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622节

第1189章 自己的义务

  在没有进入工业社会之前,退休只是官员独享的特权,普通平民和底层官吏是没有这一待遇的。按周礼,大夫七十而致仕,可以回家安心颐养天年了。

  不过按这个时代的生存条件,能活到七十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了,正所谓“人生七十古来稀”,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所以在一般情况下,大夫们很有能够上致仕条件的,少有能够活到这个年龄的,能不能退休还是得看君主的意思。比如传说中姜子牙活到了139岁。

  直到病逝前仍然担任着周王室的太师,并没有因年老而回封养老。

  即使有少数成功退休的,也没有什么退休工资一说,生活供养全部来源于自己的封地和私产,并不会由国家负担。

  正因如此,周礼中的致仕并不等同于后世的退休,只是一种对年老贵族的优待政策,让他们可以继续享受贵族待遇,却不用再严格履行自己的义务。

  其后历朝历代,对这一制度也多有继承和改革,但总体来说,并没有真正确立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来保障官员致仕后的生活质量。

  这也导致很多官员在任时拼命搜刮,为自己未来的生活早作准备。

  可朱樉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后制订的这套《周地退养制度》,涵盖的却是周地的全体民众。

  毕竟目前周地上层充斥着大量的理想主义者,对大同社会的追求,几乎可以算得上是各家各派最没有争议的共同价值观了。

  老有所养,这完全就是天经地义之事,虽然即使是传说中的三代之治也没有出现这样的制度,可又有谁会反对呢?

  之所以惠及普通民众的退休制度要等工业社会才出现,实在是农耕社会的生产力负担不起呀,只能让普通人自谋出路,采用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养儿防老。

  这本是当今天下各国,甚至此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通行的办法,可在周地却有点实行不下去了。

  虽然像柳伯那样三个儿子都愿意出钱奉养的老人并不多,可总的来说,即便是周地几乎没有劳动力的孤寡老人,基本上还是能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

  这些人的生活来源,主要是来源于早期实行“三三三一制”分配模式的互助会社,按人头分红的那三成收益,维持一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劳力被吸纳进了大大小小的工坊,其后专业化的新式乡村又送上致命一击:几乎抽走了各互助会社精于耕种的青壮劳力。

  在最新的撤并调整中,互助会社的比例已不足全盛时期的两成,而且所剩多以老弱病残为主,即使周地的农机农具不断翻新改进,却无法阻止其生产能力的下降。

  互助会社的劳动力不足,收益越来越少,原本一半青壮一半老弱下大家都还过得挺不错,现在就不行了。

  要把干不了重活甚至完全不能干活的人安排进去,即使是朱樉出面,各会社也做不到欣然接受。

  这其实倒也没什么,互助会社负担不起,国府养起来就行了。目前周地年老多病或身有残疾者,统计下来也不到一万人,以国府的财政状况,要解决这些人的温饱根本就不成问题。

  以户为单位组成的互助会社这种形式,早晚会在周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由国府统筹安排的专业化农业模式,这些人的养老问题自然也是国府的责任。

  可这并不是钱的问题。

  大多数老人其实不缺钱,而是缺“权”。

  在传统社会模式下,一家之主是终身制的,直到死后才会由嫡长子进行继承,不论贵族还是平民几乎皆是如此。

  虽然以孝治天下是在汉代正式提出,可早在夏商周之时,孝悌便已成为维系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宗法制下,子从父命是天经地义的事。

  君主以“君父”自居,治下皆为子民,所以一国之君也就等同于一个大家庭的家长;平民则是小家,自然也存在着一家之长。

  不管贫穷富有,一家之长可以完全决定家中包括财产分配在内的大小事务,这一特权一直要维持到其死去为止。

  之所以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都以此为主流,自然有其现实有利的因素在内,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甘心接受。

  虽然朱樉不像商鞅那样强制推进,可小户制在周地却已大行其道,甚至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家庭结构。毕竟能够自己当家做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难以抗拒的诱惑。

