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 第101节

  他这里是八闽面对海外威胁的第一道屏障,虽然此时正在准备对倭寇在闽海的巢穴进行最后进缴,还没有精力对荷兰人多费什么心思,但还是急切想要了解荷兰人的虚实。

  王文龙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又描述了一遍。

  沈有容同样是对荷兰人的东印度公司模式大为惊奇。

  思索良久,他询问王文龙:“建阳以为大明是否应该也学着欧洲诸国向海外殖民?”

  王文龙这几天的思索也全在此事上,特别是看到海坛水寨的实力后感受就更深。

  不拿后世现代军队的评价标准去要求此时的军队,客观来说,哪怕明朝的军兵制度再多漏洞,海坛水寨的一千多陆军也绝对堪称此时海上不可小觑的力量,想要驾船去打欧洲殖民者不太可能,但是守卫海疆却已经差不离了。

  有这样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前世的大明居然都没有参与大航海时代,那么他到这个时空又能改变什么?

  入宝山而空手而归,王文龙不服啊!

  面对沈有容的询问,王文龙边思考边回答:

  “海外土地广阔,光是一个美洲探明的土地面积便与整个大明相当,而且其地方之南北距离也与我大明的江南中原相差仿佛,想必日照雨水都十分丰沛,若是能够好好开垦多半能够成为良田,其上之土人容貌也更似我大明人士,如此大好地方为何不去占据?”

  沈有容却皱眉说道:“地方广阔固然是好,但是想要占据所需投入必然也极为庞大。”

  沈有容作为大明的高级武官眼界也是有的,自然知道如若大明能够占据广阔国土能带来多少好处?

  可是他更明白殖民拓土是需要投资的,光是看大明经营西南东北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就能明白。

  大明周边也不缺土地,要想开疆拓土带上兵力打过去就行,但是打过去之后就是无尽的投入,想要将一块地方化为熟地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有时候还会打亏了。

  不然当年交趾是怎么放弃的?

  哪怕王文龙说的那美洲之上的土人人数稀少,但想要开拓的投资也肯定不会低。

  以如今大明的财政,哪怕是沈有容这么一个武官都不觉得可能负担起这项事业。

  王文龙闻言也是继续思索,然后缓缓道:“让朝廷去负责海外开拓,多半力有未逮,只有依靠民间力量,就像那荷兰人所为搞商业扩张才有可能进行海外殖民。”

  “对,商业扩张!我之前怎么没想通?”

  沈有容听着王文龙语气陡变,颇为惊讶的看向王文龙,就见王文龙目光灼灼看向前方海面,好像是发现了什么闪光的东西。

  他总算想通了!

第164章 王文龙的使命感

  的确正如沈有容所说,在这个时间点想要靠大明的国家机器去做海外殖民是不可能的,而且这也不应该是大明的重点。

  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中原王朝有自己的历史任务,对于这时的大明乃至于以后的满清:先经营好西南、东北、西北,弄出一个有利于中华文明存在的版图才是中原王朝此时段最重要的事情。

  至于海外殖民,只能依靠民间的力量。

  而民间有这样的力量吗?还真有!

  此时的大明占据全世界生产力的30%以上,吸引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白银,江南那群士商阶级有钱的不得了,赞助几个海外殖民公司有什么难的?

  而且海外殖民的利益也足够大。

  几十年后荷兰东印度公司售卖私掠证,得到证书的海主在规定的航线上可以掠夺所有不挂荷兰东印度公司旗帜的船只。

  郑芝龙找荷兰人借了一条商船第一批获得私掠证,只用一年时间就靠抢劫其他势力的船只建成二十只战船的舰队,再过十年郑芝龙控制的海船就超过三千艘,手下兵力二十多万——而此时他和荷兰人的合作一直都没有结束。

  还只是吃到了从荷兰人在东亚贸易航线之中漏出的油水而已,就能养活二十多万水军,这利益比做什么生意都要大。

  王文龙越想越明白:“如果能把江南士商的钱弄去成立殖民地公司,大明想不进入大航海时代都难,甚至朝廷在其中也能得到很多利润,足够反哺经营东北和西南的亏空。”

  沈有容询问道:“荷兰西班牙已经到大明海外来了,就靠着这点士商的支持咱们大明人士的公司能赶上么?”

