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730节

  李冰设计的关中渠不仅规模比起历史上的郑果渠宏大得多,在很多细节上面更有了诸多的改进,由此而带来的利好也更胜一筹。

  除了关中渠之外,以新都咸阳为起点的四条秦直道也提前登上历史舞台。在更新的工具、材料、建筑技术支撑下。

  这四条分别通往西海、汉中、武关、陇东的“高速公速路”比历史上的秦直道更为宽阔、平坦且科学合理。

  针对不同地理和气候条件而不同配比的混凝土路面、完善的排水渠、护路植被带、沿途维护补给点、必要涵洞桥梁,使得规划下的秦直道足以媲美后世现代化的道路交通体系。

  一旦建成之后,驻扎于蓝田大营的秦军主力,最快可在一日之内赶到大明朝东、北、南三面的边境重镇,即使是最远的西北盐湖,也压缩到了72小时以内。

  利用这些道路,集中储存在咸阳大仓中的各种物资,也可以迅速地运抵大明朝各地,只要前方的坚固要塞能够稍稍阻滞来犯之敌,便可从容调集举国之力予以迎头痛击。

  虚心向周地学习各种先进技术和经验后,这两大工程的预计工期被压缩在了五年之内,洪辰仇还据此而制订出大明朝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其中有大量借鉴甚至直接套用周矩的内容。一旦这个计划顺利达成,届时的大明朝至少将达到六成的“周化”。

  能够看到大兴基建好处的当然不只是大明朝,普荆连通东西的安大高速、U国以临淄为中心直达五都重镇的大道、渼洲连接伊昆高速的鄀郢至方城快捷通道.

第1421章 维护管理

  赵国从邯郸到雁门以及从晋阳到九原的飞骑道、燕国从蓟都到辽阳新城的高速大道、亚加达连通新郑到上的铁煤专线等干线大道几乎都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建设进程。

  除了陆路运输之外,成本低廉、运量巨大的水运也是朱樉想要重点发展的对象。

  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活动中心几乎都是沿着大小河流而不断扩展,逐水而居不仅深刻体现在农耕文明身上。

  也决定着游牧部族的生活方式,哪怕是生活在沙漠中的人类,也得依靠绿洲和地下水而生存。

  各地对水运一直相当重视,在修建沟通水路的运河上下的力气,远远大过修建灌溉工程,为的便是能够在发动战争的时候拥有更低成本的后勤补给线。

  而不是方便贸易往来和民生改善的。

  即便如此,这套运输体系也是非常不完善的。瓦剌国挖胥河是为了伐楚,通邗沟是为了北上争霸,普荆建鸿沟的主要目的是压制一心北上的渼洲。

  所以不论设计规划还是维护管理,都是以军事目的为主,其他的都属于“可有可无”,甚至出现了极为浪费的一次性工程。

  更重要的是,没有哪一国能够完全占据一条重要水系,在几乎没有任何两国能保持真正长期友好的情况下,多国协调共管自然就无从谈起。

  朱樉虽然成立了天下船运协会,可这个时候根本不可能进行全盘水路规划,只能先着手布点:租期20年的卫国白马港正在加紧建设中,与渼洲合作建设的陈城淮阳港也初具雏形。

  在与各地保持良好关系的情况下,从洛邑码头出发的船队,可以顺利地抵达大河、江水两大水系的各个港口。

  下了血本的海运也开始步入正轨。获得源源不断物资和技术支持之下,水生以通海为基地,不断进行海试、改进,再海试,再改进。

  不久前满载排水量一千吨的乘风5型中等海船已经正是定型并批量生产,根据其今年的计划安排,力求在年底开工试制五千吨以上的乘风7号。

  硬件条件已经具备,软件方面也不差。利用旧有的瓦剌国海船和从U国那里买的海船,再加上其后试制的乘风1型和2型帆浆联动船。

  通海船队累计完成了上百次往来蒙古国甬东的航行,二十余次往返U国琅玡,不久前还刚刚完成了远行燕国辽东郡的海试。

  各种海航规范逐步完善,足以胜任接下来的煤铁转运大潮。唯一不足的则是远洋航行仍然处于规划之中。

  尚未开展实践验证,这也是朱樉务求安全保障所致,他可不想自己的第一批航海人才轻易葬送。

  发展海运的几个重要节点也初步确立,目前已选好由北而南的辽东、沓津、邶殿、琅玡、通海、朱方、甬东七大港口,由此初步构建起一条长达两千多公里的海运航线。

  一旦条件成熟,朱樉将大力鼓励他们向北、向南、向东不断探索,去丈量整个天下每一寸的海岸线。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就要达成和平与发展成为压倒性主流的状态,可对于大修武备防御的各地来说,恐怕没有人会相信战争能够在短时间内真正停歇下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洛邑给此前的韩魏之战列了个清单的影响,这一年各地倒是再没有什么大动作,仅有几处小摩擦也迅速得以平息,没有人想打大仗,都在铆着劲地修炼“内功”。

