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高武大明:开局被赐婚赵敏! 第566节

  为了满足于芫这份私人订制,朱樉也是下了血本,几乎将能够利用的人力物力全部用上,这才在一个月的时间制作好一万余块水泥预制制。

  是的,朱樉给于芫送上的这个包裹里,装的是一座要塞!

  野王邑易攻难守,就算夺回来也无法防止普京再在此生事,所以二人几经商讨之后,朱樉决定像搭积木那样,利用极短的时间彻底改变其防御态势。

  利用手中大把的能工巧匠,朱樉很快便完成了其模块化设计,然后则调动所有力量进行“零部件”生产。

  为了达到预定效果,两国合力筹集了四百多艘船只,并利用邪丘为中转基地,待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于芫这才出手夺回野王邑。

  在要塞完工之前,绝不能走漏半点风声。于芫将所有魏人扣留下来,又故意制造亚加军无奈撤走的假相,可这也仅仅只能争取到三天的时间。

  三天,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状况了。两地相距实在太近,按此前观察到的规律,在无事发生的情况下,每隔三日野王邑的魏人便会与温县互通一次消息。

  三日完成一座要塞,还必须是这一万多普军望而生畏以至无力生事的要塞,这可不是人多就能够达成的,当今天下恐怕也只有朱樉敢提出这样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可这并不是在说大话,而是马上就要以实践检验的,虽然得到了朱樉多次保证,于芫仍然不免有些紧张,直到现在他才初步明白朱樉所说的模块化设计和预制件搭建是什么意思。

  五架“水搅1号”同时运作起来后,一车车严格按配比标准进行搅拌的混凝土浆,被倒入先前立着预制件的沟渠中,填满了剩下的所有空隙。

  等到中午时分,整个野王邑已经换了一“衣服”,原来只有不到四米高的土坯墙已经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以三块为一组构筑的五米混凝土墙。

  不仅如此,城外新挖的护城河已经初具雏形之际,组装重点也已经转移到城内,亚加军士兵也被动员起来,将新挖出来的土填充到新的城墙内。

  当天黄昏之际,整个墙体的组装工程便已宣告结束。

  连夜组织人手夯实墙体后,第二天一大早,周地此次派出的三千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便开始有序撤离,仅留下一千人硬化城墙顶部和安装不断运来的各式防御利器。

  等普军察觉有些不对劲,提前在第三天派人前来查看时,护城河里的水都已经灌满了,而且还凭空多出来一座奇形怪状的坚固要塞。

  洛邑城愈发热闹起来。

  就在一个月前,周公开在洛邑与大明、亚加、渼三国举行了签约仪式,正式确定与这三国建立战略互助合作伙伴关系,协定条文随之“泄露”,整个天下为之震动。

  这个时代各国之间虽然也会订立各种各样的盟约,可一般来说都是相当简要而且极为宽泛的,比如什么“永世修好”、“同心同德”之类愿景式的外事辞令。

  虽然信守盟约也是一项美德,可绝大多数情况下,不要说永世,很多盟约连一世都无法维系,几乎都只能维持一时,无不随着双方实力等综合原因的变化而变化.

第1071章 漏洞的空间

  毕竟要找一个破坏盟约的借口,实在不是什么难事。

  而周与三国所签订的并不是什么盟约,而是协定,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竟是有时限的。

  协议的第一条便是“在双方共同协商且均无异议的基础上,达成以下条约,以十年为期,期满后根据双方意愿决定是否续期或废止”。

  仅是这第一条就刷新了所有人的认知,至少在表面上,谁会不希望双方的关系拥有近乎无限的“保质期”呢?连个人都如此,更何况国与国之间。

  除此之外,协定的内容也大异于以往的盟约。一般来说盟约的内容都是写在帛书或是铭文的形式体现,现内容自然是越精简越好,如此一来,高度凝练的词汇便成为首选。

  不过夏国语言向来“微言大义”,同一个词汇包含着极为宽泛的含义,甚至在不同的语境上有着迥然不同的释意。如此,便给毁约者留下了大量钻漏洞的空间。

  可周与三国的协定完全没有遵循这一传统,每个条款的内容相当详尽,采用的词汇更几乎都是“大白话”,尽可能地避免歧意出现。

  如此一来,一份协定的“体量”就相当可观了,完全不能称之为一“纸”协定,而是一本接近百页载有近两万字的“大部头”著作。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很多著作,内容都是相当简练的。

  由空梓修订完成记录了陆国两百多年历史的《春秋》,也不过才一万八千多字,已经算是“巨作”了。

  传说中由姜太公费尽心血而成的《六韬》也不过才两万字左右,已经可以装上几车了。

  一份十年期的两国协定居然就有这么大的体量,对世人来说根本就是难以想像之事。

  开始还只是零星的协定条款在坊间传播,不久之后,各国朝堂及各地学宫陆续通过“隐秘途径”拿到了整本协定全文,而且还是装订精美的印刷品!

