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 第506节

  扯淡吧!

  扯犊子,也不是这么扯的!

  殿中鸦雀无声。

  所有人表情,先是震惊,后面就是……一副恍然的表情。

  大家都是吹嘘中的能手,大哥不笑二哥,只是交趾那边,确实有些过分的不要脸了,可真要较真起来,谁没有吹嘘过政绩啊?

  只是,交趾那边,吹的也太过分了!

  解大绅是傻子吗?他难倒不知道这是死罪?

  敢在赋税上做文章……额!

  只是很快,他们再次愣住了。

  解大绅是正儿八经翰林院出生,是沐浴过孔孟圣恩的!

  又怎么可能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怎么敢胡乱上报赋税?

  唯一的解释就是……天呐!

  殿中再次陷入沉默,每个人脸上的表情再次陷入古怪之中。

  朱元璋也愣在原地许久许久。

  他试探着问傅友文:“你没看错?”

  傅友文再次低头认真看着,深吸一口气,抬头道:“回陛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真上报了十二万两赋税!”

  朱元璋微微有些沉默,良久后面色有些动容,似乎在思索什么,又好似下出了决心。

  “好!”

  “咱大孙治理的好!”

  此言一出,大殿再次陷入绝对的沉寂!

  有人的心,已经开始狂跳不止了!

  奉天殿上,自南向北,自绯红到紫衣,所有庙堂高官,朱紫权贵,无不满脸惊骇!

  好一些人,如蓝玉等人,心已经跳到嗓子眼!

  老爷子这话什么意思,已经不言而喻!

  这是老爷子首次,在奉天殿大朝会,在四品以上京官之列,正式将朱雄英推向人前!交趾是他大孙治理的……

  朱元璋环顾面色各异的众人,继续缓缓地道:“洪武七年,标儿长子,咱大孙出生,于洪武十五年薨,然后被他师尊复活了。”

  “近日来,朝堂和民间都传闻咱大孙要监国啦?”

  顿了顿,朱元璋继续道:“此风不知是谁开出来的,咱只和六部堂官说过。”

  六部部堂忙不迭出列请罪:“微臣知罪!”

  虽然是请罪,但他们知道,皇上目的不在此,替皇帝顶罪,也是他们作为臣子的分内之事。

  朱元璋洒然一笑:“罢了,不必请罪,皆回班列。”

  “遵旨!”

第258章 这天下,真要变了!

  朱元璋继续道:“既然风气都在传,咱要不出来说两句话,似乎也难堵住悠悠之口。”

  “若是再任由此事蔚然成风,民间冒充皇孙之事此起彼伏,难免会引起社稷动荡。”

  “今日咱就正式告诉尔等!传言不虚!”

  “恰下月六月初六,其行冠礼,并且监国。”

  朱元璋微微沉默。

  然而百官现在已经无不开始倒吸凉气,众人面色惊骇到了极点。

  原来近日的传言,并不是假的!

  原来这股子风,真是老爷子亲自放出来的!

  原来皇明嫡长孙,果真准备监国了!

  站在奉天殿的群臣,许多人心里已经心知肚明,可更多的,还是有许多人被蒙在鼓里。

  “没错,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是咱大孙在治理。”

  “咱本想着,让他做出点成绩在和你们唠叨唠叨。”

  “现在不必唠叨了,交趾的赋税咱听了,都有些震惊万分。”

  “短短不到半年时间……傅友文,你户部没有拨过去一分钱吧?”

  傅友文忙不迭出列:“微臣惭愧,户部并未尝给交趾布政司任何财政支持。”

  朱元璋嗯了一声:“也就是说,交趾的一切,都是咱大孙子自己治出来的。”

  “半年十二万两赋税,到下个月才及冠,他比咱利害!”

  傅友文忙道:“大明之幸!陛下之幸!”

  朱元璋挥手,傅友文便入班列。

  朱元璋再次环顾众人,道:“宗人府那边,已经将咱大孙从上族谱玉牒。”

  “礼部。”

  礼部尚书李原听到朱元璋的呼唤,忙不迭抱着芴板出列。

  朱元璋淡漠看着李原道:“你礼部,准备祭祀大典吧,下月初,咱给大孙行冠礼之时,同祭天地、山川、宗庙、社稷,也该让他认祖归宗啦!”

  李原忍不住颤抖道:“臣,遵旨!”

  朱元璋点点头,再次挥手让李原入班列。

  不过无论如何,只要朱雄焕出现在众人视野,立其为储,恐怕是早晚之事!

  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持怀疑观望态度。

  毕竟皇孙已经远离中枢许久,治国不是儿媳,如果再出一个‘何不食肉糜’的皇帝,亦或者出现一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再或者出一个大字不识的农家子、流民……这样的人,也未必就能撑起国家大事!

  虽然老爷子说交趾是皇长孙在治理,可这其中的内幕,谁又能知道呢?

  指不定是老爷子手把手治理,然后将功劳丢给皇长孙?

  反正一切的一切都讳莫如深,只有等到皇长孙真正出现,是骡子是马,才能遛一遛…不远处,还有几名文官也在相互探讨着。

  “刘夫子。”

  方孝孺抿着嘴,见刘三吾紧紧握着拳,面上带着振奋,微微点点头。

  刘三吾也跟着点头:“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方孝孺道:“‘国’‘家’以教化为本,教化以学校为先;等皇孙归来,皇爷势必会让其入国子监进学。”

  刘三吾笑着摇头:“以他的见解,国子监谁能教他啊?你方孝孺吗?还是老夫?”

  方孝孺摇摇头:“老夫自然没本事教他,但国子监他是要来的,学问的事都可以放在一旁,他来,才能争取到更多的文人支持,所以我等届时要向皇上建议,让其入国子监进学!”

  刘三吾抿嘴,眼中发出一抹亮光道:“方兄说的极是!老夫考虑欠妥了!”

  朱雄英想真正进入群臣的视野,还是要争取更多文官的支持。

  因为这些人,将会决定皇长孙在民间的威望,所以无论如何,礼数一定要做全。

  至少在朱雄英储君未被宣布之前,他一定要获得除了淮西勋贵外更多的文人力量!

  不可否认,朱雄英在武夫们之前的威望已经极高。

  但治国,还是要靠文人们!

  ……

  中午,阳光明媚。

  进入五月盛夏之后,天气开始彻底炎热起来。

  朱雄英有些后悔。

  后悔没有在冬天的时候窖藏冰块。

  如今到了炎热的盛夏,尤其中午,就热的有些遭不住了。

  一顿饭吃的汗流浃背,却没办法祛暑。

  正在朱雄英,烦闷不堪的时候。

  府上下人急促走来,道:“爷,户部侍郎来了。”

  朱雄英闻言,愣了愣。

  户部侍郎他认识,是傅友文,不过只是有过几面之缘,说熟悉,其实也不怎么熟悉。

  却也不知道户部侍郎傅友文来此做什么?

首节 上一节 506/74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让你当太子,你去挖地道?

下一篇:鹿台都着火了,你说大商还有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