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444节

  说完,杜预将酒一饮而尽。

  “原来是荆州刺史杜元凯,失敬,失敬。”陈祗连忙露出了同样敬仰的笑容。

  “我早就听说了,元凯跟随大将军,立下赫赫战功,如此年轻,真乃我大汉栋梁啊!”

  “过奖,过奖。”

  杜预没有多说什么,直觉告诉他,这个陈尚书不是个好东西。

  杜预看了一眼人群中自己的父亲杜恕。

  杜恕现在是季汉大司农,九卿之一。

  杜恕轻轻摇了摇头,表示这个陈祗就不是个东西!

  “听闻荆州的均田,是元凯一手推行的?”陈祗继续问道。

  “是的。”

  “听说……”

  “陈尚书如果好奇,等酒宴结束后,我命人专门说给陈尚书听。”李衡打断了陈祗的话。

  “大将军……”

  李衡道:“现在是陛下设立宴请群臣的酒宴,酒宴上陈尚书要办理公务吗?”

  “大将军说得是。”

  陈祗这才乖乖闭上嘴巴。

  等饮了片刻酒之后,诸葛亮凑过来小声说道:“济安,最近朝臣在议论均田的一些问题,陈祗刚才可能是想提一些问题。”

  “多谢丞相点名。”

  “你也应该有所听闻。”

  “之前蒋公琰与我提起过。”

  “议论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有人认为均田之下,农民分散成各自的家庭,无法协同耕作。”

  (本章完)

第452章 冶铁带来的农业革命

  “二是曹魏现在以均田制来威胁公卿世家,让他们坚定地反对我们。”

  诸葛亮言简意赅地说出了目前大汉朝堂上这些人对均田制的异议。

  说完,诸葛亮端起酒杯,不再提这件事:“济安,来,我们喝了这杯酒,此事以后再说。”

  李衡立刻举起酒杯。

  显然,诸葛亮不想在今天提这件事。

  诸葛亮不愿意提,不代表其他人不愿意提。

  太常杜琼说道:“大将军,方才陈尚书提了均田,兹事体大,下官斗胆也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见杜琼都站出来说了,李衡就知道,这大汉朝堂上,有很多官员都有想法了。

  当初李衡清除益州世家的时候,杜琼是有把柄在他手里的。

  只不过,李衡出于对大局的考虑,与杜琼达成了妥协。

  这些年,杜琼在益州也大大发挥了他的能量,帮助李衡推动成都、重庆到江陵的商线构建。

  可以说,他的功劳很大。

  李衡说道:“杜太常但说无妨。”

  “这些年,大将军提的均田制和府兵制,为大汉立下了赫赫功绩,能收复荆州,就是府兵制提供了充足的兵源,以及提升了士兵的作战意愿。”

  杜琼义正辞严,声音铿锵有力。

  “我们能立足于荆州,亦是大将军在荆州也推行了均田制,得到了充足的府兵。”

  “随后,利用荆州府兵,又先后进军中原,下扬州!”

  说到这里,众人无不点头称赞。

  等气氛组把气氛活跃起来后,杜琼话锋一转,说道:“但到目前,朝堂上出现了不一样的声音,不一定会采纳,但希望大将军能听一听。”

  “承蒙陛下厚爱,幸得丞相垂怜,汉室得以复兴,乃上自庙堂,下至江湖,所有人齐心协力,非吾一人之功!”

  李衡说道。

  “天子在此,丞相在侧,今诸公有何兴邦妙策,何须向吾请示,但说便是。”

  众人一听大司马大将军格局如此大,立刻就心动了,开始蠢蠢欲动。

  “大将军,下官觉得,均田制下,出现了许多有田却无法完成耕种的情况。”

  说话的是刚才被李衡打断的陈祗,他看到很多人都跃跃欲试,认为机会又来了。

  “下官绝非空穴来风。”陈祗说道,“下官在今年到郫县考察过三十余户人家,其中有二十二户人家,只能耕种三十多亩地,还有十几亩地,闲置在旁,下官去询问了那些百姓,他们说实在无法全部耕种。”

  陈祗一说到这里,一些官员如同瞬间打了鸡血,连连点头。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家之根本,田地却每年有空闲,这实在是一种浪费。”

  说到这里,陈祗叹了口气,一脸的痛心疾首。

  “诚然,均田府兵,为我大汉带来了许多好处,可此一时彼一时,下官觉得,在不影响兵力的情况下,应该完善这一点。”

  “对!应该完善!”

  另一个官员放下手中的酒杯,他豪言道:“之前是因为朝廷继续打出益州,现在朝廷已经收复荆州、扬州,还拿下了关中,牵涉到的田地也越来越多。”

  “每多一户均田,就有十几亩地被浪费。”

  说话的这个人是户部尚书樊建。

  “如此,朝廷税收也无故减少了许多。”

  “是啊是啊!”

  众人也跟着附和起来。

  “所以,诸位认为,均田制将田以户来划分,一户人家无法耕种那么多地,这个政策需要改变,是吗?”

  “是的,大将军。”

  说话的还是樊建。

  “在过去,以庄园或者坞堡为据点,许多人在一起劳作,可以相互协同,耕种每一亩地。”

  “那以樊尚书之见,该如何解决?”李衡问道。

  “下官以为,只需要将之合并,一起耕作即可。”

  “如何合并?”李衡又问道。

  “按照里来合并。”

  汉代一里有二十五户。

  “合并之后,能确定完成耕作?”

  “按照过去的情况,是可以的。”

  “过去五十亩地需要多少人来种呢?”

  “这……”樊建顿了一下,“过去五十亩地大约五个成年男子协同耕种。”

  “平均一個人耕种十亩吗?”

  “是的。”

  樊建说道:“现在一户大约有三个到四个可以耕作的,但是按照目前的情况,每一户还有一个到两个到工坊去工作,这样也会对耕作有很大的影响。”

  “是否可以每一户少分一些田呢?”

  这一次说话的居然是朱据。

  朱据作为吴国的降臣,对均田制其实也是很了解的,因为现在扬州的均田,就是朱据一手在操办。

  “如果每一户少分一些田,还是会有剩余的田。”樊建说道,“现在是田多了一些,人少了一些。”

  朱据说道:“据在下了解,田多,可能是因为普及了曲辕犁,开垦田地比过去更方便。”

  “是的,但田多是事实,人无法尽其耕种也是事实。”

  “陛下,臣有疑虑。”

  这一次,说话的是杜预。

  刘禅认识杜预,杜预可是荆州刺史,他爹杜恕现在又是大汉重臣。

  “杜卿有何疑虑呢?”刘禅问道。

  杜预说道:“臣在荆州,荆州之民,每户分得五十亩地,却能耕种完,为何益州无法耕种完成呢?”

  他此话一出,大臣们纷纷诧异。

  “荆州皆可?”樊建问道。

首节 上一节 444/4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拒卖秦可卿,召唤并州狼骑

下一篇: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什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