  正因为“权”争,传统的家庭模式正迅速冰消瓦解,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社会问题。

  年青人更愿意自立门户,不愿接受父母的管束,更不要说主宰其各种决定,以充分享受自己成为一家之主的快感。

  并不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不孝,而是社会发展带来的思想观念冲突已不可避免。

  物质上的孝顺在周地倒没什么问题,可要与父母同住却渐渐变得困难起来,即使是本该继承家业的长子,也同样如此,这才是当前养老问题的最大根源。

  不要说平民,历史上不论自愿还是被迫把权力交给自己儿子的帝王们,其晚年的生活也谈不上幸福。

  周地目前出现的这场“权争”危机,其实是生产力变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从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到物资出现剩余后产生的私有制。

  从农耕社会抱团取暖的大户制到工业社会独立自主的小户制,莫不如此。

  周地正处于一场剧烈的社会转型期中,而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转型,总会有人欢喜有人忧。

  之所以要优先解决退养制度,那是因为在即将迈入的新年里,老弱病残将处于“无依无靠”的悲惨境地:互助会社不愿意接纳这样的包袱。

  子女也不愿意总有个人在自己头上指手划脚。

  当然,并不是所有老弱病残都是如此,但这却是越来越多的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不提早进行应对,早晚会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第1190章 详细的安排

  如何让痛失一家之主大权的老人们安享晚年,朱樉可以说是伤透脑筋,在广泛听取意见又酝酿了几个月后,实在拖不下去了,这才制订出第一版的《周地退养制度》试行版。

  根据退养制度,凡周地年满五十周岁,或不达年龄但身体状况不适合从事目前设立的各项工作之人,可根据自己意愿和实际情况,向国府申请进入退养序列。

  这并不是一刀切的要求退养,实际上像墨子、空梓等人,六十多岁了照样生龙活虎,完全可以继续担任相关的事务。所以年龄只是一个参考因素,能不能胜任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也就是说如果不能胜任当前的工作了,即使本人不愿意,毕竟相比退休金收入会减少一大截,那么也会进行“转岗”或退养处理。

  一旦国府审核批准后,每月可领取一到两千文不等的养老金满足生活所需,养老金可自由支配,若确无生活自理能力,或主动申请者,也可不领取转而由国府进行安置照抚。

  生存问题解决了,如何生存也有详细的安排。

  很多人老了并不愁吃喝,最不能忍受的其实是寂寞,整天无所事事看起来很悠闲,可若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态,却足以将人逼疯,甚至不少老年痴呆症患者便是由此产生。

  为了让退养人员有事可干,在吏员服务部下专门设立特殊安置部门,解决退养人员的“就业”问题。

  在自愿的原则下,退养人员既可与子女共同生活,也可选择独自居住,又或住进专门的养老场所。不论哪种选择,都可以进行就业申请,让国府安排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做。

  老人的体力和精力有所不足,但经验却极为丰富,针对其所长合理安排,可以充分发挥其余热。

  由此,朱樉为这些人搭建了四个“舞台”:

  一是“宣讲团”,义务教育目前才开了两个年级,督导师他们做不了,临时充当一下授业师还是没问题的。

  退养的农夫可以讲讲农事,工匠可以教教手工,就算别无所长也可以讲讲人生经验,给洛邑的新生代上上“忆苦思甜”课。

  能够经常处于一群孩子的包围中,对退养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满足。甚至朱樉还打算将宣讲团的服务对象进一步扩大。

  不仅涵盖整个义务教育体系,还可以让其给“留学生”们上上课,这也算是一种“统战”手段。

  二是“督导团”,专门的监察机构已经成立,但人员缺口却相当大,利用退养人员丰富的经验,正好可以进行一定的补充,毕竟要在他们熟悉的领域弄虚作假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这还能够“专业对口”,从哪个行业退下来,就直接负责监督哪个行业的生产运行。只不过由于思想观念的差异,他们只有建议权,到底要不要执行则需要进行综合考量后决定。

