亨却终于放心,李廷机有多难做和他没有关系,他只希望浙党越来越好,自己也能跟着捞到利益。

  楚王给他行贿了上千两,但这时李廷机卖起楚王来却毫不犹豫,他点头说道:“这楚王也是个隐患,此事之后和他也要保持界限,阁老若是不提醒,我等还不曾想到。”

  “这主意并非我出的?”沈一贯说。

  “是哪位同侪有这样才华?”

  “福建的徐敬舆信中所写。”沈一贯笑着指指桌上的《民族国家论》,“我猜此办法也并非敬舆一人所想,多半是这书的作者给他建议。”

  众人都向桌上的书看去,待看清书籍作者之名,萧大亨惊讶道:“原来是王建阳,他又有了新书了?”

  不过萧大亨接着却道:“阁老,我听闻此人和叶相高来往颇密切,他在苏州所办报纸,还有李三才涉及其中,东林党人都为他保驾护航。”

  “我自然知晓。”沈一贯说道,“他是王建阳,不是那绍兴三宝徐文长。”

  闻言在场众人皆是一愣,接着便大笑。

  此时官场上人都说绍兴有三宝:绍兴话、绍兴酒、绍兴师爷。

  绍兴府和苏州府一样,读书人多、科举难度大,大多数人考上秀才之后就去自谋职业。

  苏州府的读书人很多去做了医生,而绍兴府的读书人不少就是做了师爷,因为出入宫门的绍兴师爷多,所以此时绍兴话也在官场之上成了一种特殊的通用语言,师爷幕僚用之互相交谈有一定的保密和拉关系的效果。

  徐渭徐文长也是绍兴人,他是明代第一幕僚,也是绍兴师爷的代表。

  众人笑了一番,沈一贯脸色严肃的拉回话题道:“我查王建阳此人消息,知他才华文字都是一流,且游走于各派之间,短短几年居然从一海外归客而成为国子助教,其才可比古之智囊,其文字奏折也有能登大雅之堂的本领,可知这样人物并非安于僚佐的。何况如今圣上也喜欢他的书,这样人物交好他不亏。”

  说来说去,其实沈一贯愿意交好王文龙的主要理由还是最后一句:万历皇帝喜欢他的《尚书古文疏证》。

  明代是有喜欢小说的皇帝的,最典型的就是嘉靖,嘉靖求仙访道之余极为爱好小说,实录记载他总是叫太监进献时新小说话本,跟大臣讲话时也常喜欢用小说中的典故。

  如果王文龙穿越到嘉靖朝,说不定凭借自己所写的小说就能简在帝心。

  可惜此时万历皇帝并不太喜欢小说,此君到底喜欢啥也没人知道,似乎只喜欢钱……万历能够推崇某人的书极为难得,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沈一贯去结交王文龙了,更何况帮助王文龙扬名又不需要付什么成本。

  七月,伪楚王案尘埃落定,浙党在朝中积累的人脉还是比东林党强,最终转危为安。

  万历皇帝谕旨表示:楚王已经继承王位二十余年为何今日才揭发?且丈夫告发妻子作证不足为信,以诬告罪名将朱华趆贬为庶人,圈禁回凤阳老家守陵。

  沈一贯又唆使浙党御史杨丕康等人弹劾礼部官员“压制群臣意见,不以实上奏。”

  郭正域还想要反击沈一贯,但最终也被浙党御史攻击到辞官。

  浙党大获全胜。

  紧接着沈一贯直接让国子监经场印了一千册《民族国家论》,满京城散发,让京中的文武官员都读读此书,而且还给王文龙送去一笔稿费。

  国子监印书理论上是不给稿费的,但是在沈一贯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他直接给王龙安了一个“校勘”的名头,将校勘的工资和补贴当做稿费发给王文龙。

  王文龙收到稿费也颇为高兴。

  主要是他得知自己的书在京城流传。

  虽然沈一贯让国子监印书有用公家的钱办自己事的嫌疑,但是有国子监经场站台,对于推广《民族国家论》显然颇有好处,起码没有人再会贸然查禁此书了。

第307章 太监献书

  运河上,叶成学泡着茶,问道:“建阳兄,听说浙党近日所为是你出的主意?”

  王文龙看他一眼,打哈哈的笑道:“我只是一个国子助教,哪里懂得这些事情?汝习不要取笑。我这趟北上,就是要回南京做事,我早已不是徐抚台的幕僚了。”

  “建阳兄这话说的不尽不实。”叶成学摇头说道。

  王文龙为叶成学倒了一杯茶,笑道:“汝习贤弟,你我还是诗文论交,不谈这些朝堂中事可以么?”

  叶成学谢了茶,点头说道:“我和建阳是至交,不论什么时候,我都是这样说。”

  叶成学的父亲叶向高是东林党大佬,他自然有消息渠道知道这段时间浙党在捧王文龙,猜也能猜出王文龙的所为。

  只不过叶成学虽然也是东林后学,但他对于党争却没有什么兴趣,他是性情中人,不以王文龙帮助浙党为意,不过也只有他父亲是叶相高他才能有这样的性格,现在王文龙的站位不明,稍低层次的东林党人都不会愿意和王文龙贸然结交。

  王文龙笑着道:“无论在福建如何,在江南,我还和李知府一起办报纸不是?”

  叶成学笑道:“兄台这样行事,如同踩着钢丝一般,不好走呀。”

  王文龙也不想有太浓的党派色彩,他帮助沈一贯一是为了报答徐学聚,二也是因为知道接下去几年浙党得势。

  过几年等东林党上台,王文龙大概也会帮助东林党,万历三十一年的大明,党争已经越发剧烈,不站位就会被攻击,王文龙的所作所为也只是为自己在万历年间的明朝做事谋一点空间而已。

  王文龙此时福建事了,要回江南处理事物,叶成学也是带着妻儿老小去南京见父亲,两人都带着家人,包了几条大船,在船上笑谈些诗文,讲些趣事,时间倒也自在。

  与此同时,京城,伪楚王案的尘埃渐渐落定。

  万历皇帝对于案件的结果挺满意,如果复盘这次案件就会发现万历皇帝基本上站在浙党的这一边,全力支持楚王朱华奎。

  这背后万历皇帝的什么政治算计还不是主要理由,更大的理由是这次案件万历皇帝得到的收获:楚王朱华奎以助工为由,向朝廷贡献两万两白银。

  东林党人告发的没错,朱华奎为了保住自己的王位的确上京城行贿,他不光贿赂了内阁首辅沈一贯以及礼部科道上下官员,连万历皇帝都拿了钱,而且还是走的公账。

首节 上一节 187/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