  王文龙思索一会儿,脸上不禁露出喜色,斩钉截铁的说道:“能!肯定能!”

  江南仕商是有钱的,只不过在原本历史之中,这群人的资源一部分囤在家里等着满清来抢,另一部分居然拿去给东林党搞党争了——纯粹就是浪费。

  想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要和东林党争夺仕商阶级的支持。

  王文龙越想越明白,他现在的实力肯定不能和东林党对抗,但他要做的是扩大影响力,成为文豪,开启民智

  ——东林党也是由士绅阶层组成的,只要是他王文龙的思想传播的足够广,那么在以后的士绅阶层之中自然会出现支持他的人物,甚至原本历史中许多东林干将也会有新的思维,走上新的道路!

  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而且很可能成功,因为时间足够。

  他王文龙来到这个时代一年两年也许没什么效果,但十年二十年呢?

  王文龙想到的是历史上把殖民公司做得最强大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

  这公司今年就要成立,原始股东一百二十五人,资金七点五万英镑,手下的最大力量是一艘叫做“老虎号”的盖伦帆船,船员几十人,唯一可堪称道的就是这个公司获得了伊丽莎白女王给予他们对东印度的二十一年贸易专利许可。

  但这时欧洲印度航线由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所控制,这什么许可也是挂在墙上的。

  东印度公司真正获得海外的小块殖民地已经是二十年后的事情,真正崛起成庞然大物,更是四五十年之后的事情,那时大明都快没了。

  东印度公司的崛起距今这么久都还不迟,就说明现在入场大航海时代的时间还十分充足,王文龙的传播工作哪怕用上二三十年也足够!

  王文龙越想越是这个道理,忍不住喃喃说道:“肯定能行,就算不行,也当拼尽全力!”

  沈有容意外看着王文龙,万万想不到王文龙居然如此有决心。

  他不知道王文龙的心思,不过他也颇为赞同王文龙的想法,于是笑着说道:“此诚大业也。”

  “的确是一个大业呀!”

  王文龙笑着看向沈有容,眼神越发坚定,他终于想通了这几天困扰他的问题。

  他之前总是苦于自己没办法改变时代,但此时此刻他终于想明白了自己来到这个时空可以做什么事情。

  他走的路是对的!

  传播自己的思想,做文豪。

  之前王文龙总觉得自己站在晚明的时代起始点明明知道许多事,但是却因为力量弱小,什么事情也做不到,直到和沈有容的一番交谈,他终于想通了。

  他的确能做点事情,他现在所做之事对于整个国家甚至整个民族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解开心中一个莫大疑惑,从海坛岛出来坐在小船上,王文龙感觉整个人都是飞着的,恍恍惚惚回到福州,心情依旧如此畅快,回到丽文坊,正好撞见李国仙的轿子停在坊门之前。

  李国仙拿着自己做的点心从轿中下来,王文龙乐颠颠上去就叫了一声:“二姑娘你来了!”笑容灿烂,主动接过李国仙手中点心,“进屋去坐!”