  印刷术只在周地发展得比较成熟,到了这个时候,谁还不知道根本就没有什么“泄密事件”,人家完全就是大大方方公之于众,这本协定居然就摆在洛邑书城,任何人都可以花五十文买到!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追究朱樉在耍什么手腕了,各地无不陷入争论协定各项条款的浪潮之中,甚至成了各地学宫大小论战的中心议题。

  当初朱樉在彭城学宫提出周外事的五项基本原则时,在场之人无不认为这其实不过是他发出的“小国呻吟”,这个时代怎么可能有什么平等互助的和平共处?

  所以朱樉虽然以不负苍生赢得了头彩,但随后其言论很快便湮灭在五国伐楚等更引人瞩目的事件下,传播的范围极为有限。

  而这一次周不仅与进入强国之列的大明、亚加,还与三巨头之一的渼同时达成协议,这个影响力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当有好事者翻出彭城学宫的记录后,顿时发现周与三国的协定竟与朱樉当年提出的五项基本原则吻合,甚至还有了一些更加具体的表述和发展。

  协定中明确表示周尊重三国目前控制的领土范围,绝不图谋侵夺他国领土。这其实是因为此前朱樉有一口吞下诃萳和巩先例,为安三国之心而定下的。

  事实上周和大明、亚加都有领土纷争。

  关中之地虽然被周天子许给赢大明了,可那毕竟是“宗周”,姬姓发迹之地,说不惦记恐怕也没人信。

  亚加达就更不用说了,洛邑周边原属“京畿”的大部分地盘都落入了亚加达手里,若不是朱樉出现,现在连义鹊也是韩土。

  渼洲虽然隔得远,可当年周室的东八师中的六师就是在伐渼时丢掉的,再加上问鼎这个典故,双方之间的历史纠葛根本就理不清了。

  可这一次,朱樉决定甩掉所有“包袱”,彻底了结与各国之间的历史问题,以现实为基础,一切向前看。

  仅是这一魄力,就已经足以惊世骇俗了,毕竟大家都习惯把问题留着,以待合适的机会为自己找到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

  当然,这方面在各地学宫的争论中也是毁誉参半,赞赏者认为朱樉极为务实,主动解除日后的隐患;反对者则大骂其“卖周求安”,是终结周室天下共主之位的千古罪人。

  而互不侵犯……和平共处等另外四项内容,在条约中也明确地说明了,为此而引发的争论并不比第一条少。

  毕竟这五项基本原则,实在是与这大争之世格格不入,怎么看也不像是个成熟的执政者所能做出的事来,说说也就罢了,将其堂而皇之地列入条约之中,就未免太过“天真”。

  整份条约中,合作的内容占去了大半的篇幅,从农业到手工业,从技术到文化,从度量衡到人才交流培养,皆有着相应明确的内容。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框架式的内容,每一项具体的合作内容还有专门的补充协定,那就属于周与三国之间的秘密了,知道的人并不多。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双方之间的如何履行各自义务、如何保障各自权益、终止合约的流程、单方违约的惩罚方式和途径,同样白纸黑字写得一清二楚。

  在各国热议之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数年前还默默无闻的周地,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大明、亚加、渼三国就不用说了,本来就有互派“留学生”的协定内容,双方之间的民间来往也处于愈渐兴旺之势,交流的大门完全打开。

  U、普两大霸主国也被周室领导方定位为“友好合作伙伴”关系,连暂时还没有交往的燕、卫、瓦刺、蒙古也被称为“传统合作”关系国,由此而奠定了周与天下各国的外事准则。

  这种以合作为主要方向的外事新模式,让大量“闲置”的士子们不再满足坐在学宫中争论,纷纷起程前往洛邑,准备实地看个究竟。

  不仅学子们想去实地游学,其他各国又哪能坐住呢?.

第1072章 合作的机会

  尚京本就与周室有着马蹬、马蹄铁等大宗物资交易,虽然表面上只是赵圣私人与周室之间的往来,可这些又怎么可能没有经过其国君的首肯呢?