  毕竟经过了战争的检验,不仅亚加达继续加大构筑各战略要点的防御能力,其他各地也开始有所侧重地改进自己的要塞城防体系。

  除了对旧有的长城进行一定的维护改进之外,难以攻破的小型甚至微型要塞开始广受各地青睐。

  比如亚加达就一口气在新郑周边及上党地区兴建了十四专门用来驻军防御的小型“武城”,由此来缓解之前魏军在某些地域长驱直入,令主要城池沦为孤城的状况。

  这种小型武城一般占地只有几千甚至不足一千平米,大多建在关键道路附近的险要之处,一个千人队便可充分发挥其防御能力。

  就算只有几百人也可令想要拔掉它的敌人大费周章。可不攻克的话,势力会极大影响其后勤运输的安全,用来迟滞敌人再合适不过了。

  武城与民用城邑隔离开来,杜绝敌方间谍渗透破坏,平时便储备大量战略物资,又有专门的深井提供饮水,支撑上一年半载根本不成问题。

  一旦开战便可以成为顽固的“钉子户”。

  需求不同,对于要塞的要求也大不相同。赵国就对小型要塞进行了极大压缩,开始在北方边境,特别是饱受袭扰的河套地区修筑“碉楼”。

  利用周地的预制件搭建技术,最多只需三日便可建成一座微型防御要塞,即使只留驻一二十人防守,也足可抵挡技术落后且缺乏攻城手段的北方游牧。

  仅需数十座碉楼构成一道“碉链”,赵国便彻底改变了这几年不胜其扰的局面,令游牧部族的多次袭扰变成主动“钻口袋”的自杀行为。

  仅此一项,便大大减轻了赵国北方边境的防御压力,得以抽回大量军力用于中原攻防布局。毕竟北方苦寒之地的价值实在有限,逐鹿中原才是成就霸业的唯一途径。

  尝到甜头之后,赵永随之批准了赵圣提出的“步步为营”计划,准备继续构筑第二、第三条碉链,并在碉链之间修筑城邑。

  迁入民众以固定放牧的模式形成稳固控制,一步一步压缩游牧部族的生存空间,以求永久性地解决一直悬在头上的北方边患问题。

  一直以来,临近北方的各诸侯国都没有什么向北开疆扩土的欲望,哪怕是在占据绝对优势的时候,也只需要得到一个口头臣服便满足了。

  可随着毛纺织业和畜力化耕作的发展,草原的价值也逐步提高,万里草原不再是鸡肋,而是成为可以为赵国提供源源不绝硬通货的财源之所.

第1422章 拼命修城

  由于朱樉总喜欢公开与各地合作交流的成果,以之来引诱其他诸侯国“入坑”,与大明朝合作展开的畜牧经济发展模式及化胡为华成功经验自然也不例外。

  看到大明朝向西北开拓且不断吸纳外族而大有斩获,赵国又哪能不心动呢?

  此前处于“落后”状态的赵国,也开始积极响应朱樉那些能够明显带来好处的入群倡议,派遣重臣赴洛邑商讨北方大开发计划一揽子协议的合作事宜。

  一举打破了夏国“不能种地的土地都不是好地”的传统思维。

  随着相关细节被朱樉照例公之于众,与碉楼类似的“微型预警防御体系”也开始出现在中原各地,边境要地、战略高地、容易被人忽视的偏僻之所纷纷纳入到新的监测预警体系之中。

  当然,微型的预警体系主要还是为后方赢得足够的缓冲时间,无法真正阻挡敌人的入侵,各地倒不至于像亚加达那样拼命修城。

  但这股修路筑城的风波还是席卷了整个天下,甚至在朱樉的有意推动下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样板工程”。

  和平的环境可以说是发展的必须条件,朱樉无法阻止各地发动战争,也就只好从另一个角度来提升战争的难度和成本。

  若是收益与付出不成比例,甚至多半会“亏本”,至少各地在战争之前都得好好衡量一下其中的利弊。

  不管是朱樉的和平发展愿望还是各地的充实战备之需,几乎投入了整个天下过半人力物力的大基建浪潮在中原大地疯狂上演。

  而随着其各种促进效果的展现,深怕落后的各地也陷入这个无底洞中难以自拔。

  不仅中原的天空开始发生了变化,千里之外的西南半壁迎来了一个急剧变化的崭新时代。

  “我们到来,没有带着刀剑和强权。”冉有站在主发言席上,脸上带着淡淡的笑容:“永久的和平,共同的繁荣才是我们唯一的追求!”