  此时男女在街上可没有这般亲密的打招呼,王文龙举动一下引得周围路人看过来,连他身后跟着的王平保都十分尴尬。

  李国仙被众人瞧着脸蛋都红透了,“王大哥,你……”

  而王文龙已经高兴进屋,李国仙红着漂亮的小脸蛋,却终于还是乖乖跟着王文龙一起进门。

  正在王文龙因为解开自己疑惑开心的时候,浙江杭州,大药商李如松的府中,一场宴会刚刚结束。

  李旦极其有钱,今天在杭州的宴会要摆排场,请了颇多三吴的士人,宴席之后还挽留几人在他的府中留宿。

  年过四旬的冯元仲追着过百龄走出花厅,啧啧称奇:“过小友的棋术果真超凡入圣。”

  冯元仲是浙江名士,才华横溢,为人却也狂放不羁,他尤其喜好围棋,自觉也有国手之下的水平,今日受着药商之邀来参加宴席,却没想到连着三盘棋都被过百龄杀的片甲不留。

  过百龄听他说自己的棋力又是超凡又是入胜的,连忙谦虚说道:“不过是一些娱人的小道而已,不能当先生如此夸奖。”

  两人交谈之时,旁边又上来一位青年,他也是今日被邀请来参加宴席的名士之一,如今才十八岁,江苏人,有秀才功名,名叫钱谦益。

第165章 三人看棋

  钱谦益在围棋之上也颇为精通,高兴称赞过百龄:“过小友的棋力便说超凡入胜也足够了,小友出山之后多半未尝一败吧?”

  过百龄是个老实孩子,点头说:“我不过是离开家乡几个月而已,倒是没有下棋输过谁,但说不准天下还有高手,只是我未曾遇到而已。”

  冯元仲摇着脑袋说道:“过谦了,过谦了……”他有些口吃,说长句子就容易犯囧,所以便将这三个字颠来倒去拼命说。

  钱谦益也在一旁捧场,感叹说道:“天下无人能当啊!”言语之中,颇为羡慕。

  钱谦益是吴越钱家后人,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吴王钱镠,家族极其显赫,从宋朝开始就名人辈出。

  钱谦益的祖父叔祖全都考中进士,可他的父亲钱世扬却一生没有中举,所以父亲将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

  如今钱谦益日夜都希望自己能够天下扬名,以后能给家族增光添彩,至少也不要让后世吴越钱家子弟说起家族名人时把自己这个名字给略过。

  此时钱谦益不禁畅想着如果自己是过百龄该多好。

  虽然过百龄不是读书出名,但是才十三岁就已经有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国手实力,四海扬名指日可待。

  过百龄闻言却是连忙谦虚:“我也是碰到过高手的,在福州时我碰到一位建阳先生,与我杀至中盘我几乎不敌,棋局之上四处都见烟火,后来还是靠着我拼命计算才扳回一城。”

  “如若建阳先生年轻几岁,计算清楚之时,我多半要败于他手下。”

  ——王文龙觉得自己完全不是过百龄的对手,但是过百龄自己却不那么认为,他后来反复复盘和王文龙的那局棋,惊讶发现布局阶段王文龙完全是压着他在下,有几次机会如果王文龙能够抓住早就已经将他的大龙给杀死。

  所以此时过百龄只以为王文龙是计算能力不够强,才让他侥幸获胜,如果王文龙年轻几岁肯定能赢。

  当然这只是过百龄美好的愿望,实际情况是王文龙再年轻也算不赢他。

  过百龄在心中对于王文龙十分尊敬,以为是自己离家以来碰到的第一位厉害高手。

  闻言钱谦益和冯元仲都颇为惊讶,“莫不是写了《天演论》的静观先生王建阳?”

  “正是这位先生。”

  两人都爱好围棋,同时也听说过王文龙名字,连忙询问那盘棋局的过程,过百龄拿出自己所带棋盘一番演示,两人从头到尾看完,发现王文龙布局能力果然明显远超过百龄。

  这年代的围棋还没有这种思维,他们都不明白王文龙是怎么一步一步压着过百龄打的,只觉王文龙厉害。

  冯元仲不吝赞美说道:“建阳先生果然大才,不知如何居然便将全盘局势都统在手中了。”

  钱谦益则是更为聪明他从两人对局之中稍稍领会了全局意识的概念,思索说道:“静观先生这似乎是另一种围棋下法,若是有成谱系的棋局当可以分析。”

首节 上一节 101/2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历史直播:从卖公主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