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442节
看着蒋琬离去的身影,李衡也陷入沉思中。
蒋琬今日问的那些问题,其实都是没有营养的废话,刘禅和丞相早就定好。
蒋琬问前面那些问题,目的是为了顺理成章问最后一个问题。
而且还是在临走前,给人一种最后那个问题仿佛是最不重要的感觉。
但实际上,他的目的就是问最后那个问题。
李衡预感到,成都方面对目前的局势,已经产生了一种自主的新想法。
有一拨人正在刘禅周围推动这种新的想法。
为什么李衡知道?
因为这是这个时代利益分配问题。
益州是经过李衡改造的,益州士人集团的利益从土地转嫁到商业上面。
例如荆州不少商社背后就有益州士人的身影,现在扬州正在发展的不少商社背后也有益州士人的身影。
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叠加效应。
正在被大汉新模式覆盖的扬州诸多商社背后,也有荆州士人的身影。
这些人都是当初向李衡妥协的人,李衡也做出了承诺,将一部分利益给到他们。
可以说,他们是李衡在背后坚定的支持者。
按理说,一切都会按照大将军的想法来。
但这个世界有一条永远的规则:利益池是在不断改变的。
利益池说白了就是周期理论。
当益州的官僚资本逐渐站稳了扬州和荆州,他们的目光自然就投向了更广袤的中原大地。
但中原大地和长江一线的底层逻辑有点不一样。
中国的地形,越往南,山地越多。
华北大平原最南端淮南一带,也就是合肥附近。
再往南,是大片的沼泽、山地。
如果要将益州算到南方,这个时代,被长江穿过的地方,也只有益州有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了。
以江陵为中心的江汉平原,相当一部分还被云梦泽覆盖住,露出来的那一部分,也到处都是湖泊水泽。
至于建业这一带,是由平原、水泽、丘陵组成的,肯定有田,但和华北大平原一比,那就是小虾米。
这些地方虽然田不多,可河流众多。
在这些地方要获利,商业是最快的。
但在华北大平原获利,商业却未必是最快的了。
那什么是最快的呢?
如果你是益州某个大官,手中握有十家商社的股权,有大量的资金,现在王师对曹魏已经保持很大的优势。
谁都知道在不久的将来,王师还会北伐。
你也知道现在你的同行都已经开始盯着中原这块蛋糕。
你是如何快速先撕咬一口属于自己的呢?
(本章完)
第450章 对曹魏全面包围?
古代中国之所以是农业社会,是因为生产力不足的情况下,田的产能是最快且可具备规模化的。
这个重点在于规模化。
而商业在这个时代,之所以无法成为主要,也正是因为无法满足规模化。
真正的商业是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上游、中游、下游,消费端、金融体系和生产力迭代体系。
生产力迭代体系依靠的是理论科学知识。
这一切还得在宽松的制度下才能存活。
在这个时代,无论李衡怎么改革,都无法达到让商业完全占据主导的地步。
人一定是靠利去驱动的,而且是靠眼前的利益,利益在哪里,人就在哪里。
利益在船上,商业就兴盛了,人们为了赚更多钱,就会想方设法改造船体和与船有关的武器。
利益在田里,人们就会疯狂地并田。
华北大平原,到底有多大?
面对这块肥肉,如何能快速得利?
很显然,就是土地!
千年都是如此的问题,必然有它不可逆的原因。
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个时间节点。
转眼已经到了延熙六年十二月,洛阳下了一场大雪,城门口的人群正在围观刚刚贴出来的邸报。
一群骑兵飞快进入城内。
城门上则挂着一排人头,那些人头还瞪着浑浊的大眼睛。
据说这些人都是陈骞的家人,还有毌丘俭的一部分家人。
被杀的罪名也已经公布:私通蜀贼!
此时,在城门口邸报张贴处,人群热闹了起来。
“朝廷现在要征集新兵,诸位踊跃报名。”一個军官大声说道。
起初没有多少人愿意报名,后来来了一群士人。
“诸位!诸位义士!现在前线吃紧,蜀贼猖獗,大魏需要你们!”一个穿着华丽的士人大声呼喊道。
“你们要想一想,没有大魏,蜀贼来了,会善待你们吗!”
“蜀贼来了,大多数人都会被杀光!”
“保护大魏,就是保护我们自己,保护我们的家人!”
另一个士人说道。
人群开始热议起来。
“你们要记住,没有大魏,你们什么都不是!”
雪还在下着,曹魏新一轮的动员开始了。
“大将军。”王浑骑着马朝大街上的一队人行去。
“玄冲,这段时间辛苦你了。”司马师说道。
“为大将军效命,是下官的荣幸。”王浑连忙说道,“现在百姓入伍的意愿都很高啊,都愿意为大魏效命。”
说完,王浑转身看去。
城门口,密密麻麻的人群,都是准备去报道的。
“这个月能再调集一万人吗?”司马师问道,“我今日刚收到车骑将军的信,蜀军在太原厉兵秣马。”
“本月再调集一万人马有些难度,但也不是不能完成。”王浑说道,“目前各州郡抗蜀意愿已经提起来了,只是这些人毕竟没有上过战场。”
“先把人调集过去,练兵交给当地将领。”
“喏!”
司马师沉吟片刻问道:“我最近听说豫州还有不少人南逃到荆州?”
“有一部分,但不多,豫州各州郡已经全面戒严,对每一个县都进行了王道布施,百姓感念大魏的恩情,不会再被李济安所蒙骗。”
看着远方那些报名入伍的人,司马师面色冷静地说道:“要让每一个人都心甘情愿为大魏献身。”
延熙六年即将在一场大雪中结束,李衡沿着老路下了船,踏着白雪,上了一辆马车。
穿过秦岭之后,便达到视野开阔的关中平原。
从斜谷口出来的时候,李衡看到了比过去更繁华的一座城,即便是冬天,宽阔的水泥道上也排满了马车。
李衡竟然还看到了不少来自西域的胡人,他们操着蹩脚的关中口音,正在介绍自己的商品。
“斜谷口的自贸邑比我上一次来的时候,更繁荣了。”李衡欣慰地笑道。
“这一切还得多亏了郎君。”薛良说道。
“这和我关系不大,主要是丞相的支持,百姓的勤劳,才有了今日。”李衡拉好窗帘,“只有百姓才是财富的创造者,任何官员企图将这些功劳往自己身上揽,都是偷功。”
“但如果没有在任的官员,也很难有现在吧?”坐在对面的董宏说道。
“在任官员执行朝廷政策,履行自己的义务,做好了是应该的,做不好该罚。”李衡说道,“权力和责任相伴相随。”
董宏内心一震,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种理念。
上一篇:红楼:拒卖秦可卿,召唤并州狼骑
下一篇: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