  扫了一眼坐在左侧的几名下的濮人代表,跌鼻不由会心一笑,略带着揄揶的证据与身边的苌毅咬着耳朵:“冉子确实没带刀剑,他带的是武器!”

  在梓恭的努力斡旋之下,蜀王暂时打消了惩罚苴国及消灭芭国的打算,对于愿意臣服的周边各族也不作征讨,蜀地一时呈现出和平的局面。

  只剩最后一口气的芭国总算得到一丝喘息机会,正式出任太宰的冉有不再犹疑,立即开始着手实施已经拟定好的发展大计,开始对芭国进行全面的“升级改造”。

  芭国人少地贫,为了将有限的人口集中起来发挥优势,冉有放弃了与蜀国接壤渝西平原,将芭国的第一经济中心选在了江州与枳邑之间的龙溪河流域。

  以此来解决填饱肚子这个头等大事。

  得到周地的进一步支援,特别是冶炼和造船等技术人员到来后,沿龙溪河而上的小块边岸冲积冲平原、大片浅丘地带迅速被开垦出来,为便于就近耕作的乡邑和临时休息点不断向上铺设。

  在多条南北走向的山脉割裂下,芭国的陆路交通极为艰难,大多属于难以行车的羊肠山路,发展水路运输便成了当前最佳的选择。

  当越来越多的载着巴人开垦团队的船只驶向上游的高滩河时,与散居在此的濮人产生摩擦便势不可免了。

  虽然与蜀国同为牧誓八国之一,濮人的日子却是每况日下,在蜀国的不断打压之下,连国的形式都难以维持,沦落为一个散居于蜀、芭、苴三国夹缝之间的部落联盟。

  巴人的生存环境就够恶劣了,只能捡其“残羹剩饭”的濮人就可想而知了。这些年芭国的活动中心集中在沿大江两岸。

  与寄身于各支流上游的濮人倒还没有什么冲突,倒还勉强能够相安无事。

  现在冉有这么一改,势力范围的重叠必然会导致矛盾的激化。考虑到芭国现在的情况,冉求无意树敌,哪怕是一个弱小的敌人。

  所以他一边停止向濮人控制区的扩张,一边派出使者前往濮人村寨,希望双方能够和平相处,共谋发展。

  濮人目前的情况与戎蛮聚盟极为类似,甚至因为长期缺乏对外交流还要落后一点,也因此对外界深怀戒惧。当冉有的使者造访其最大的村寨时。

  不知是言语不当还是敌意驱使,其带头人竟然驱走向导将三名使者全部杀害,其中还有一名周人佐士。

  这下子可惹恼了冉有,带着自己的五百武器兵便上门理论,要求濮人首领给个说法。可濮人觉得这几年巴人被楚、蜀按在地上反复摩擦。

  只能派出这么点兵来,不由起了别样心思,不仅拒绝与冉求商谈,反而聚集了三四千人想要痛打落水狗。

  可惜他们并没有想到,冉有可不是个善茬,年轻的时候敢带着一支偏师便突入U国军阵之中,而且还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人。

  若不是因为一路护送空梓游历诸国,说不定就是一个名震天下的猛将。

  好好跟你讲理不听,那就打吧!一场混战下来,濮人被打得满地找牙,当场战死数百人,还有包括几个首领在内的一千多人被捆成了粽子。

  冉有的五百武器兵却仅付出了微弱的损失。

  这下子濮人知道冉有不好惹了,只能乖乖地坐下来谈判。完全控制住局面后,冉有便开始立规矩了:针对杀害使者事件。

  当众处死做出决策的濮人首领、鼓动出主意的谋士及杀害使者的行刑人员;接着将率兵参与围攻的各村寨首领以战争罪判处死刑。

  其他人员则全部当众释放,伤者还予以精心治疗,并宣布日后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律参照此例。

  一时间,濮人村寨人心惶惶,不知道这个“魔头”接下来会干出什么样的事。

  不过接下来的事却大出濮人意料,冉有很快便撤军,既不贪图土地财货,也不另立傀儡,任由各村寨自行推举新的首领。

  直至新的首领出现之后,这才派出使者与其商谈双方合作交流之事.

首节 上一节 730/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