  三是“轻工团”,重的活做不了,各大院所场馆看看门、扫扫地,又或者巡巡街、管理一下洛邑城内的绿化等轻松的活还是没有问题的。

  为了照顾他们,这些岗位的工作量都可以根据各人情况进行删减,务求令其足以胜任。

  前面三种属于“兼职”,除了养老金照发之外,还能根据工作内容发放一定的补贴,干得好的甚至收入不会比退养前少。

  除此之外,朱樉还设置了“颐养团”:

  想要享受一下不为生计的田园生活?没问题,住进专门的小村子,领取一亩半亩的田地,愿意种啥就种啥。

  想要拥有一个自己的工作室搞搞创意发明?安排,一应器具由国府提供,成品代售分成,专利应有尽有。

  想要泛舟河湖做个不问世事的钓者?可以,新设的七个渔业村皆可入住,行止由心,任君选择。

  当然,以现在的条件还不可能做到“按需分配”来满足所有想法,只能在国府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安排。

  主要宗旨仍然以丰富退养人员的生活为主,让他们不至于完全无所事事。

  可随着不断地发展下去,选择必然会越来越多。等天下真正太平下来,朱樉甚至还有意给退养人员提供一个畅游天下的选择。

  江山如此多娇,谁说只能英雄才能为之折腰呢?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资格去领略这世界的美丽。

  苏厉在新圳求见无门,于悠也被匆匆召回述职,正处于蜜月期的周韩关系开始出现了一丝紧张的气氛。

  而这场事件的始作俑者晏婴,却悠哉游哉的领着自己的儿子,在苏岱的陪同下游览洛邑。

  虽然亚加达还没有正式答复,事情的细节仍处于推测之中,可谁都知道这件事与晏婴有着莫大的关系。

  这真是半路杀出个程咬金,U国插的这一脚让朱樉颇有些猝不及防的狼狈,让他不得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起一场“战争”。

  即使以乐观的估计来看,这一次的外交风波也不是那么容易轻易化解的,而最终的结果更是难以估计。

  这是个没有“国际法”的时代,即使是有约在先,可这种跨国纠纷往往都会以武力做为最终的解决手段,鲜有照章办事的可能。

  不要说现在了,就算拥有体系繁杂成文国际法的后世,其执行起来也明显的“嫌贫爱富”,小国弱国难逃法网,大国强国却可理直气壮地逍遥于法外。

  小国要对大国执法,这难度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再难也硬着头皮上,这是第一例违约,要想日后不出现第二例、第一万例,委屈求全来全息事宁人是绝不可取的。

  饶是心里对晏婴恨得直咬牙,可朱樉却不敢怠慢对U国使团的接待工作,该斗争的要斗争,该合作的仍然要保持合作,况且目前为止,人家U国可没有什么违约现象。

  晏婴似乎一点都不着急,在苏岱的陪同下,流连于坊间闾里,品尝美食,大肆购物,完全是一副来旅游的样子,绝口不谈公事.

第1191章 习以为常

  反倒是苏岱有点沉不住气,数次想要打探其口风,皆被不着痕迹的岔开了话题。

  在城内玩了两天,晏婴这才提出要参观洛邑城中的各种大型公共设施,苏岱虽然觉得有些奇怪,但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此时的洛邑城中,规划中的大型公共设施已经全部竣工,除少数几处仍然在进行内部装饰和布置外,大多已处于正常运行之中。

  不论是早期完工的洛邑医院、天籁堂、诸子殿、国府政务中心,还是其后逐步兴建的博物馆、图书馆及各大研究中心,早就成为各国商旅游子们来洛邑最优先的拜访之地。

  这也算是洛邑的一大特色,倒不是说各国就没有修建大型公共设施,可其用途一般来说都是为贵族服务的,像这种将服务对象定位为平民的设施,那就少之又少了。

  晏婴将第一站选在了诸子殿,可没想到等他抵达之际,门外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即使有苏岱陪伴,他也不得不按规矩排队等候。

首节 上一节 622/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