  刚好河套战事稍定,眼看大明、亚加、渼都与周室建立了更加密切的关系,赵永也坐不住了,派出赵圣为首的大型领导方使团,前往洛邑准备寻求合作的机会。

  与周室在血缘上最为亲近的燕国得到消息最迟,可动作也丝毫不慢,同样派出了出身于洛邑的国相苏钦为代表的使团,恢复两国中断近十年的领导方交往。

  发现这事的动静越来越大,秉持“逆来顺受”唯求存活为基本国策的因果,当然也不会放过这么一个刷存在感的机会。

  一时间,不论领导方还是民间,不论学子还是商旅,纷纷将目标定在了这座位居天下之中,却又被刻意遗忘的城市。

  沉寂已久的洛邑,渐渐恢复了其“联合大都市”的地位,而朱樉的阳谋外事才刚刚开始。

  费宏眯着眼看了看已经到了半空的冬日暖阳,穿着新购置的羊毛大衣让他不由感到一阵躁热,解开扣子敞开大衣,这才让他稍稍感到清爽一些。

  按惯例,冬季属于周地传统的大建设时期,因为只有这个时候各种农事活动才稍稍减少一些,才有机会调动大量的闲散劳动力“集中力量办大事”。

  在农家越来越玩命的影响下,这个在各国都进入窝冬的时节,周地的农事也远远没有进入停歇状态。

  种子精选、堆肥材料收集沤制、农机农具整修等大量的筹备工作完全可以排满整个农闲时期。

  作为首批带着试验性质的新型乡村,费宏的东一乡此刻也是忙得热火朝天。

  青壮劳动力全部被投入到水渠完善和大田整理的重活中,女人们则留在乡里的库房中挑选种子、清理农具、浆洗缝补。

  一直要等到腊祭前夕,才会有为期十天的冬假,让人们可以真正闲下来走亲访友,或是窝在家里静享一年的劳动成果。

  本来费宏也应该亲赴劳动第一线的,可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他有的新目标,将一应事务交给自己的佐士之后,在这大路边支起一个草棚,每天巴巴地守在这里,静待“鱼儿”上钩。

  自从各国学子、商旅开始涌始向洛邑,费宏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他实在太需要一个“高级”文士了。

  轰轰烈烈的“扫盲”运动已经开展到第四轮了,周地因此而获得文下士爵位的人也越来越多。在青壮劳力群体中,整个周地的识字率已经高达三成,放眼天下这个比例也无国可及。

  可为了鼓励民众积极响应扫盲,在朱樉的力主之下,教育组织会将文下士的标准定得相当低,只要认识五百个常用字,能够较为流利地读完指定的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文章,便可以视为合格。

  所以从整体来看,真正能够识文断字的人其实并不多,而能够将日常总结的经验化为准确表达的文字,那就已经属于文中士的水平了。

  这样的人才目前在洛邑那是相当抢手。不仅农、墨为此抢得不可开交,以朱樉一心要把发展教育作为头等要务的势头,急剧扩张的指导师队伍也是一个无底之洞。

  作为试点乡,费宏的手底下当然也有几个文士,可也就属于能规范填写表格、写得出简单往来公文的水平,离费宏想要的水平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他之所以主动请缨来做这试点乡的乡正,最想要的是希望借此获得“制度专利”,甚至因此获封子爵,在诸子大街上也为自己谋到一个位置。

  经过秋后总结盘点,东一乡虽然未能名列前茅,但总体表现也是相当不错的。值此冬季来临之时,各个乡正都在总结自己的经验,以求在明年经验推广中占据足够的份量。

  而且据小道消息,朱樉有意再新设一县,而且还是以农业发展为主。从乡正到县正步子倒确实是有点大了,但主管农业的县佐,却极有可能会从这几个试点乡的乡正里面选拔。

  这样的机会以后恐怕再也不会有了,所以几个乡正对此都极为重视,无不想尽办法为自己争取。

  业绩考核已经结束,那是实打实没有办法“掺水”的。可开春前所有乡正都得到国府进行述职总结,怎么把话说得好听点,经验总结到位点,却有着不小的操作空间。

  本来年底大家都忙,费宏本身也没认识几个这方面的人,看着自己那干瘪瘪的,甚至连读都读不通顺的述职报告,哪能不为之发愁呢?

  现在,他的机会终于来了。

  周地的文中士以上的人才轮不到他,可各国赶赴洛邑的游学士子们,可都属于“无主”状态,只要能够钓到一两个,他完善述职报告的事不就有着落了吗?

  只不过想像很丰富,现实却有些残酷。

  费宏已经连续五天坐在这里从中午守到黄昏,也招待了数十名从此经过的各国学子,可他看得上的,别人瞧不上他,倒是有几个愿意出手帮忙的,可通过交谈他又觉得那些人的水平比起也高不了多少。

首节 上一节 566/9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全民抗战:开局地狱级副本!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